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陵之戰:孫臏的復仇與魏國的衰落

在戰國時期不斷變化的格局中,先後發生過幾次較大的關鍵型戰役,這些戰役決定了當時的國際格局和霸主歸屬,對整個戰國的歷史的走向有很重要的作用。

魏文侯時期勵精圖治,通過吳起的變法,讓魏國最先走向強盛,並領導三晉制霸中原,這也是戰國時的早期格局。

但是隨著歷史的推移,三晉內部發生了內戰,這也導致了新的格局即將形成。

而標誌著魏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就是馬陵之戰。

馬陵之戰:孫臏的復仇與魏國的衰落

馬陵之戰示意圖

戰爭起因

在三晉合力滅掉知氏後,晉國三大家族迎來了顯著的輝煌,魏文侯帶領下的韓趙魏三大家族曾一度制霸了整個中國大地。

西制強秦,東抗齊魯,在南方也把春秋時的霸主之一楚國壓制的不能動彈。

但是魏文侯死後,三晉並沒有延續一致對外的團結,而是相互之間攻伐不斷。

儘管三晉之間的內部戰爭削弱了彼此,但是作為霸主的魏國,實力並沒有受到重創,吳起改革留下的餘威仍在。

先進軍事制度下魏國的“武卒”成為了戰國時期有名的特種部隊,魏國的軍事實力遠超當時其他諸侯國。

馬陵之戰:孫臏的復仇與魏國的衰落

吳起

到了魏惠王手裡時,因為之前魏國在和秦國的戰爭中失掉了對河西的控制,魏惠王準備發起進攻重新奪回這一秦,魏之間的戰略要地。

此時商鞅在秦國的變法悄然升起,商鞅也受到了秦孝公的重用。商鞅經過策劃後,決定擁立魏惠王為“王”,這是一次不懷好意的擁立,也為之後的戰爭埋下了伏筆。

在戰國時代,雖然實際上各自為政,但是名譽上各諸侯王依然是周天子的臣子,而自立為王無異於反叛,在輿論上並不能做到名正言順。

此次商鞅利用了魏惠王的好大喜功,慫恿魏惠王自立為“夏王”。在見證魏惠王加冕的逢澤之會中,除了宋,衛等附屬國和不懷好意的秦國外,其他主要國家都沒有參加,以此表示對魏惠王的鄙視。

馬陵之戰:孫臏的復仇與魏國的衰落

商鞅

魏惠王的加冕典禮也因此面子掃地,如果說齊,楚等國不參加還情有可原。但是作為同聯盟的韓、趙也沒給大哥魏惠王面子,這讓魏惠王懷恨在心。

尤其是韓昭侯在任用申不害改革後,韓國實力日益增強,多次挑釁魏惠王的霸主地位。

出於鞏固自己霸主地位也是為了防止韓國坐大,公元前344年,韓魏戰爭正式爆發。

這場戰爭也將決定這一時期戰國的歷史格局,魏國也將在此戰之後走向沒落。

這場戰爭中發生的最著名一戰就是馬陵之戰,戰國軍事家孫臏將在此戰中實現自己的復仇,完成一段身殘志堅不斷奮鬥最終得勝的歷史佳話。

馬陵之戰:孫臏的復仇與魏國的衰落

韓國的真實實力

在我們的印象中,韓國是戰國七雄中最弱小的,和其他六國比起來似乎不值一提。但是我們也應該想到,一個面積不大的小國能夠在割據爭霸的七個國家中佔據一席之地,必然是有著過人之處。

關於韓國真正的軍事實力,我們在魏韓戰爭中也得以領略。

《戰國策·韓策》曾對這場戰爭中的韓國軍隊有許多描寫,“帶甲數十萬”,其武器之精良冠絕諸侯,“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強弓皆射六百步之外”,“遠者括蔽洞胸,近者鏑弇心”,劍戟“皆陸斷牛馬,水截鵠雁,當敵則斬堅甲鐵幕”,韓國士兵“被堅甲,蹠勁弩,帶利劍,一人當百”。

從這段氣勢磅礴的描寫中我們彷彿看到了全副武裝,武器精良的韓國軍隊。也明白了韓國之所以能傲立戰國七雄之一,正是因為他們擁有冠絕諸侯之間的精良裝備,包括射程達到六百步的強弓勁弩。

