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品牌,每年40億杯,160萬顆樹!何時向一次性杯子說“不”?

今年,北上廣深等大城市,先後就生活垃圾管理,進行修法或立法,這使得當地的垃圾分類正式進入了“強制時代”。


一些城市不僅對居民的生活垃圾投放行為進行了規範,在一些相關的地方法規和條例中,還明確了“商家不得主動提供一次性餐飲用具”,以此來減少垃圾的投放量。


然而事實上,在我們的生活中,一次性製品的使用仍然非常普遍,特別是隨著外賣、外帶模式的興起,一次性餐具、一次性紙杯的使用,變得更加頻繁。

我們的記者在調查中就發現,在很多連鎖食品企業中,一次性紙杯的使用,已經成為了一個必須要注意的問題。

城市的環保勁敵:氾濫的一次性餐具

記者來到一家連鎖餐廳,點了一份牛肉飯套餐,其中有一杯飲品,當記者詢問是否可以使用自己的杯子時遭到了拒絕。

記者:我的飲料可以裝自己杯子裡嗎?
吉野家餐廳服務員:不可以。
記者:我自己都帶了杯子不是浪費嗎?


吉野家餐廳服務員:不管浪費不浪費都必須用我們自己的杯子。

記者:就不能直接我自己的杯子還非得用你們的杯子裝一下?

麥當勞餐廳服務員:它沒有杯量。

走訪中,記者發現商家允許消費者使用自帶杯的寥寥無幾,即使允許也要用本店紙杯子裝好再倒入消費者杯子,紙杯子依然不能減少。記者隨後又走訪了其它幾家麥當勞餐廳,都存在同樣的問題。一次性杯子使用後便丟進了垃圾桶。

一個品牌,每年40億杯,160萬顆樹!何時向一次性杯子說“不”?

記者:我是想著能夠節省一個杯子,沒那麼浪費。
麥當勞店員:要每個人來了都跟我們這麼說,我們這杯子都不用訂了,對吧?肯定到哪有哪的標準,我們有我們的標準,對吧?我們的售賣的機制就是這樣的,就要使我們的杯子。

北京某奶茶店店員:現在都是商家在提供這種杯子啊。

以國際某知名快餐連鎖企業為例,它在中國門店的數量為5910家。據介紹每個店每日銷售近1000杯飲料,那麼,平均一天一次性杯子的使用量就達600萬個。以此推算,一年消耗的一次性紙杯數量預計高達20億個。以星巴克為例,它每年用掉的40億個紙杯,需要有 160 萬顆樹製漿。而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說法,製造這些一次性紙杯所排放出的溫室氣體,等於三萬輛小轎車行駛一整年的排放量

一個品牌,每年40億杯,160萬顆樹!何時向一次性杯子說“不”?

調查中記者瞭解到,不少消費者認為自帶杯不方便還是願意用商家提供的紙杯。

消費者:我覺得自帶杯挺不方便的 我買完就直接去工作了 有時候也很著急 一買就買很多杯。
消費者:我覺得還是不方便吧。
消費者:如果攜帶方便的情況下,商家也鼓勵的話,還是願意的。

含塑紙杯回收價值不高 紙杯去向何處

由於方便省事,一次性紙杯在我國使用量巨大,那麼大量的紙杯是不是可以回收再利用呢?記者繼續開展調查:
記者隨機採訪了一些消費者如何處理用完的紙杯,大部分消費者表示直接丟到垃圾桶裡,只有一小部分消費者會倒掉杯中的液體丟入可回收垃圾箱。

消費者:我一般就直接丟到垃圾桶。
消費者:咖啡渣倒掉之後 然後再把它丟到垃圾桶裡。

北京市某廢品收購站工作人員:這種杯子是溼的,太髒了,沒人要,這種杯子如果是乾淨的,可以當紙張賣,便宜。

廢品收購人員:你要是多了就沒人要了,一星半點的還能帶點

一個品牌,每年40億杯,160萬顆樹!何時向一次性杯子說“不”?

紙杯子給我們的印象是紙做的,應該可以回收,但是回收紙張的人卻不願意收,這是為什麼?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介紹,把它叫紙杯,然後我們為了讓它的這種防滲的這種性能,包括它的強度,這些性能提升,我們還給它貼一層塑料的薄膜,那麼這種情況下,其實它是一個複合紙品,你把它當作紙去回收,當中的那些塑料就會對它紙的回收就會形成嚴重的干擾。


一個品牌,每年40億杯,160萬顆樹!何時向一次性杯子說“不”?


