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器行業分析

​一、服務器

1.什麼是服務器

服務器是指網絡環境中的高性能計算機,包括應用程序服務器、文檔服務器、郵件服務器、Web 服務器及代理服務器等。服務器構成與微機基本相似,由處理器(CPU)、內存、磁盤、網卡、監視器、電源、機箱等組成,但對穩定性、安全性、可管理性等方面要求比普通電腦更高,價格也更昂貴。

服務器行業分析

服務器行業分析

2.服務器的分類:

2.1按照體系架構區分(CPU底層的代碼編號的運行規則)

服務器行業分析

2.1.1--x86服務器

又稱CISC(複雜指令集)架構服務器,使用Intel/AMD/其它兼容x86指令集的處理器芯片和Windows操作系統的服務器。x86 服務器具有廉價、標準化、開放性的特點,更適合應用在雲計算領域,

目前幾乎所有的雲計算中心都是採用x86服務器。在雲計算的部署環境下,雲計算中應用的虛擬化技術和分佈式計算技術能夠彌補x86服務器在性能和穩定性方面的弱點。1)虛擬化技術是將物理的IT基礎設施( 服務器、存儲、網絡設備等) 創建虛擬版本的過程,將用戶的應用程序和硬件資源相分離,虛擬服務器之間相互獨立,可以分別搭建多個不同的操作系統和開發環境,提高了服務器的使用率。2)分佈式計算則用在處理高性能運算的情況下,通過將計算任務分配給眾多較低性能的x86服務器節點並行計算,間接實現了系統的高性能。

2.1.2--非x86服務器

它們是使用RISC(精簡指令集)或EPIC(並行指令代碼)處理器,並且主要採用UNIX和其它專用操作系統的服務器,一般分為大型機、小型機和UNIX服務器。

這種服務器價格昂貴,體系封閉,但是穩定性好,性能強,主要用在金融、電信等大型企業的核心繫統中。但不適合用在IDC中,價格昂貴+維護困難(需要製造廠商的工程人員進行維護)+兼容性不好,不同廠商的 Unix 服務器運行的操作系統都有一定的差別。

相關的產品主要是IBM公司的POWER和PowerPC處理器,SUN與富士通公司合作研發的SPARC處理器、EPIC處理器主要是Intel研發的安騰處理器等。IBM佔據60-80%的份額。

X86服務器主要對應中低端市場,市場競爭激烈導致毛利率較低,尤其是X86服務器收入增 長主力互聯網行業毛利率低於10%。小型機(高端服務器)佔據整個服務器市場總收入近20%左右,單價在10萬美元-50萬美元,毛利率在30%-40%以上,佔據服務器市場整體利潤的半壁江山。

服務器行業分析

2.2 按服務器的外形機箱結構來劃分

可分為塔式服務器、機架式服務器和刀片式服務器,雲數據中心催生了多節點服務器出現。

服務器行業分析

二.服務器的上游

服務器廠商是採購原材料後,組裝成服務器賣出。

主要的原材料供應商:

CPU:Intel(生產X86架構CPU的龍頭)、AMD公司、IBM、IDT、Cyrix、華為海思。

內存:海力士Hynix、金士頓(Kingston)、三星、美光、金泰克(tigo)、駭客(HyperX)、芝奇(G.SKILL)。

磁盤:聯想(Lenovo)、英特爾(Intel)、阿爾法(Alpha)、清華同方、趨勢(TRENDnet)、神州數碼、世紀飛揚(Centifly)。

三.服務器下游需求

根據IDC數據,在國內市場,50%的需求來自超大型企業(互聯網/電信),20%的需求來自政府,20%來自中大型企業。

根據集邦諮詢半導體研究中心數據,20%的需求來自BAT,包括字節跳動、京東等在內,50%的來自互聯網廠商。

根據賽迪顧問數據,需求量和未來增速最快的也集中在互聯網/電信/政府。

下游基本都是大型企業/政府,話語權很強。

服務器行業分析

服務器行業分析

四.服務器競爭格局

服務器本身不是高技術行業,市場競爭非常激烈。

從全球市場份額來看:DELL第一,佔20%。Hewlett Packard(惠普)第二,佔15%。Inspur(浪潮)第三,佔5.9%,華為第四, 此外ODM是指白牌廠商,不是單個公司,佔比22.5%。