馬陵之戰:孫臏的復仇與魏國的衰落

而魏國更是當時的軍事強國,“魏,天下之強國也。武士二十萬,蒼頭二十萬,奮擊二十萬,廝徒十萬,車六百乘,騎五千匹”。

在這場戰爭中,雖然韓國充分發揮了先進裝備的威力,但是正面抗衡數十萬強大的魏師也依然無法抵擋,魏軍在統帥龐涓的帶領下對韓國進行了步步緊逼,戰況不斷告急。

韓昭侯被迫開始向外求援,而秦國是三晉共同的敵人,自然不能去找,楚國,並不具備強大的力量,所以也靠不住,只有齊國才是真正的救兵。

齊國的考慮

當齊威王收到了韓國的求助後,幫與不幫,怎麼幫,將是一個重要的選擇。

直接幫助韓國將會面臨和魏軍正面抗衡,也會損傷到齊國的力量,如果不幫將會眼看著魏國吞併韓國,從此壯大對自己造成威脅。

齊威王最後採用了孫臏的建議,讓韓國人和魏國人相互損耗,在韓國即將支撐不住的時候齊國再插手,這樣對齊國來說將獲得最大的利益。

所以,在韓國已經抵抗到最後一刻即將撐不住,而魏國在打了五場勝仗也出現疲憊的時候,齊國果斷地出了兵。

和之前打敗魏國的桂陵之戰一樣,齊國這次直奔魏國大梁城而去。

馬陵之戰:孫臏的復仇與魏國的衰落

孫臏

戰爭經過

對魏國統帥龐涓來說,之前桂陵之戰的慘敗歷歷在目。當年因為嫉妒同門師兄孫臏的才能,他把孫臏騙到魏國後陷害孫臏導致後者受到臏刑而終身殘廢。

不曾想孫臏回到了齊國併成為了軍師,在桂陵之戰中打敗並俘虜了自己。所幸後來因為政治考慮,齊國又釋放了他。

但他知道他和孫臏終會再有一戰的,他們兩個人到最後也只能活一個。

而這場戰爭正是齊魏兩國的關鍵戰役,關乎戰國的格局,也是一場同門師兄弟之間的決戰。

龐涓指揮著當時最強大的魏師,他並不怎麼瞧得起齊國,因為魏國在過去很長時間對齊國都是保持優勢的,甚至在魏文侯時期一度將齊國徹底打壓。

桂陵之戰的失敗對他來說也只是大意,這次他依然希望迅速解決齊國,也想要一次性徹底除掉孫臏。

馬陵之戰:孫臏的復仇與魏國的衰落

龐涓劇照

他不知道孫臏的缺點,但是孫臏知道他的。

孫臏充分利用了《孫子兵法》中的理論:“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五十里而趣利者軍半至”。

他知道面對強大的魏師,他需要一步步去引誘,利用魏軍對齊軍的輕視之心以及龐涓急功近利的特點進行引誘,引誘魏國軍隊到埋伏圈之中,就能一舉擊敗敵人。

經歷上次的失敗,龐涓肯定會更加謹慎,所以要引誘龐涓進埋伏,戲必須要演得更像。

為此,孫臏想出了一條名垂青史的妙計。

馬陵之戰:孫臏的復仇與魏國的衰落

當齊軍進入魏國時,在安營紮寨時,齊軍先留下十萬個煮飯的爐灶,這會給魏國一個假象,知曉齊國的大概兵力。

在之後的行軍中,將爐灶的數量減少一半,減到五萬個。

後面跟上的龐涓此時一定會認為齊軍由於長途征戰,很多士兵肯定都趁機逃跑了。

直到後來再減少爐灶的數量,只剩下三萬多。

孫臏知道龐涓是個心思縝密的人,必然會通過各種微小的跡象判斷齊軍的動向,當看到爐灶的數量一天天減少後,龐涓一定認為齊國人已經被嚇破膽了,不斷有逃兵出現。

龐涓看到後果然認為齊軍此時正在潰敗軍心不穩,於是帶領輕騎迅速追趕孫臏,企圖將通過閃擊給孫臏一個措手不及。

而此時,孫臏在前方一個叫馬陵(山東範縣西南)的地方,已經佈下了陷阱,只等龐涓來跳,他估計著龐涓的行軍速度應該會在傍晚時分到達馬陵。

在馬陵的道路旁有一顆大樹,孫臏命令人將樹皮颳了,在上面刻上“龐涓死於此樹下”,只要看到有火把接近這棵樹,立刻萬箭齊發。

果不其然,當龐涓來到這裡時,手下報給了他這件事,他立刻領人前去查看,剛一接近,就看周圍萬箭齊發,響起喊殺聲一片。

馬陵之戰:孫臏的復仇與魏國的衰落

馬陵的地形是一處死地,道路狹窄而且是隻有一條路,不開闊的地形讓已經進入此地的魏軍退無可退。在冷兵器時期地形的影響時非常關鍵的,處於狹窄包夾之中的地形被稱為死地,進去就不好出去了。

