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4平方公里虹橋商務區,2025年將基本建成國際開放樞紐

11月1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發佈《關於加快虹橋商務區建設打造國際開放樞紐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進一步明確了虹橋商務區的定位和目標,實現151.4平方公里商務區整體協調發展,並提出到2022年,成為帶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2025年,基本建成虹橋國際開放樞紐。

《方案》明確,按照街鎮整建制提升的原則,將長寧區新涇鎮和程家橋街道(虹橋臨空經濟示範區)、閔行區華漕鎮、嘉定區江橋鎮、青浦區徐涇鎮原未納入虹橋商務區的部分共64.8平方公里全部作為虹橋商務區的拓展區,統籌進行規劃建設管理和功能打造,實現虹橋商務區151.4平方公里整體協調發展。

151.4平方公里虹桥商务区,2025年将基本建成国际开放枢纽

此外,《方案》明確了四方面重要舉措:

一是建設一流的國際化中央商務區。包括:打造現代服務業發展高地。提升國際高端都市商業功能。做優做強特色園區和特色樓宇。形成高品質商務活動集聚區。推進虹橋國際人工智能中心建設。(第5條至第9條)

二是建設開放共享的國際貿易中心新平臺。包括:打造進出口商品集散地。促進各類貿易平臺集聚。培育高能級貿易主體。率先打造全球數字貿易港。(第10條至第13條)

三是增強聯通國際國內的開放樞紐功能。包括:打造總部經濟集聚高地。推動會展經濟提質增效。提高招商引資質量和水平。集聚高能級國際組織和機構。實現更高水平“走出去”。助推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探索重點領域開放的先行先試。(第14條至第20條)

四是營造國際一流的商務生態環境。包括:加快智慧虹橋建設。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創設虹橋國際商務人才港。提高公共服務配套水平。建設協同高效的一體化綜合交通體系。實施更大力度的支持政策。(第21條至第26條)

其中,《方案》指出,將重點領域開放先行先試,加快5G基礎設施建設。並將助推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聯動周邊新城和近滬區域,共同構建虹橋-嘉定-崑山-相城等功能走廊。

關於加快虹橋商務區建設打造國際開放樞紐的實施方案

( 2019年11月13日 )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關於虹橋商務區發展的新定位、新目標、新要求,打造國際開放樞紐,建設國際化中央商務區、國際貿易中心新平臺,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要指示精神和對上海工作的要求,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服從服務國家戰略,貫徹新發展理念,踐行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要求,注重目標導向,堅持統一規劃、統一標準,推動高端商務、會展、交通功能深度融合,集聚國際國內高端要素資源,全面提高統籌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進一步增強服務長三角、聯通國際的樞紐功能,努力把虹橋商務區建設成為上海改革開放再出發的重要主戰場、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排頭兵、持續辦好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的主力軍、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踐行者。

(二)基本原則

1.堅持高起點規劃引領。堅持世界眼光,對標國際先進,按照新的目標定位,全面提升虹橋商務區規劃,突出“最低碳”“特智慧”“大交通”“優貿易”“全配套”“崇人文”。優化完善虹橋商務區單元規劃,調整控制性詳細規劃,落實虹橋商務區規劃建設導則和公共設施事項執行標準,構建“多規合一”的虹橋商務區規劃體系。

2.堅持高水平功能開發。聚焦發展總部經濟、平臺經濟、數字經濟、會展經濟,集聚高端企業、產業和人才等要素資源,打造具有集聚輻射帶動作用的高端服務產業集群。創新發展數字貿易、技術貿易、電子商務、市場採購貿易等新型貿易業態。注重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優化土地使用性質、建築總量和功能配比,提高開發強度,提升經濟密度和顯示度。

3.堅持高質量融合發展。高水平協同辦好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和虹橋國際經濟論壇。推進虹橋商務區與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聯動協同發展。根據資源稟賦條件和功能佈局,形成虹橋商務區各片區錯位聯動、優勢互補、齊頭並進的發展格局。統籌生態空間、公共服務、綜合交通、智慧城市等建設,推動產城融合發展,實現高質量發展與高品質生活有機結合,營造宜商宜業宜居的商務生態。

(三)區域範圍

虹橋商務區原四至範圍為:東至外環路,南至G50滬渝高速,西至G15瀋海高速,北至G2京滬高速,共86.6平方公里。按照街鎮整建制提升的原則,將

長寧區新涇鎮和程家橋街道(虹橋臨空經濟示範區)、閔行區華漕鎮、嘉定區江橋鎮、青浦區徐涇鎮原未納入虹橋商務區的部分共64.8平方公里全部作為虹橋商務區的拓展區,統籌進行規劃建設管理和功能打造,實現虹橋商務區151.4平方公里整體協調發展。

