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年英國不願佔據新加坡,是沒意識到其戰略地位,還是其他原因

新加坡扼守馬六甲海峽,是印度洋通往亞太地區的重要海上航線的關鍵節點,時至今日,港口和過境貿易收入依然佔據新加坡國民收入的大部分。

但如此重要的一個地方,英國在最初的時候並不願意佔據它,直到1819年,英國才因為一些不可逆轉的因素,極不情願的將新加坡作為自己殖民地的一部分進行經營,那麼英國在當時是沒有注意到新加坡的戰略地位,還是因為其他原因而不願佔據開發新加坡呢?

1819年英國不願佔據新加坡,是沒意識到其戰略地位,還是其他原因

1819年的世界

1819年時,世界早已在大航海的浪潮中被清晰描述,在亞洲,印度,東南亞等地也相繼被英國、法國、荷蘭等歐洲老牌殖民國家所佔據。

而隨著工業革命的深入推進,歐洲列強對於市場和原材料的需求與日俱增,這時候建立與東方大國清朝的貿易關係,並獲得與其貿易的壟斷權,成為歐洲殖民者爭奪海上霸權的重要途徑。

而與清朝建立貿易關係,最便捷的通道便是經由馬六甲海峽,從南中國海到達當時清朝唯一對外開放的港口---廣州港。

1819年英國不願佔據新加坡,是沒意識到其戰略地位,還是其他原因

當時的英國與荷蘭幾乎共同控制著馬六甲海峽這一重要通道,為爭奪對馬六甲海峽的控制權,兩國在當時的關係已經極為緊張,然而就在此時,法國在大革命之後進入了具有雄心壯志的拿破崙時期,英國急需團結歐洲其他國家建立強有力的反法同盟。

於是為了團結荷蘭,英國與荷蘭達成了一系列合約,其中關於東南亞的條款規定,為消除雙方在東方的長期以來的資源競爭,雙方對東南亞的殖民地和勢力範圍進行了重新確認,按照這一條款,新加坡及其對岸的島嶼均讓與荷蘭管轄。

1819年英國不願佔據新加坡,是沒意識到其戰略地位,還是其他原因

1819年的新加坡

英國和荷蘭相互達成了對東南亞的控制區域的諒解協議,這其中雖然包括了現在看來戰略地位極為重要的新加坡,但是從當時的談判情況和合約內容來看,新加坡明顯不是重要內容,關於它的條款一般都是在附屬條款內。

那麼當時的新加坡又是怎樣的情況呢?

區別於東南亞的其他島嶼,新加坡在當時既沒有完整的城鎮,也沒有完整的產業鏈,和原材料供給基地,甚至其土壤都不適合種植農作物,一言蔽之,這是一個極其貧弱的小島。

1819年英國不願佔據新加坡,是沒意識到其戰略地位,還是其他原因

根據現存新加坡的歷史資料顯示,1810年時,新加坡共有居民僅1000餘人,其中當地原住民約800多人,馬來人將近百餘人,華人則不足百人。這些人在島上的生活基本依靠極為原始的採集野果、打漁和充當海盜為生,由此看出當時之新加坡不但貧困,而且基本處於混亂的自治狀態。

1819年英國不情願的佔據

在這種情況下,由於英國與荷蘭兩國共同對付法國的需要,加上新加坡本來就不重要的地位,在當時看來,新加坡的歸屬似乎並沒有任何問題,但是此時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一名小人物的動作,卻打破了這種原本的歸屬,讓英國極不情願的佔據了新加坡。

1819年英國不願佔據新加坡,是沒意識到其戰略地位,還是其他原因

這個人叫做萊菔士,是當時英國東印度公司任命的爪哇殖民地的副總督,他雖然出生貧寒,且只有小學文憑,但是他卻具有遠大的抱負和獨到的眼光,通過後期的努力和苦學,他一路從東印度公司的普通文員做到了副總督的職位。

再次期間,他曾多次向東印度公司的董事和印度大總督上書新加坡作為英國壟斷與中國貿易的重要地位,但都遭到了忽視,並拒絕了他的戰略規劃。

從1814年到1819年的五年時間裡,萊菔士不斷派遣探險家對新加坡附近海域和島上情況進行探索,並最終在1819年1月與當地名義上的部落酋長達成了租借協議,協議規定英國東印度公司每年向當地酋長交納3000元年貢,以換取東印度公司在當地設立辦事處的權力。

1819年英國不願佔據新加坡,是沒意識到其戰略地位,還是其他原因

之後萊菔士在當地修建了港口和軍營,派駐了兩艘軍艦和30多名士兵,然而消息傳到東印度公司卻產生了恐懼,果然在當年的2月份,荷蘭當局便對萊菔士的這一行動提出了異議,並大有武裝干涉的可能。

英國國內對於萊菔士的冒險行為,極為不滿,當即指令位於倫敦的印度管理委員會向加爾各答下達禁止萊菔士前往東方的命令,並向荷蘭政府發出通告,稱萊菔士只是東印度公司的商務代表,無權做出政治方面的決定。

然而在無線電發明以前,這樣一連串的公文決定的傳達效率並不高,位於加爾各答的印度總督府並沒有及時收到來自倫敦的命令,在這種情況下,荷蘭東印度公司因為等待協調也錯失了當即攻下新加坡的絕好時機。

1819年英國不願佔據新加坡,是沒意識到其戰略地位,還是其他原因

而此時的英國印度大總督卻向新加坡相繼派遣了200名英國士兵和500名印度士兵,以及部分軍費資源,萊菔士利用來自印度的資源,在新加坡修建了大量的防禦設施,使英國在當地建立了極為堅固的堡壘。

而當英國熟知萊菔士在新加坡的這些作為時,除了極端的震驚,能夠想到的便是如何處理與荷蘭的關係。

英國為此採取了拖延戰術,他們將新加坡問題納入海牙正在討論的一攬子事務當中,而這意味著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對於萊菔士而言,越是漫長的過程就越意味著英國對新加坡掌握的牢固程度。

1819年英國不願佔據新加坡,是沒意識到其戰略地位,還是其他原因

而隨著萊菔士對新加坡的開發,新加坡的航線優勢逐漸被髮掘,越來越多的商船開始停靠新加坡,英國在意識到其戰略地位後,逐漸轉為支持東印度公司在東南亞的擴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