而此時,龐涓就進入了死地。

在這樣的情況下,縱使魏國的“武卒”再強力,也只能是坐以待斃了。

在一片混亂中,龐涓知道已是窮途末路,在大罵了一句:“遂成豎子之名”後,自刎而死。

龐涓死後,戰爭依然在持續。

馬陵之戰:孫臏的復仇與魏國的衰落

孫臏趁著部隊士氣正盛,迎戰魏國太子魏申的主力部隊。

為了遏制可怕的魏國武卒,孫臏用蒺藜佈陣,以阻擋武卒的衝鋒,魏軍不得不清除蒺藜後才能繼續前進。在魏軍突破蒺藜後,孫臏下令將戰車集合排成一列,以阻擋魏師的銅牆鐵壁。

而步兵用盾牌層疊佈陣,築造一道攻防兼備的矮牆,一方面擋住魏軍的攻擊,另一方面通過盾牌的縫隙作為射擊孔。

在戰車和盾牆後,安排士兵們執長矛、戟等武器,在戰車與盾牌牆後面與衝上前來的魏軍士兵拼殺。如果第一道防線被突破,其他防線便會迅速填補缺口,鞏固防守。

在長兵部隊之後是短兵部隊,他們會在敵人被擊退時迅速出擊,短武器更方便追擊和近身作戰。

在短兵部隊之後是弓箭兵,弓箭兵因為近戰存在劣勢,所以佈置於陣中,以減少傷亡。

在這樣天羅地網的佈置下,齊軍大破魏軍,俘虜了魏國太子魏申。

《戰國策》記載“齊人伐魏,殺其太子,覆其十萬之軍。”

在這場戰爭中,魏國遭遇了徹底失敗,損失了十萬精銳部隊,太子也很可能被齊國殺掉了。

馬陵之戰:孫臏的復仇與魏國的衰落

孫臏

戰爭的影響

魏國

馬陵之戰,是魏國所遭遇過的最大的慘敗,使得魏國作為當時各國的領頭羊的號召力不在,從而讓出霸主地位,各國之間的格局也開始隨之改變,利益也將重新洗牌。

齊國

齊國在此役中名聲大噪,成為了重新制霸的前奏,各諸侯都看到了曾經的霸主齊國已經歸來,齊國也將從此戰後再次獲得強國地位,和秦國共同爭奪霸權。

韓國

韓國雖然在此戰中保全了自己,但是隨著魏國的衰弱,整個三晉的力量也會隨之削弱,韓國也只能繼續和其他兩大家族抱團以求自保,但是三晉內亂所帶來的影響始終是揮之不去的。

秦國

作為戰爭的始作俑者,秦國通過外交手段促使魏惠王稱王,從而挑起了這場戰爭,而秦國坐收漁翁之利。隨著魏國的衰落,韓國又不成氣候,秦國在對魏國河西之地的爭奪中將佔盡優勢,為東進的擴張道路打下夯實的基礎。

馬陵之戰:孫臏的復仇與魏國的衰落

其他意義

孫臏與龐涓的恩怨在此戰中畫上了句號,孫臏在遭遇了陷害,痛苦後重新振作,最終通過齊威王的賞識帶領齊師捲土重來,打敗了龐涓實現了人生的逆轉。

孫臏的事蹟為後人留下了自強不息,永不言敗的形象,他與越王勾踐,伍子胥復仇,趙氏孤兒等故事共同構成了戰國時期永不認輸,頑強拼搏的血性精神,這一精神也鼓舞了無數後來人在逆境之中始終保持堅強,不自暴自棄,最終實現成功。

其次,孫臏在此戰中所應用的各種軍事思想也為人類戰爭史的發展提供了借鑑意義。馬陵之戰後,孫臏的軍事思想風靡一時,《史記》稱“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


每一篇,都是一個瘋狂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