(四)發展目標

到2022年,虹橋商務區經濟總量、經濟貢獻度、總部企業集聚度、商務樓宇產出率、服務經濟發展質量、利用外資水平、服務貿易發展能級、消費創新引領度等顯著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生態環境質量等達到國際一流中央商務區水平,集聚一批高能級貿易主體和功能型平臺,形成若干總部經濟、平臺經濟、數字經濟、會展經濟等現代產業經濟集群,成為帶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到2025年,虹橋商務區服務長三角、聯通國際的樞紐功能不斷提升,成為具有世界水準的國際大型會展目的地,成為總部企業、國際組織和專業機構首選地,成為國際商務資源集聚、貿易平臺功能凸顯、各類總部企業活躍的經濟增長極,基本建成虹橋國際開放樞紐。

二、建設一流的國際化中央商務區

(五)打造現代服務業發展高地。推動會計、法律、諮詢等專業服務機構加快集聚,鼓勵和促進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在虹橋商務區推出和應用。鼓勵人工智能、物聯網、衛星定位、大數據、航空服務、科技服務、大健康醫療和綠色金融等產業做大做強,鼓勵發展飛機等融資租賃業務。加快推進與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合作,加強虹橋商務區內企業與多層次資本市場、產權交易市場對接,推動企業上市、國際併購等功能落地,探索建立促進產業內部聯動和產業鏈深度融合的產業聯盟、產業基金。

(六)提升國際高端都市商業功能。推動綜合商業街區優化提升,吸引知名品牌旗艦店、體驗店、集成店、概念店、首店以及快閃店等入駐,增強消費體驗功能,打造引領高端消費新地標。大力發展免稅購物業。支持開展離境退稅“即買即退”試點。加快建設中高端消費品發佈展示中心,鼓勵國際品牌和本土知名品牌開展新品發佈活動,引進更多國內外中高端消費品牌首店和品牌代理機構總部,形成全球知名品牌區域消費中心、國際化消費體驗中心。支持設立市場化運作的零售創新孵化平臺和商業技術應用服務平臺,促進智慧零售、跨界零售、綠色零售等新零售、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七)做優做強特色園區和特色樓宇。支持虹橋臨空經濟示範區、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等國家級園區開發建設和能級提升。加快推進虹橋長三角科創企業中心、虹橋品牌(商標)創新創業中心、西虹橋北斗導航產業創新基地以及虹橋國際企業創新中心、國際文創電競中心等一批園區建設,做優做強世界500強企業總部園和國際企業總部園。實施“一地一策、一樓一案”聚商,打造貿易、科技、文化創新園區和特色樓宇。

(八)形成高品質商務活動集聚區。加強會商旅文體聯動發展,完善賓館、酒店等服務配套,推動展會論壇、高端商務、文化旅遊、品牌活動等功能融合,吸引集聚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品牌展會活動。支持舉辦上海國際會展月、“一帶一路”名品展、國際手工藝產業博覽會、長三角文化博覽會等有影響力的品牌展會活動。積極鼓勵國際時尚消費業態發展,吸引時尚大師、名家開設工作室和實踐基地,為國內外商務人群提供多元的文化旅遊體育資源和豐富的會商旅文體活動。

(九)推進虹橋國際人工智能中心建設。鼓勵新一代人工智能應用示範和創新發展,加強人工智能國際交流合作,支持企業打造人工智能產業驅動平臺,搭建國際人工智能產業交流平臺,建設國際人工智能學院、國際人工智能科技轉化基地、國際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展示中心等,建立多形態的人工智能服務模式,培育一批走向國際的人工智能企業。

三、建設開放共享的國際貿易中心新平臺

(十)打造進出口商品集散地。放大進博會貿易升級促進效應,建設一批高能級常年展示交易服務平臺。加快虹橋進口商品保稅展示交易中心建設,高水平建設虹橋商務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培育保稅展示、保稅交易、價格形成、信息發佈等核心功能。做大做強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東浩蘭生進口商品展銷中心等功能平臺。推進國家進口貿易創新示範區建設,完善跨境電商新零售與跨國採購新業態產業鏈,形成批發零售結合、平臺內外結合、境內境外結合、線上線下結合的新型貿易方式,打造聯動長三角、服務全國、輻射亞太的進出口商品集散地,實現“買全球、賣全球”。創新海關監管模式,形成保稅展示展銷常態化的制度安排。

(十一)促進各類貿易平臺集聚。高標準建設一批面向“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商品直銷平臺、國別商品交易中心、專業貿易平臺和跨境電商平臺。大力培育一批高端醫療設備、服裝及紡織原料、農產品、化妝品、酒類等交易規模百億級以上的商品交易平臺。支持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打造醫療服務貿易平臺。

