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未来中高速增长依旧可期(上)

2019年10月31日,招商银行发布了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招商银行营业收入突破2000亿,同比增速10.33%,净利润772亿,同比增长14.63%。可以说,招行这份三季报的表现再一次证明了它的优秀。但是,三季报发布后,有些券商公司的研究者开始质疑招行在未来是否依然可以保持这几年的中高速增长。他们的疑虑来自于招行三季报净息差的大幅跳水。在第三季度,招商银行的净息差环比下滑12个基点。其中出生息资产收益下行约8个基点,负债成本上行约6个基点。因此,部分研究员将此定义为净息差的趋势性下行,并以此为依据推导出招商银行的高速增长或出现向下的拐点。

笔者作为长期跟踪银行业的投资者,对于该机构给出报告的专业程度深表质疑。银行的投资者都很清楚,银行的损益表由多方面组成:净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营运费用,减值损失等。而净息差只是净利息收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并不是全部。更何况净利润还有其它几方面因素的制约。单从一个季度的净息差跳水就直接得出招行的增速要出现拐点,这一推导过程既不专业也毫无逻辑可言。笔者的观点是:招商银行作为国内最出色的商业银行,在国内不爆发恶性经济危机的前提下,其净利润增速未来3年依然有望保持中高速增长,甚至超越今年的增速。这一结论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获得:

净利息收入依然可以保持稳定的增长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多数还是以净利息收入和变相的净利息收入(比如:信用卡分期手续费)为主。所以,招商银行如果未来想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净利息收入至少要保持一个稳定的增速。净利润增速的2个重要因子分别是:规模和净息差。

对于净息差,投资者应该注意的是:对公业务的净息差高低和经济繁荣程度密切相关,经济越繁荣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就越大,资金的价格就越高,而资金的价格最终就会体现在净息差上。但是,经济的情况对于零售贷款利率的影响就很弱。以恒生银行和富国银行为例,两家银行在美联储启动加息之前长时间处于低利率的经济环境中,但是2家银行的净息差依然可以长期保持在2-3%的中等水准,究其原因就是两家银行都有大量的零售信贷业务。

对于招行的净息差,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此次3季度的净息差到底是偶然因素还是趋势性因素。笔者认为2者兼有,资产收益率的下行和对公贷款需求疲软有很大关系,招行在第三季度加大了票据的配置。而票据的特点是风险低于贷款但是收益率也偏低。所以,资产收益率下行中有趋势性因素。

其实,招行已经通过增加零售资产的配置最大范围内化解收益率降低的影响,如下图1所示。从2014年底开始,央行经过6次降息,将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从6%降到了4.35%,随后一直保持这个水平。但是,招行的净息差却是保持相对稳定,并且这几年还在逐步走高。另外,此次3季度负债成本的大幅上行可能和招商银行抢在结构性存款新规出台前抢做高成本的结构性存款有关。后续负债成本的走势还有待继续观察。

招商银行未来中高速增长依旧可期(上)

图1

净利息收入除了净息差因素外,另一个考虑因素就是规模。这一点,招行在今年采用了以量补价的策略。在净息差承压的大趋势下,招行增加了规模的扩张。到第三季度,总资产扩张12.25%。这一数据远超行业均值,极大地缓解了净息差下行给营收带来的压力。

那么,是否所有的银行都具备以量补价的能力呢?很遗憾的是,以量补价受到2方面的限制:第一是资本金,扩张资产负债表必然带来资本金的消耗。而招商银行是国内6家实施资本高级法的银行之一,资本高级法结合招行以零售为主的业务方向可以极大地节省资本金。招商银行三季报虽然总资产同比增长了12.25%,但是同比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只下降了9个基点。第二,就是低成本稳定负债的支撑。通常银行的资产以长周期的贷款为主,为了防止期限错配,银行必须以稳定性较好的存款与之匹配。所以,如果想要提高资产规模增速,存款增速必须跟上。在这一点上,招商银行最近两年连续启动的对公补短板和零售北极星计划将培养客群放在首位。依靠客群的快速增长,使得招行在存款规模提升的同时还能保持业内非常低的存款成本。

所以,可以看出招行在资产配置,客群建设方面下的苦功起码可以保证未来2-3年净利息收入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增速。不会成为招行净利润增速羁绊。

今天,就先给大家分析到这里,明天继续从其他2个方面继续给大家分析招行未来增速的问题。欢迎继续关注我的公众号:ice_cmbguzidi

---------------------------------------

想拥有证券低佣金的点击“粉丝福利”子菜单,刚刚上线了全新美股港股投资渠道。目前,粉丝福利提供一家国内顶级券商,一家海外券商的低佣渠道,必有一款适合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