從中國市場份額來看,Inspur(浪潮)第一,佔比28.73%,華為/H3C(新華三)/DELL/中科曙光/聯想分列2-6位。

可以看出幾個變化:

1. 全球市場:ODM白牌服務器全球市場份額急速擴張,中國品牌浪潮和華為份額緩慢擴張。

2. 中國市場:浪潮份額快速擴張,新華三16年開始份額提升較快。

服務器行業分析

服務器行業分析

五.服務器市場格局變化的原因

1. 雲計算

1.1虛擬化和分佈式計算使得雲廠商對單臺服務器的性能要求降低。

雲計算中應用的虛擬化技術和分佈式計算技術能夠彌補X86服務器在性能和穩定性方面的弱點。

虛擬化:將物理存在的IT設備變成資源池,變成虛擬機,比如10萬臺服務器變成計算資源池,將資源進行劃分,分成幾十甚至是幾百臺虛擬機,之後在虛擬機上安裝用戶使用的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這種方法將用戶的應用與硬件設備相隔離, 用戶的雲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被封裝在虛擬機內,而虛擬機可以很方便快捷的實現動態遷移,當某一臺物理服務器出現故障時,可以通過虛擬機管理軟件將運行於這臺服務器之上的虛擬機遷移到一臺新的物理服務器上,載有用戶應用 軟件的虛擬機在新的物理服務器上繼續運行,用戶甚至感受不到宕機的存在。

分佈式計算:過將計算任務分配給眾多較低性能的x86服務器節點並行計算,間接實現了系統的高性能。並且通過在軟件層面設立冗餘機制,解決了單點失效的問題,保證了高性能計算狀況下的高可靠性。

雲計算數據中心更加關注服務器集群性能,對單臺服務器的要求會降低。那麼雲計算廠商就可以選擇成本低一些,性能低一些的服務器,白牌服務器供應商就進入了選項。

1.2定製化

傳統的通用服務器,具有完整的CPU、內存、存儲以及供電、散熱等配置和固定配比,保證單臺服務器能夠獨立的運行。

然而在大型數據中心的場景中,採用這樣的模式卻會帶來效率上的降低以及成本上的提升。不同類型的數據中心對計算、存儲和網絡的需求有所不同,這樣導致在某一單元得到最大程度利用的情況下,其他單元過度配置造成資源的浪費和成本的提升。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大型數據中心選擇定製產品。

最初的整合是從供電、散熱和管理等輔助設施開始。當前的數據中心內,服務器採用整機櫃的形式,機櫃內將供電、散熱和管理集中起來,由機櫃內的幾十臺服務器共享,從而實現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目的。相應的,機櫃內的服務器就需要進行定製以適應整機櫃,需要去掉電源、風扇以及不必要的 I/O 端口。更進一步的整合是將計算、存儲和網絡等緊耦合的IT資源拆開,進行重新聚合。這樣數據中心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調整CPU、內存、存儲等資源的配比,並且可以隨時更換某一資源,從而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實現更大程度上的成本節省。

2012年Facebook啟動OCP項目,其旨在改變傳統的服務器,打破傳統計算組件,使其重構為模塊化系統。雲計算廠商們通過搭建以Facebook 為代表的OCP(開放計算項目)聯盟和以 BAT 為代表的ODCC(開放計算中心委員會)聯盟, 解決了白牌服務器的定製標準問題。硬件開源,類似於軟件開源邏輯,包括軟件、電路原理圖、材料清單、設計圖等都使用開源許可協議,自由使用分享,完全以開源的方式去授權使用。低價格+定製標準的實現,使得白牌服務器也成為雲計算廠商需求的產品之一。

1.3產業鏈的變化

因為上述的技術變革,白牌服務器廠商的份額迅速上升,品牌廠商份額下降。

1.3.1傳統的產業鏈

惠普、聯想、戴爾等傳統品牌商根據市場趨勢進行研判,並進行研發設計,然後委託ODM進行生產製造,最終再出售給終端客戶並提供對應的售後服務。品牌商是整個產業鏈中的標準制定者。

