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摸虎頭,吃穿不愁;摸摸虎背,榮華富貴

一、威風凜凜的虎有震邪的作用

虎是百獸之王,虎有霸氣,一聲虎嘯,地動山搖,體現出王者之威,百獸以虎為王,勇猛不過虎力,老虎征服百獸就是靠這股霸氣。

俗話說,“摸摸虎頭,吃穿不愁;摸摸虎嘴,驅邪避鬼;摸摸虎身,步步高昇;摸摸虎背,榮華富貴;摸摸虎尾,十全十美。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尋常老百姓將虎視為心目中的保護神。

摸摸虎頭,吃穿不愁;摸摸虎背,榮華富貴

由於虎之威猛雄健,常被民間視為陽剛的象徵。 人們認為虎是代表吞噬鬼怪的純陽之力,有遏止消滅魔鬼的能力,能夠保佑安寧。 因此,民間常常虎來作鎮邪的門神或者鎮宅的守護神,還被作為護墓神獸。清代陝西鳳翔年畫《鎮宅神虎》,畫中雙虎張口豎尾,伏身欲搏,大有吞噬鬼魅的氣勢。 古代墓葬中多應用虎紋,如漢代墓室中的畫像石、畫像磚上常有奔虎圖或二虎爭璧圖,在石棺刻繪上常見虎頭圖或虎口吞人圖一類題材。民間還認為,喝虎皮湯可以擺脫鬼怪的糾纏,戴虎爪能夠辟邪,虎身上不同的部分可以作為預防疾病的護身符,在小孩子額頭用雄黃酒塗寫“王”字可以借虎御惡,保佑平安。 這些民間風俗實際上來源於遠古的虎神崇拜。有兒童戴虎頭帽、穿虎頭鞋用以驅邪,還有人睡虎頭枕以使自己更加強壯,讓老虎保佑去病消災。

  • 陝西等地當嬰兒滿月時,舅舅家送的禮物就是黃布做的小老虎,進門時將黃布小老虎的尾巴剪下一段丟在門外,這樣做據說可以用它作守衛,避免災難進門來傷害孩子。
  • 山西等地做舅舅的給外甥的生日禮物是老虎枕頭,用黃布製作,其黃色象徵著富貴,寓意能得到老虎的保護。虎枕的來歷源於西漢李廣射虎的故事,李廣射殺老虎後砍下老虎頭當枕頭,目的在於顯示自己制伏猛虎的勇猛。 民間製作虎枕也是取此意,希冀其保護孩子安睡。
  • 關於虎頭鞋的來歷,還有一個傳說。 說是在楚州金淮灘下有個靠擺渡過活的單身漢楊老大,人雖窮可心眼兒特好。有一回遇上了一位要飯的老奶奶要過河,他分文未取將老人送到了對岸。老奶奶千恩萬謝,送了一張畫給楊老大,畫上畫的是一個正在繡虎頭鞋的俊俏姑娘,楊老大看了很喜歡,就將畫貼到了自己的茅屋裡。從那以後,楊老大收船回到家裡,總有一位漂亮的姑娘做好飯菜等他。 原來,姑娘是天帝的女兒,天帝派她下凡與楊老大結為夫妻,結婚不久她就給楊老大生下一個白白胖胖的兒子。
  • 誰知此事被知府知道,硬是把漂亮的媳婦給搶跑了。楊老大的兒子小寶年紀雖小,可是卻很孝順,決定捨身救母。 小寶去知府時穿的就是虎頭鞋,他跑著、跑著,鞋上的老虎居然從鞋面上跑了下來,一聲怒,就把知府叼進了深山老林。從此,楊老大一家三口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摸摸虎頭,吃穿不愁;摸摸虎背,榮華富貴

