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命新一軍向長春追擊,孫立人認為杜偏心,拒絕服從命令

杜聿明命新一軍向長春追擊,孫立人認為杜偏心,拒絕服從命令

孫立人就是一個被嚴重高估的所謂抗日名將。

孫立人在遠征軍將領中,作戰時的表現應該說還不錯,但並不算特別出類拔萃。和當時的杜聿明、鄭洞國、廖耀湘等人相比,並不是特別出眾。但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在緬甸作戰結束後,撤退時孫立人沒有按照國軍統帥部的要求,直接退回國內,而是按照英美的要求,直接退往印度去了。在緬甸作戰時,他曾率部為被包圍的英軍一部解圍,加上他曾經留學美國的背景,所以英美媒體很喜歡吹捧他,但他這種做派,在國軍高級將領中並不受歡迎,而是是讓人十分反感的。

解放戰爭之初,孫立人的新一軍被調往東北參戰,但孫立人卻突然應英國之邀,到英國去了。為什麼呢?因為他在印緬戰場曾經配合過英國人作戰,所以英國決定給他授勳。大戰在即,他作為軍長,部隊正在前線,他扔下不管,卻應邀出國,去了英國,完了不趕緊回國,還去了一趟美國,然後才回國。實際上,中央軍的高級將領,尤其是黃埔出身的將領,大多數都有樸素的民族主義思想,在北伐的時候曾經吃過英國人的虧,所以對英國人都不太感冒,是比較警惕的,但孫立人卻剛好相反,寧可聽英美的,不聽國軍統帥部的。

1946年4月,國共雙方在四平街進行了會戰,14日,右翼兵團新六軍在廖耀湘指揮下,在威遠堡擊敗防禦的解放軍,解放軍撤退,之後又全線撤退,放棄了四平街。新一軍此時為中央兵團,但並無什麼進展,反不如擔任左翼兵團的71軍陳明仁部表現好。戰鬥結束後,杜聿明頂住國軍統帥部的命令,堅持要向長春、永吉方向追擊,將解放軍趕到松花江以北,以便於和解放軍隔江對峙。於是,杜聿明下令左中右三路同時向長春方向追擊,新一軍仍為中央兵團,沿中長路以西經懷德、長春、德惠、農安方面向松花江北岸追擊。

杜聿明命新一軍向長春追擊,孫立人認為杜偏心,拒絕服從命令

杜聿明部署既定,命令下達以後,怕各路部隊不能協同,被解放軍趁機各個擊破,所以馬上趕赴前線去督戰。杜聿明一到前線,正在前線指揮所的杜聿明的副手鄭洞國就說,新一軍自從孫立人回來以後,反而不如孫回來以前好指揮了。各部隊接到命令後,陳明仁和廖耀湘已經奉命追擊,進展順利,只有孫立人部除了派出五十師一個師追擊外,其餘部隊按兵不動。杜聿明問怎麼回事,鄭洞國怕杜聿明發脾氣,也沒說,只讓杜聿明到前線去看了就知道了。

杜聿明繼續向前,到了四平附近的雙廟子車站,孫立人來見杜聿明,馬上就提出,部隊連續作戰時間太久,疲勞不堪,要求停止整頓三天。杜聿明並沒有當即發作,而是耐心的給他分析當時的形勢,以及他的判斷和部署的理由,並說明,如果孫立人只讓五十師一個師前進,如果在長春遭到解放軍反擊,五十師就可能會吃虧。五十師如果吃了虧,就不僅是孫立人的損失,而且會影響整個國軍的作戰形勢。孫立人仍然油鹽不進,堅持不肯出動剩下的兩個軍,並且說,梨樹附近尚有大批敵人,需要三五天掃蕩,否則大軍北進,後路被階段,局面會很危險。

杜聿明說,從各方面的情報來看,判斷梨樹方面並沒有大量解放軍,孫立人只需要用一個團掃蕩就可以了,不必留下兩個師去掃蕩,主力仍應該按照統一部署繼續向長春追擊前進。孫立人反唇相譏說,長官部第三處不明情況,即下令部隊北進,如果後方被截斷,誰負起責?杜聿明也不客氣了,反擊說,你沒看命令嗎?命令本來就說了,要你派一部掃蕩梨樹方面的殘敵,你到現在尚未排除,出了問題,誰負責任?鄭洞國看不下去,也在一旁規勸,孫立人仍然不為所動。

杜聿明命新一軍向長春追擊,孫立人認為杜偏心,拒絕服從命令

最後,孫立人勉強答應接受命令,返回了部隊。但實際上他並沒有派部隊追擊,追擊的仍然只有五十師一個師。幸運的是,解放軍當時已經全線撤退,直接退往松花江以北,並沒有在公主嶺和長春一帶準備大打,所以五十師也沒有遇到什麼抵抗,就到達了預訂目的地,並沒有吃大虧。如果當時解放軍知道孫立人這個情況,肯定不會善罷甘休,在半路上突然殺一個回馬槍,孫立人的五十師可就沒什麼好果子吃了。其實說到底,無非是孫立人認為新一軍和他在四平會戰中勞苦功高,等到進佔長春這樣的東北中心城市,杜聿明卻把這個榮譽給了新六軍,認為杜聿明指揮不公,所以拒絕執行命令,其它都是藉口。

佔領長春之後,蔣親赴東北,孫立人和杜聿明都前往晉見。杜聿明請他命令孫立人服從指揮,孫立人則直接請求停止行動,休整三天。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在遼南鞍山、海城、營口一帶的六十軍一八四師已經處境危險,兵力薄弱,部署又分散,出處薄弱,解放軍正在這一帶反擊,該師有被全殲的危險,師長潘朔端連電求援。杜聿明請蔣命令孫立人部馬上增援,但蔣卻同意了孫立人的要求,休整三天。杜聿明再去見蔣,請他命新一軍服從命令,蔣反而說,我看一八四師守得住。杜聿明只好緊急抽調五十二軍的一個師增援,但已經來不及了,最後潘朔端率一八四師殘部在海城起義。解放軍撤退後,姍姍來遲的孫立人部佔了一座空城,反而大肆宣傳,說成是大捷。

其實,孫在應該受勳之後沒有馬上回國,反而瞞著國軍統帥部,擅自去了美國,國軍統帥部還是在報紙上看到了這個消息,蔣為此大發雷霆,馬上致電孫立人,要求他馬上回國,並直接致電杜聿明,要杜聿明考慮新一軍軍長人選。但杜聿明認為是蔣要假他之手對孫立人下手,怕因此得罪了美國人,而且認為孫立人回國後在東北作戰,而他又在東北一手遮天,大權獨攬,孫立人應該不會不服從命令,所以就勸蔣不要臨陣換將。結果孫立人回來後,反而對杜聿明反咬一口。杜聿明和鄭洞國在回憶中對此都十分反感,這也是孫後來在臺灣的遭遇的前因。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