(十二)培育高能級貿易主體。加快在跨境電商、數字貿易、供應鏈管理等領域引進和培育一批獨角獸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培育壯大一批貿易集成商,鼓勵採購商聯盟企業主動對接進博會,拓寬進口渠道,通過買斷經營權或者獲取總經銷權、總代理權,做大進口業務規模。支持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商貿龍頭企業通過基金投資、企業品牌收購、品牌資產股權融資等市場化方式做大做強,形成若干“上控資源、下控網絡”的內外貿一體化供應商集群。

(十三)率先打造全球數字貿易港。搭建數字貿易資源配置和項目對接功能平臺,推動服務長三角城市群和全球城市的數字貿易城市聯盟落地。搭建數字貿易交易促進平臺,引進和培育一批數字貿易創新市場主體,建設虹橋數字貿易跨境服務集聚區和上海數字貿易港主要承載區。推動建設基於人工智能和5G物聯的長三角城市大腦集群,聚焦城市設施、城市運維、城市環境、城市交通、城市安全、城市執法等領域,建設更多智能應用場景。構建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共享體系,推動高價值、多品類、廣渠道的商業數據交易流通。建設長三角電子商務中心,創建國家跨境電商示範園區,集聚培育一批高能級跨境電商龍頭企業和上下游產業鏈企業。鼓勵建設跨境電商“海外倉”和海外運營中心,支持跨境電商出口企業融入境外營銷網絡。鼓勵跨境技術轉移,賦予虹橋商務區技術進出口合同登記管理權限,促進技術貿易發展。

四、增強聯通國際國內的開放樞紐功能

(十四)打造總部經濟集聚高地。實施更開放的總部政策,聚焦產業鏈關鍵環節,吸引各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民營企業總部、貿易型總部等,培育有創新活力的成長性總部,引導總部企業向價值鏈、產業鏈、創新鏈高端發展。推動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向亞太總部、全球總部升級,拓展研發、銷售、貿易、結算、數據等功能。對經認定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民營企業總部,給予金融、人才以及通關等方面的便利,享受相關支持政策。

(十五)推動會展經濟提質增效。提升會展業國際化水平,對取得國際權威機構認證的展覽和會議等給予支持,引進國際知名會展企業總部、境內外專業組展機構、國際品牌重要展會活動等,依託優質資源帶動會展業上下游企業集聚。支持我市會展主辦單位通過收購、兼併、參股等方式擴大規模、提升質量,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會展集團。

(十六)提高招商引資質量和水平。依託進博會平臺,結合虹橋商務區區域優勢和產業特色,推出特色經貿考察路線,開展國別招商、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等投資促進活動,加快引進更多高能級項目。對接進博會中央企業交易團,支持中央企業在虹橋商務區設立功能性總部、研發類平臺和創新聯合體,鼓勵中央企業在虹橋商務區設立貿易平臺和相關企業,開展國際貿易。

(十七)集聚高能級國際組織和機構。優化提升虹橋海外貿易中心功能,引進具有影響力的國際經貿組織、貿易促進機構、商會協會等入駐。推動世界貿易中心平臺、國際商會虹橋中心、“一帶一路”商事法律服務中心等落地。探索建立業主自治組織模式與法人治理組織模式相結合的虹橋商務區貿易發展機構。

(十八)實現更高水平“走出去”。整合海外投資促進機構資源,設立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中心,支持國內企業組團出海。推進優勢產業在“一帶一路”沿線佈局,打造形成一批綜合效益好、帶動作用大、海外反響好的“走出去”示範項目。

(十九)助推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聯動周邊新城和近滬區域,共同構建虹橋-嘉定-崑山-相城等功能走廊。鼓勵長三角企業總部和功能性機構集聚,推動長三角地區產業聯動、企業互動、人員走動。積極推動長三角國際貿易走廊建設,跨省、跨城整合國際貿易產業鏈及貿易流量,構建一體化互聯互通綜合國際貿易產業及物流體系。

(二十)探索重點領域開放的先行先試。加快建立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吸引商務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要素集聚,探索在數字貿易、金融服務、信息服務、會展服務等領域試點更多的擴大開放措施,打造全方位開放的前沿窗口。

五、營造國際一流的商務生態環境

(二十一)加快智慧虹橋建設。加強5G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光纖寬帶網、無線寬帶網、移動物聯網深度覆蓋,鼓勵新一代通信技術在智慧交通、樞紐管理、會展服務等領域深度滲透和應用推廣,率先推動5G網絡技術融合應用升級落地,加快重點地區擴容優化,完善虹橋商務區新型城域物聯專網平臺(5G物聯專網)。探索“物域網”建設,逐步形成全區域覆蓋、跨區域協調、統一監管的管理指揮平臺。

