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錦衣衛、東廠西廠的發展軌跡出發,淺析明朝廠衛衙門的不同作用

想到明朝,很多人都會不由自主的想到這麼一個場景:月黑風高的一個淒涼夜,冷風吹下枯樹的葉子,一個身穿飛魚服拿著繡春刀的錦衣衛,飛簷走壁,剎那間取下某個貪官的人頭。當然了,這種情形基本上只存在於影視作品,真實的歷史場景和這些肯定有不少的差距。

提到明朝特務機構,不少人就會第一時間想到錦衣衛東廠等影視劇形象,那麼,這些特務機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為什麼都深深打上了明朝的烙印呢,為何前代與後代,都在明面上沒有如此恐怖的部門呢?

從錦衣衛、東廠西廠的發展軌跡出發,淺析明朝廠衛衙門的不同作用

錦衣衛影視形象

要想搞清楚這個問題,就必然需要了解明朝的這些個特務機構的一個共同名稱:“廠衛制度”。什麼叫做“廠衛制度”?廠指的就是東廠和西廠,衛指的就是錦衣衛。這三大機構就共同構成了大明朝令人聞風喪膽的“廠衛制度”。

錦衣衛的發展史

先說這個錦衣衛,自打洪武皇帝朱元璋在位的時候,就因為對下面這些官僚的極大不放心,所以制定了非常嚴苛的律法來約束他們——貪汙五十兩銀子就剝皮實草。在朱元璋看來,如此嚴峻的法律之下,應該會政治清明,但是朱元璋沒有想到,官僚們還是前赴後繼的朝著腐敗這個大坑裡面跳,朱元璋殺了一批又一批,但總是斬不盡殺不絕,加上這個時期又遇到了胡惟庸謀反一事,本來就對官僚隊伍極為不滿的朱元璋,此後對官僚們更加不信任了。

在朱元璋南征北戰的過程中,他身邊聚起很多知根知底的親軍侍衛,於是朱元璋打算重用這些“體己人”,在朱元璋看來,這些人遠比官僚們靠譜,尤其是主管刑獄的刑部以及大理寺這幫官僚,屁股早就不知道歪到哪兒去了。

從錦衣衛、東廠西廠的發展軌跡出發,淺析明朝廠衛衙門的不同作用

朱元璋

錦衣衛就這樣被朱元璋搞起來了,在朱元璋看來,只要對官僚的威懾力足夠大,官僚就遲早會膽寒,天下這麼多人,殺幾個官僚根本影響不了什麼,畢竟想做官的人多得是。於是朱元璋肆無忌憚的派遣錦衣衛坐探和密探去監察百官,所謂“坐探”就是光明正大的在政府辦公衙門直接監督官僚;至於“密探”,則是偷偷摸摸的潛入官僚家中,或喬裝為傭或為樑上君子,將官僚的私家之事一應報至皇帝案頭。

明初著名學者,同時也太子朱標的老師宋濂,就曾被錦衣衛全方面無死角的觀察過,就連昨日吃的什麼菜,有幾雙筷子都被錦衣衛彙報的清清楚楚。

一旦被錦衣衛抓到把柄,可以不經大明律以及三司會審就直接抓捕,抓捕之後就是各種酷刑,直教人求死不能求死不得,不管昨日還是什麼了不得的大官,一旦被錦衣衛拿住,不但要淪為階下囚,而且要遍嘗酷刑之威,攀咬無數同僚,直到皇帝御批處理方法,總之,斷然是十死無生。

朱元璋後來上了年紀,總算是覺得錦衣衛越來越殘暴了,實在是有傷天和,同時為了重新加強“大明律”的權威,正式在南京焚燬錦衣衛的各類刑拘器具,錦衣衛暫時的離開了歷史的舞臺。

從錦衣衛、東廠西廠的發展軌跡出發,淺析明朝廠衛衙門的不同作用

明朝廠衛

永樂中,盡戮建文諸臣,懷疑不自安,始設東廠,主刺奸。”靖難之役之後,錦衣衛重新被朱棣啟用,由於朱棣是篡位,所以民間朝廷私下議論的人很多,還有很多建文帝的忠臣一直在各地發起抵抗,朱棣重啟錦衣衛,再次掀起大獄,並且給予了錦衣衛更多的特權,範圍也從洪武年間的官僚隊伍擴大到了皇親貴族,在血腥至極的手法之下,朱棣的統治穩固了,皇權卻又開始受到了挑戰——錦衣衛實力過強,錦衣衛都指揮使居然敢當著朱棣面玩“指鹿為馬”的戲碼。

東廠的發展史

朱棣明白自己不是秦二世,錦衣衛的都指揮使也遠遠達不到趙高的水平,可就是這樣,那些袞袞諸公,居然就真的沉默了,由此觀之,錦衣衛確實需要嚴加提防,於是他把目光放到了在歷朝歷代都被輕蔑的一類人身上——宦官。

在朱棣的操作下,幾個宦官打響了反抗錦衣衛暴政的第一槍,作為替死鬼的都指揮使自然是首當其衝的被舉報謀反,然後走的依舊是錦衣衛最熟悉的“不經三司會審就定罪處死”的套路。

永樂十八年立東廠命內官一人主撥錦衣衛官校剌虎戔大小事情。

那些宦官就此踩著錦衣衛都指揮使的血和頭顱,走上了歷史舞臺,他們這幫地位低賤的人一旦擁有了皇權特許的特權,將會爆發出怎樣令人恐懼的實力呢?