原來,紙杯中有一層膜,是一種叫聚乙烯的高分子材料,也是塑料的一種,可以防滲漏,所以,一次性紙杯既不能當做紙也不能當作塑料來回收。即便有回收也要把紙杯裡的膜和紙進行分離,才會有回收價值。還要不帶水清洗乾淨後回收。可是分揀儲存紙杯和分離紙與塑料的成本很高,對於廢品回收人員來說,一次性紙杯回收費時費力又佔地方不賺錢,所以回收熱情並不高。


回收人員:打不成紙漿,沒人要。
回收人員:裡面雜質太多,現在人工成本太高沒法回收。

由於回收成本高,紙杯最終只能當作垃圾焚燒。

北京環衛集團垃圾資源化處理公司總經理沈鳳武表示,我們在溼垃圾的廚餘部分會含有一部分紙杯,經過發酵以後再把再送到焚燒廠燒掉。
在過去8年裡(2007—2015年),以北京為例,垃圾被焚燒的比例從2.39%上升到26.5%。生活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佔有相當大比例,但由於回收下游產業鏈不足導致一些可回收後的垃圾依然進入垃圾焚燒廠。專家表示,因為紙杯中含有塑料,塑料焚燒時會產生二噁英,所以垃圾焚燒應該儘可能的減少有害物質燃燒。

E20研究院院長薛濤認為,過於奢侈的生活,又不能被商業的正常的循環給用掉,然後成為了公共服務的負擔。所謂它是低值垃圾,它就不具備我們說,商業上自動循環可以做產業的,就是它本身的價值來決定。

一個品牌,每年40億杯,160萬顆樹!何時向一次性杯子說“不”?


分揀難、重量輕、佔地方,很多回收企業不願意做這樣的產業,目前全國做回收紙杯子的企業聊聊無幾。北京昌平的一家垃圾分類企業以上門回收的形式從居民手中收購廢品,將紙杯分揀出來和其他紙類一起打包賣給下游造紙廠,但企業表示沒有政府補貼也難以形成長效機制。

何時向一次性杯子說不?

據瞭解,目前我國能做紙杯回收業務的企業在全國非常少,原因多其在於物流、分揀以及倉儲部分成本高、回收價值低。有很多企業表示,如果能解決前端分選難題並降低成本,紙杯回收是有市場前景的,那麼紙杯子等一次性製品的回收利用到底該由誰來負責呢?

咖啡商家出了一項鼓勵政策,如果客人用自己的杯子可以減掉4元錢。但並不是所有的商家都有這樣的優惠政策,以我所在的商場為例,我粗略的算了一下,有20幾家飲品店,可是對消費者有鼓勵政策或拒絕使用一次性杯子的商家卻寥寥無幾。那麼這些大量被產生的紙杯到底應該誰來承擔這個社會責任?

一個品牌,每年40億杯,160萬顆樹!何時向一次性杯子說“不”?

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副院長薛濤介紹,產品設計中間的東西是否能夠促進回用,增加它的循環包括複合性的東西,材料的使用是不是應該減少?有些產品是不是更簡單的利於後端的回收利用?那麼這些東西就是綠色製造。

薛濤強調產品從最初設計就應該考慮回收利用,從源頭把關,例如可降解杯子或者餐盒的使用。使用一次性用品的企業應該承擔更多的環保責任。

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副院長薛濤表示,從前端它自己的產品的完善,到它服務鏈這中間一些商業模式設計,來促進整個垃圾減量。

一些專家指出,要防止商家成本轉嫁,將一次性製品費用轉嫁給消費者,應從政策上指引和促進生產企業和使用一次性製品企業加強回收利用。

一個品牌,每年40億杯,160萬顆樹!何時向一次性杯子說“不”?

中國人大教授朱芬芬介紹,比如商場或者是公司附近,大量扔這個東西的地方去建立回收點,這樣的話會有利於你的回收體系的建立的。那麼回收體系建立好了,你後面的會成本應該會控制一些。

在過去的經濟發展模式下,我國對一次性製品形成了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特徵。專家建議消費者也要轉變觀念,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認為,一次性紙杯應該採取的一個策略是什麼?就是能不用盡量減少使用,就是在源頭我們就避免去使用它。如果你在家裡面你如果使用了,那你就可以多次使用,讓它延長它的使用壽命,未來我們源頭減量,然後循環利用,這樣的一個方向上面去轉型。

尷尬的一次性紙杯

在北京,作為國內首部以立法形式規範垃圾處理行為的地方性法規,《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修訂備受社會關注。而今天,正好是這份修正案徵求社會意見的最後一天。

我們也注意到,條例中的第26條第一款修改為:“餐飲經營單位和餐飲配送服務提供者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餐具,並應當設置醒目標識。”這也意味著,這項《條例》一旦通過,各商家則有責任和義務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無論是政府、商家、廠家還是消費者,都不應該忽視紙杯的回收利用,小紙杯大文章,它的使用和處理方式代表著我們是否踐行綠色的環保理念,那就是,環保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