(二十二)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打造世界一流的綠色低碳發展商務區,拓展低碳能效平臺、複合慢行交通體系建設以及分佈式能源應用,推進區域節能低碳發展。發揮吳淞江景觀優勢,打造生態景觀和文化休閒走廊,推進水生態系統和親水景觀功能體系建設,創新嘉閔高架生態走廊建設方式,優化外環綠帶公園建設,全面提升核心區主題綠地公園品質,提高綠化建設管養標準。

(二十三)創設虹橋國際商務人才港。創新人才服務機制,加大專業性、國際化、創新型人才引進力度。完善人才公寓管理體系和管理制度,提升人才綜合服務水平。引進國際化人力資源服務企業,打造面向高層次人才的共享服務平臺。完善長三角企業海外人才互通機制,提升面向長三角的海外人才就業服務功能。開展國際人才管理改革試點,為境外高層次醫學人才和專業服務人才來華執業及學術交流合作等提供簽證、居住證、工作許可證、工作居留、永久居留等便利。經認定的外籍高層次人才可憑其持有的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創辦科技型內資企業。

(二十四)提高公共服務配套水平。增加高等級公共服務設施規劃用地,完善高質量基礎教育設施佈局,推動一批高端教育、醫療和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項目落地,鼓勵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中高水平醫療服務平臺提供臨床前沿尖端技術服務、高水平醫療服務、先進適宜技術服務,優化醫師區域註冊管理制度。鼓勵高校、職業院校設立商貿會展類專業學院,支持設立雙語學校,大力推動重大文化項目進虹橋商務區,引進一批有影響力的文化娛樂項目、體育賽事活動。舉辦時裝週、音樂節等世界級節事活動,吸引高水平職業賽事,促進外商演出經紀機構開展業務。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指標,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研究發佈反映貿易金融便利化程度、長三角貿易活躍度、會展活動影響力等的“虹橋指數”。設立知識產權服務、商標註冊、商事登記等公共服務窗口,為企業提供“一窗通”服務。

(二十五)建設協同高效的一體化綜合交通體系。提升虹橋綜合交通樞紐輻射功能,優化拓展虹橋國際機場國際航運服務功能,加強會展高峰期的公務機通行保障。探索陸鐵、空鐵聯運,推動樞紐安檢一體化,減少重複安檢,提升運營效率。探索研究樞紐綜合管理一體化機制,完善虹橋商務區綜合指揮平臺功能,強化樞紐安全管理,提升樞紐應急保障能力和服務效率。推動長三角城際鐵路規劃建設,推動形成虹橋商務區與長三角主要城市2小時交通圈。持續完善虹橋綜合交通樞紐、虹橋商務區核心區與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的交通聯繫,優化完善南北向公共交通佈局,加快虹橋商務區地面道路與市域交通體系的快(高)速路網體系銜接。持續推動跨區對接道路建設,完善交通微循環、慢行交通網絡、靜態交通體系,促進道路交通系統供需平衡,對重點地區停車需求實施動靜結合的有效管理模式。推動虹橋商務區軌道交通佈局優化,開展相關軌道交通延伸方案研究。

(二十六)實施更大力度的支持政策。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用好各類資金,支持虹橋商務區重大基礎設施和重點產業及其項目建設,加大對虹橋商務區內重點功能打造、人才引進、產城融合等項目的支持力度。創新土地使用模式,圍繞主體功能供應土地,盤活存量土地,探索和鼓勵建設用地綜合化、複合化兼容利用。強化計劃總體控制,統籌做好年度計劃的制定實施,強化開發時序控制,嚴格執行相關開發標準。加大金融服務力度,鼓勵金融機構對虹橋商務區內創新型企業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加快建設相關主導產業和重點項目設施。

六、完善推進實施機制

(二十七)發揮黨建引領作用

把黨的建設貫穿高水平建設虹橋商務區的全過程,深化完善區域化黨建和黨建聯建工作,推動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力量凝聚。完善幹部考核評價機制,建立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打造充滿激情、富於創造、勇於擔當的高素質幹部隊伍。

(二十八)優化完善管理機制

充分發揮虹橋商務區管委會在規劃編制和實施、功能打造、計劃管理、樞紐協調和進博會區域服務保障等方面的統籌協調作用。進一步研究完善虹橋商務區建設和管理運行機制。修訂《上海市虹橋商務區管理辦法》。

(二十九)形成區域發展合力

充分發揮相關區在規劃功能落地、開發建設管理、基礎設施配套和城市公共服務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功能性國有企業在產城融合、產業資源配置等方面的作用,推進重點產業導入、重大項目建設、重要功能植入,形成加快虹橋商務區建設的更大合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