現在,有些地區的人們仍認為虎頭鞋能除惡魔保平安,因此都要給孩子做雙虎頭鞋穿。孩子穿虎頭鞋的時間,多是在一歲左右。 此時的孩子躍躍欲試,想要走路,但又離不開大人的攙扶。 這時父母給孩子穿雙虎頭鞋,利於孩子腳踏實地。更重要的原因,是人們認為虎是百獸之王,穿上虎頭鞋可以辟邪惡保平安,護佑孩子健康成人。有些地區還講究穿三雙虎頭鞋,並保留讓姑做三雙不同顏色的虎頭鞋送侄兒的風俗。俗語有:“頭雙藍(取諧音攔,即攔住不夭折)。二雙紅(紅能辟邪,可以免災)。三雙紫落成(意即孩子在自家長大成人)。”有了藍、紅、紫三雙不同顏色的虎頭鞋,孩子必會安然無恙。

此外,我國少數民族地區還有歡度“老虎節”的習俗,彝族的“老虎節”農曆正月初八日落時分至正月十五旭日東昇時,長達一週,正月十五的“送虎東歸日”形成高潮,山神老人(由年長者扮演)代表虎神挨家挨戶去講吉祥話、祝福語,並向大家道別,人們以此祈求豐收和幸福日子的到來。 節日期間,請虎神、跳虎舞、喝虎酒……一派喜氣洋洋、虎虎生風的景象。

摸摸虎頭,吃穿不愁;摸摸虎背,榮華富貴

二、武松打虎與老虎學藝的故事

  • 虎是山中之君、百獸之王,人們愛虎而畏虎。因此,人們也將虎視為兇猛、殘暴的動物,民間有不少打虎的傳說,出現了不少獵虎、打虎、射虎的猛將與壯士,從漢代射虎入石的李廣虎將到黑旋風李逵為救母而殺虎、武松景陽岡打虎等。這些故事在今天看來,對於保護人類的生態環境,搶救並保護現已瀕臨絕種的老虎而言,是逆其道而行之的,甚至於是違法的。但是,從這些故事的歷史背景及產生的社會心理來看,卻反映了人類保護自己、免受虎害的心理。

古典小說《水滸》中有武松打虎一節:“原來但凡世上雲生從龍,風生從虎。那一陣風過處,只聽得亂樹背後撲地一聲響,跳出一隻白額大蟲來......”武松與老虎搏鬥時:“.···那個大蟲又飢又渴,把兩隻爪在地上略按一按,和身往上一撲,從半空中竄將下來。武松被那一驚,酒都作冷汗出了……大蟲見掀他不著,吼一聲,卻似半天裡起個霹靂,震得那山崗也動,把這鐵棒也似的虎尾,倒豎起來一剪……那大蟲咆哮,性發起來,翻身又只一撲,撲將來。武松又只一跳,卻退了十步遠。那大蟲恰好把前爪搭在武松面前……

寥寥數語,活靈活現地刻畫出老虎的威猛矯健。武松最終戰勝了這隻“吊睛白額大蟲”,名揚天下。

老虎雖然威武兇猛,但也有英雄壯士不畏虎兇虎威,有勇氣有膽量去打“虎”,將“虎”與某種強權惡勢聯繫起來以英勇無畏之氣魄去“打虎”“鬥虎”、“滅虎”,這裡的“虎”已不是自然界之虎,而是強權惡勢力的象徵之物。這說明,“虎”是可以征服的,也是不足為懼的。“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即使再兇惡、殘暴的“老虎”,它也會有“虎”死倒威的時候和壽終正寢的命運。正如民諺中所說,老虎尾巴掛掃帚,也有威風掃地的時候。