從錦衣衛、東廠西廠的發展軌跡出發,淺析明朝廠衛衙門的不同作用

明朝太監形象(劇照)

東廠是他們的組織,他們這些宦官明明幹著陷害忠良的事情,他們卻在東廠裡面供奉著岳飛嶽武穆,這可不是黑色幽默,這是真實發生的事情。東廠自打成立起,就起到監督制約錦衣衛以及文武百官的重要作用,所以它的權力更大,能造就的破壞力也就更大。

東廠在朱棣手上的時候尚能掩藏獠牙,與錦衣衛旗鼓相當,等到朱棣的重孫明英宗繼位的時候,權力的天平第一次失衡,東廠這股勢力因為太監的特殊身份,得到來自的皇權的特別眷念,因而地位水漲船高,錦衣衛在它面前猶如腐螢之光,很快就幾乎成為了東廠的下屬機構——錦衣衛的力士當中幾乎九成九都是東廠的探子、錦衣衛的百戶千戶若干得好,才有機會呢成為東廠番子。當時的東廠有多跋扈?在當時的京城,東廠幾乎等同於皇帝,動輒就將富戶拷打至死、將官吏威逼到胡亂攀咬,而天子腳下竟然無人敢管。

從錦衣衛、東廠西廠的發展軌跡出發,淺析明朝廠衛衙門的不同作用

朱棣

到了正德年間的劉謹手上的時候,東廠勢力更是大到一手遮天的地步,有一次,因為宮裡一個柱子上被貼了辱罵自己的條子,暴怒的東廠劉謹馬上命令文武百官全部跪在門口,因為是大夏天,天氣很熱,很多官員因此中暑而亡,但是劉謹依然不滿意,直到案子被破,原來是另一個宮裡的小宦官張貼的一個條子而已,文武百官這才得以回家休息。當時的人紛紛稱劉謹就是“立皇帝”。

西廠的發展史

與錦衣衛和東廠都不同的是成化年間的西廠,西廠論起歷史悠久程度是要遠遜於錦衣衛和東廠的,之後的持續時間也比不上錦衣衛和東廠,但是這並不妨礙它一橫空出世就立刻搶走了錦衣衛和東廠這倆老牌的特務機構的威風,西廠自創立之初,喪心病狂程度就要遠勝於錦衣衛和東廠,這也難怪,因為在成化年間,皇帝越來越對東廠不滿,加上東廠很多時候確實辦事不力,所以為了加強對錦衣衛和東廠的監督和控制,皇帝又搞了個西廠過來監控東廠,起到一個監督和提防作用。

從錦衣衛、東廠西廠的發展軌跡出發,淺析明朝廠衛衙門的不同作用

魏忠賢(劇照)

這個西廠創立之初是由一個非常受寵的宦官執掌,這個宦官是“汪直”,這個人做事情非常狠毒,而且不守規矩,在當時的京城,要是落到了錦衣衛手上,塞點錢可能就只打幾個不痛不癢的板子、落到東廠手上,傾家蕩產也就能把人好端端贖回來了、落到西廠手上,傾家蕩產不說,人還被折磨的半死不活,最關鍵的是還有一定概率傾家蕩產之後還得全家陪葬。

汪直靠著自己狠辣毒絕的手段,短時間內獲得了皇帝的極大好感,皇帝自然是特別喜歡 這種瘋狗的,可是隨著這條瘋狗得罪的人越來越多,甚至到了最後就連錦衣衛和東廠都寧可和官僚們站在統一戰線,最後成為了公敵,最後皇帝為了平息民憤,把這個瘋狗當做替死鬼貶到了南京守陵,最後淒涼的死在了明孝陵。

從錦衣衛、東廠西廠的發展軌跡出發,淺析明朝廠衛衙門的不同作用

影視劇照

西廠之後就逐漸勢微了,前文提到的劉謹,作為東廠扛把子,在正德年間甚至可以直接安排親信兼任錦衣衛都指揮使和西廠提督,權威大到無以復加,不過劉謹說到底手裡的權力都是皇權特許的權力,本身並沒有做一個權臣的基礎,也許只要他所依附的皇帝的一個紙條,他的政治生命也就到頭了。

明朝的廠衛制度雖然能起到一定的限制和監督官僚的作用,但是更多時候屬於勞民傷財且自帶負面效應的制度,為最後明帝國的覆滅還是要負一定的責任的。

歡迎朋友們評論區交流!


參考文獻:

《明會典》

《皇明異典述》

《明史紀事本末》卷37《汪直用事》

《明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