蘇軾:放下別人的錯,解脫自己的心

蘇軾:放下別人的錯,解脫自己的心

文稿 | 儒風君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每個人都有可能犯錯,彼此之間的傷害很難避免。

凡是看淡一些,不要滿懷憤怒,怨氣沖天。

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

心中裝著怨恨,也就失去了陽光與溫暖。

原諒別人,是放過自己,放下別人的錯,就是解脫自己的心。

1

放寬心,少計較,少生氣

蘇軾被貶到黃州,晚上他一個人去城裡喝酒解悶。

路上遇到一個醉漢,醉醺醺地撞倒了他。

這個人也不道歉,反而罵罵咧咧地離開了。

蘇軾從地上起來,拍拍衣服,竟然沒發火。

他說:自喜漸不為人識。

蘇軾也喝了不少酒,等回到家的時候,已經半夜了。

“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

家童就這樣把主人關在外面,蘇軾也不惱怒,跑去江邊吹風。

蘇軾:放下別人的錯,解脫自己的心

莊子說:人能虛己以遊世,其孰能害之。

一個人要是不把自己當回事,那就沒有人能讓他憤怒,讓他生氣。

一個人的自尊太強、自我意識太強,別人稍微冒犯,他就立馬反彈回去。

把事情看得淡一些,把自己看的輕一點,生氣自然就少了。

人活一世,短短几十年,沒必要為了小事大發脾氣,氣大傷身,話多傷人,不如看淡看開,解脫自己的心,心平氣和度過每一天。

2

人生短暫,應活得明白,通透

老和尚愛蘭花,精心培育了數十株,外出雲遊的時候,交託給了小和尚照顧。

結果有一次暴雨,小和尚忘了收花,全都被打碎了。

老和尚回來之後,小和尚向師傅告罪,請求懲罰。

老和尚說:我養蘭花,又不是為了生氣的。

對啊,培育蘭花是為了那份美好,又不是為了生氣。

人生短暫,要把精力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此生才不至於虛度。

蘇軾:放下別人的錯,解脫自己的心

蘇軾和王安石政見不同,在朝堂上鬥了半輩子。

等王安石歸田,蘇軾被貶,二人再次相見,卻惺惺相惜,一笑泯恩仇。

章惇把蘇軾貶到海南,想讓這位老友客死蠻荒,蘇軾大赦之後,章惇的兒子章援給蘇軾寫信,希望蘇軾對章家網開一面,不要打擊報復。

而蘇軾只說了一句:“但以往者,更說何益”。

心靈是一個有限的容器,裝得下仇恨,就放不下愛與溫暖。

人生有更多美好的東西在等待自己,不跟敵人計較,其實也是放過了自己。

RECOMMEND

蘇軾:放下別人的錯,解脫自己的心

投稿郵箱:330433166

9@qq.com

更多精彩內容請拿起手機微信關注“眉山東坡文化”~

審核:周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