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龐大、建築宏偉、雕刻精細、人文豐富、歷史悠久江西上饒江灣

江灣,位於中國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江灣鎮,於唐朝初年,滕、葉、鮑、戴等姓人家在江灣的河彎處聚居,逐步形成了一個較大規模的村落。北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蕭江第八世祖江敵始遷江灣,子孫繁衍成巨族。

規模龐大、建築宏偉、雕刻精細、人文豐富、歷史悠久江西上饒江灣


為展示婺源的文化特色,江灣景區新建百工坊、鼓吹堂、公社食堂等景點,讓遊客體會舊時手工藝匠人的傳統技藝,觀賞徽劇、婺源民歌等傳統劇目,極具歷史價值和觀賞價值。江灣已經被評為國家AAAAA級風景名勝區。

規模龐大、建築宏偉、雕刻精細、人文豐富、歷史悠久江西上饒江灣


村莊位於山環水抱的河谷地帶,嵌於錦峰繡嶺,清溪碧水之中。村落北部後龍山逶迤東去,山上林木蔥鬱,生機盎然;南側梨園河呈太極圖"S"形,由東向西蜿蜒流過,碧波盪漾;村東成片的良田高低錯落,春天的油菜花錯落有致、金浪翻滾,與遠山、近水、粉牆、黛瓦相映成趣,與梨花、桃花、李花、紅花爭相鬥豔。山與水的交融給江灣平添了許多靈氣。自宋至清,這裡養育了狀元、進士與仕宦38人;又有文人學士19人,傳世著作92部,其中15部16卷選入《四庫全書》。

規模龐大、建築宏偉、雕刻精細、人文豐富、歷史悠久江西上饒江灣


這裡的徽派建築三雕(木雕、磚雕、石雕)與歙硯製作技藝已經入選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婺源(江灣)豆腐架"入選江西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的積澱,使這裡頻添熠熠生輝的文化風采;歲月的濃墨,使這裡長留著厚重深長的古韻遺芳。

規模龐大、建築宏偉、雕刻精細、人文豐富、歷史悠久江西上饒江灣


江灣的江姓是西漢開國宰相蕭何的後裔,唐末僖宗宰相蕭遘因"朱溫篡唐"蒙難,其子蕭禎隱居安徽歙縣篁南(今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屯光鎮南溪南村)"指江為姓",後其第八世孫江敵於北宋元豐年間始遷江灣。

江灣的建築佈局卓具特色,一街六巷,縱橫交錯,新舊有序,千年延展,不亂方陣。且每條巷道各有個性,不見雷同,古樸優雅,自成一景。從後龍山俯瞰,正中部位的巷道,竟構成一個碩大的"安"字。江灣的老街還保持著明清時期的風韻,街面還是那麼窄,幾幢老店鋪,如培心堂、飲蘇堂、日生堂,店門還是那一塊塊拼起的木板排門,店堂裡還是那老櫃檯、老貨架,外牆還是那古老的封火牆,徜徉其中,我們彷彿穿行於時間隧道,仍可感受到一些古江灣明清時期的商業氣息 。

江灣景區新建佔地面積1013平方米、建築面積1688平方米、近期投資820萬元的新建遊客服務中心,並投資450萬元,按標準設計建設了一處生態停車場。從新建的遊客服務中心至驗票大廳(由老遊客服務中心改),還建有長約500米的綠化景觀帶,遊客近可觀梨園河的流水,遠可眺後龍山的蔥鬱翠林。後龍山也新修了一條全長800餘米的遊步道,途中設有4個觀景臺。同時,對景區內的祠堂廣場、永思街、南關井及視線範圍內的房屋重新進行改造。

景區看點;蕭江宗祠 又名永思祠,始建於明朝萬曆六年,後毀於太平天國戰火。一九二四年重建,文化大革命期間又被拆毀。蕭江宗祠曾被譽為江南七十座著名宗祠中"最好的一座宗祠"為婺源古代四大古建之首。二00三年九月,第三次重建。蕭江宗祠以其建築規模宏大、佔地面積廣,雕刻精美,建築材料考究為內所罕見。

江永故居(遺址) 0江永(1681-1762),字慎修,號慎齋,清朝經學家,音韻學家,皖派經學創始人。一生蟄居鄉里,以教書為業,著有大量治學必讀著作。精通中西曆算,對"三禮"有精深研究,尤精通音律聲韻,其學術成就以考據最為見長,被《四庫全書》收錄的著作就達二十七部之多。 0 紀念館建於清朝末期,為民居加私塾式的徽派建築。

三省堂是清末明初教育家、佛學家江謙的故居,建於清朝中葉,原為三進二層樓建築,現存第一進及後堂灶間。唐銘出自"五日三省吾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