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率先通過中小河流治理重點縣總體驗收

近日,我市率先順利通過中小河流治理重點項目縣綜合整治及水系連通試點工程總體驗收。該項目歷時5年,終於畫上了圓滿的句號。2013年,我市與金華市金東區、東陽市被列入全國中小河流治理重點縣試點。

永康率先通过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总体验收

河流整治見成效 項目成果受好評

大塘王村一口堪稱“浩瀚”的大塘碧波盪漾,大塘與邊上的長廊、亭臺等景觀相互融合,宛如一幅美麗的畫卷;江瑤村,兩口池塘水面如鏡、塘水清澈,岸上風景與藍天白雲倒映水中,構成了一幅絕妙的山水畫,經襯砌的塘岸整潔美觀,中小河流治理讓曾經的臭水塘煥發出了新的光彩……這是10月30日,記者隨由金華市水利局、金東區水利水電工程質量監督站等單位組成的驗收組前往花街項目區的瀆溪、東城項目區的大塘王、石柱項目區的江瑤村、前倉項目區的荊州到塘頭村河道進行現場查驗時看到的場景。

據瞭解,我市中小河流經過綜合整治後,河道充分發揮防汛減災效益,築起了安全的防護堤。同時還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在河邊配以步行道,實現河道岸邊園林化。親水平臺及沿河休閒設施的建設,為農村群眾的娛樂、休閒提供了好去處,促進新農村建設的步伐。而水系連通工程更是把溪裡汨汨活水引入一口口池塘,讓池塘裡的水也變得清澈,修整一新的池塘又成了鄉村美景,豐富了美麗鄉村的內涵和外延。

驗收組一行聽取了我市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介紹,並通過實地走訪考察我市中小河流治理項目,深入瞭解我市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充分肯定了我市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取得的成效,尤其是我市不少村莊能將中小河流重點縣項目成果與美麗鄉村相結合,將項目成果最大化。“河道治理不僅僅是為了提高行洪排澇能力,還要發揮綜合功能,做到人水和諧、生態自然、持續發展,造福百姓。不少村莊還在工程建設中融入地方文化元素,提升沿河人居環境,實現水生態、水文化和水景觀相融目標。”驗收組成員對我市項目整治成果大加讚賞,並希望我市繼續推進水生態文明體系、水安全保障體系、現代水務治理體系建設,不斷開創水利工作新局面。

永康率先通过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总体验收

打好“生態牌” 提高行洪排澇能力 實現項目成果惠萬家

我市中小河流治理重點縣項目從2013年12月正式開工,投資2.9億元,歷時5年,完成14個項目區的全部建設內容,覆蓋全市16個鎮街區,整治河道138條,治理河長376.95千米,整治溝塘939口,主要整治內容有堰壩、河道護岸、埠頭、植物護岸、休閒走道、池塘清淤護岸等。

自該項目全面啟動以來,我市結合美麗河湖建設,高標準高質量推進,採取清淤疏浚、生態護岸、水系連通、生態修復等綜合措施進行河道治理,實現縣域生態治理全覆蓋,水環境明顯得到改善,區域防洪、排澇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治水紅利不斷釋放。其中,東溪被評為2019年浙江省級美麗河湖。“整治的河流雖然基本上是小河道、小池塘,治理工程看不出有多麼宏大的氣勢,但確實能做到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此次整治直接受益村莊533個(行政村規模調整前),真正惠及萬家,也實現了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多贏。”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記者瞭解到,提高行洪排澇能力是此次項目建設的重點。對此,項目建設中通過對構成洪水洩洪安全隱患的侵佔河道建築、垃圾、農田予以清除或退田還河;通過對河道疏浚整治、河岸駁坎、河道卡口治理、河道綠化等方式提升河道行洪排澇能力,保障安全。同時水系連通工程也基本實現了“引得進、流得通、可調控”,有效改善農村水環境,成為美麗鄉村建設重要組成部分。“自工程建成後,各個項目區都經受住了多次大小不一的洪水考驗。實踐證明,中小河流治理重點縣項目已成為我市防洪保安全的重要依託之一。”南溪流域管理所負責人表示。

此外,“生態牌”也是我市中小河流治理的關鍵和核心。市水務局及四個流域管理所(南溪、永康江、華溪、酥溪流域管理所)不忘初心,勇於擔當使命,傾聽社會各界心聲,秉承生態治理的理念,擺脫過去渠化、硬化的處理方式,順應生態自然,暢通河流呼吸,並根據河道的不同情況,因地制宜地選擇治理措施,包括水系連通、河底清淤、河道清障、岸坡整治、堤防加固等,恢復並提升河道的綜合功能。其中生態護岸、親水平臺等設施的建設,將生態理念貫穿到了中小河流治理的始終。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潘燕佳 通訊員 胡加悅 王美春 倪平英 陳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