服務器行業分析

1.3.2 當前模式,下游客戶參與服務器標準制定

新興的客戶包括互聯網、通信、雲計算服務商等,他們並不需要傳統服務器廠商開發相應的軟件,或者需要品牌服務器廠商在其中參與開發設計的服務器底層架構和軟件部分減少了。就如同以上所述,雲計算開放聯盟通過制定服務器的標準,統一了他們對服務器需求的定製化方案。雲計算廠商只需要將這一定製化方案交給代工廠來直接進行採購和生產即可。品牌商剛開始不願意做,雲計算廠商就繞過了品牌商。

服務器已經實現了從OEM(代工生產)向ODM(設計製造)再到JDM的轉型突破。(國內浪潮就是典型聯合設計製造)。JDM模式:由互聯網/雲計算企業,與服務器生產商一起研發服務器。

商業模式的變化,在光模塊等行業也出現了,都是因為技術變革帶來行業格局變化。

服務器行業分析

1.3.3未來的模式

品牌服務商可能靠AI服務器奪回一些失地,AI時代將推動雲基礎設異構化、高性能化, 隨之帶來的是對服務器廠商技術能力、產品性能要求的提升,是品牌廠商再次進行份額掠奪的重要契機。

2.中國國產化需求:中國服務器廠商崛起

國內服務器市場受去IOE 及產業升級影響,出現國產化、高端化趨勢。國內服務器廠商浪潮/華為這幾年國內份額和全球份額都有提升,特別是浪潮。

2013年稜鏡門之後,信息安全被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2014年以來中低端服務器領域國產化程度開始迅速提高,湧現了浪潮、華為、聯想等一批本土企業。儘管在大型機領域對國外服務器進行替代還存在困難,但也在慢慢突破。2013年5月最後一臺 IBM小型機從支付寶下線,阿里率先實現了去“IOE”,即去掉IBM的小型機、Oracle數據庫、EMC存儲設備,轉而使用X86服務器集群、雲計算技術及開源數據軟件支持IT系統運轉,這意味著原本有小型機承擔的一些非核心業務有望轉移至X86服務器集群。

在此背景下,國外廠商在中國服務器市場陷入困頓,紛紛採用合資方式或合作的方式曲線入華,為國內服務器廠商帶來發展契機。2014年華勝天成與IBM合資成立北京新雲系統,未來IBM將協助華勝天成進行POWER服務器、數據庫、中間件等相關軟硬件產品和技術的消化、吸收及國產化研發;同年,聯想收購IBM全部的x86服務器資產;2015年紫光股份成功收購HP旗下華三51%股權,未來惠普將協助紫光對旗下H3C品牌進行本土設計;同年,戴爾與中國電子建立合作關係,未來將支持中國電子在自主研發的操作系統上進行創新和市場推廣,同時聯合開發基於ARM架構服務器芯片的商業模式……國外廠商以技術換市場的做法為國內服務器廠商帶來發展契機,未來x86服務器及高端服務器領域有望湧現更多的中國身影。

六.量和價

1.中國市場服務器量

IDC統計的國內服務器行業數據顯示,2017Q1開啟上一輪採購週期,服務器銷量快速增長。行業經驗來看,服務器更換週期:互聯網3年、企業5年,因此預計2020年為新一輪換機週期開始。(通過Intel DCG業務,即數據中心業務的季度收入的同比變化,全球服務器芯片的需求週期大致在3-4年左右,與服務器的更替週期基本吻合。)

服務器行業分析

服務器行業分析

未來中期需求的驅動力來自:

互聯網需求的驅動力:雲計算/AI對算力需求指數級增長/5G帶來的新應用

電信需求的驅動力:5G會帶來的新增流量

政府需求的驅動力:政務上雲/國產化

服務器行業分析

2.中國服務器市場的價格

17年服務器價格大漲,是因為硅晶圓市場吃緊,相關器件也跟著漲價,從而導致服務器價格大漲。而硅晶圓價格大漲的原因一個是車聯網、物聯網、儲存、AI和比特幣等應用的爆發,推升半導體需求大增;另一個是全球前五大硅晶圓廠商並未有擴充產能的計劃,使得硅晶圓市況持續供不應求,帶動報價大幅走高。

整體均價低於國際市場(5-7k),可能是因為我國在用數據中心中小型為主,機架數量佔 61%,超大型數據中心僅為全球的8%,與發達國家相比企業的信息化程度不高,這決定了我國服務器存量市場中低端服務器佔比較高,因此服務器均價低於全球水平。

服務器行業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