摸摸虎頭,吃穿不愁;摸摸虎背,榮華富貴
  • 在我國民間童話中,還有一個廣泛流傳的《老虎學藝》的故事:儘管虎在山林中作威作福,大模大樣地走來走去,但它有一個最大的弱點,就是不會上樹。 傳說在很早以前,虎什麼本領都沒有,只好拜貓為師學習各種本領。熱情的貓把撲跳抓等諸般技藝統統教給了虎,卻發現虎兇狠殘暴,於是就在教授的過程中留了一手。果不其然,當虎覺得自己已將貓的本領完全學會之後,便起了歹意。它一反常態,恩將仇報,竟然猛撲過來,要把貓一口吃掉。貓早已有所防備,敏捷而靈巧地縱身爬上了樹梢,才免遭暗算。 虎蹲在樹下乾瞪眼,只得央求貓把上樹的本領傳授給它。貓呢,不再上當,說什麼也不答應,虎也就沒有學會上樹的本領。宋朝大詩人陸游在《劍南詩稿.嘲畜貓》自注中寫道:“俗言貓為虎舅,教虎百為唯不教上樹。”這個故事辛辣地諷刺了那些忘恩負義、恩將仇報的小人。
摸摸虎頭,吃穿不愁;摸摸虎背,榮華富貴

三、與虎有關的成語

不知何時,虎與人鑽下了不解之緣,進入人們的語言中。人利虎威武雄壯的特點,常把英勇頑強的人比作老虎,如生龍活虎、龍騰虎躍、龍盤虎踞、虎背熊腰等。老虎的兇猛殘暴,是人們所深惡痛絕的,因此,人們人常把兇惡的敵人比作老虎,如狼似虎、為虎作倀等。

有關虎的成語:

調虎離山——比喻為了便於乘機行事,設法引誘對方離開原來的地方。

拉大旗作虎皮——比喻為達到個人目的,拉起別的旗號來嚇唬人、矇騙人。

前怕狼,後怕虎——比喻顧慮重重,畏縮不前。

敲山振虎——比喻故意示警,使人震動。

騎虎難下——比喻行事雖遇困難,然迫於大勢而不可能中止。

三人成虎——比喻謠言重複多次,就能使人信以為真。

生龍活虎——形容生氣勃勃,充滿活力。多用以比喻人活潑有朝氣或文章生動有力。

談虎色變——原意是說被虎咬過的人才真知虎的厲害。後以“談虎色變”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物連臉色都變了。

羊落虎口——比喻處於險境,有死無生。

羊質虎皮——比喻外強內弱,虛有其表。

照貓畫虎——貓與虎的外形有相似之處,因以喻照樣模仿而僅得其彷彿。

坐山觀虎鬥——比喻暫不介人各方間的爭鬥,俟機從中漁利。

虎背熊腰——像虎那樣寬厚的背,像熊那樣粗壯的腰。形容肢體粗大強壯。

虎踞龍盤——踞,蹲。像虎蹲著,像龍盤著,形容地勢雄偉險要。

虎口拔牙一一在老虎嘴裡拔牙。 比喻做危險的事。

虎尾春冰——踏著老虎的尾巴走在春季正在消融的薄冰上。 比喻處境極其險惡,心情非常憂懼。

虎視眈眈——像老虎那樣兇惡地看著。 形容貪婪而兇狠地注視。

摸摸虎頭,吃穿不愁;摸摸虎背,榮華富貴

狼吞虎嚥——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

如虎添翼——比喻本領很大的人又增加了新的助力,本領更大。 也比喻兇惡的人得到援助更加兇惡。

與虎謀皮——與虎商量,要剝下它的皮。比喻與惡人商量,要他犧牲自己的利益,一定辦不到。

虎豹之父——意思是說虎和豹的外表生來就有顯著的斑紋,易引起狩獵者的注意和捕獲。比喻人的才智流於表面,而常有意外之災禍。

龍驤虎視——比喻人像龍馬一樣高昂著頭顱,像老虎一樣注視著獵取的對象,比喻某人雄才大略,或者襟袍不凡,高瞻遠矚的威武英姿。

龍潭虎穴——比喻危險的地方或者說身處險惡之地。

羊入虎群——比喻自投羅網。自取滅亡。弱者落人強者或者好人陷人壞人的手裡或中了圈套,都可以謂之曰“羊入虎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