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銷對接”出效益平壩高田村學懂做實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系列報道之六

“產銷對接”出效益平壩高田村學懂做實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系列報道之六

高田村農民正在過稱蔬菜,準備運往蔬菜批發市場。

冬日的早晨,不到八點,在平壩區天龍鎮高田村高標準蔬菜基地裡,小組長張大秀正帶著村民們忙著採摘新鮮豌豆尖。

“這些新鮮豌豆尖中午前就要運到貴陽花溪區石板哨鎮的農產品批發市場,不愁銷路!”在蔬菜基地的機耕道上,幾位農民把剛從地裡採摘的豌豆尖打包裝車,準備運往貴陽的農產品批發市場。

讓農民不僅“種得下”,還要“賣得出”、“賣得好”,是當前貴州農村產業革命的重點。為此,平壩區高田村學懂做實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積極創新農產品產銷對接機制,在農業生產與農產品市場需求之間構建便捷、暢通、高效、穩定的產銷流通渠道,助推農業產業出效益,農民增收。

調優結構

擴大產業規模

農村產業革命,規模化是開拓市場的基礎。沒有規模化,就沒有規模效應、規模經濟。

“長期以來,低效籽粒玉米、水稻種植佔據了高田村農作物種植面積的90%以上,且以分散經營為主,產業形成不了規模,市場競爭處於劣勢。”高田村村支書朱高學告訴記者,過去,高田村農戶以分散種植低效農作物為主,規模小,市場抗風險能力弱,經濟效益低。

如何更好地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擴大產業規模,提高市場競爭力,藉助農業科技提高單產效益,增強農業的比較優勢,是高田村新時期農業產業發展的客觀需要。

為此,大面積減少傳統低效品種農作物的種植面積,改種其它經濟效益高的農作物,成為高田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方向。

自今年脫貧攻堅春季攻勢啟動,高田村緊緊圍繞農村產業發展“八要素”,全面實施產業結構調整,推進現代農業規模化生產。

據朱高學介紹,在高田村村支兩委及全體村民的配合努力下,從今年2月起,短短的一個月時間,高田村首批1205塊地挖掉了田坎,整合成片1475畝。

“通過實施土地整治,土地得以連片連塊,農業生產的基礎條件得到改善,為高田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現代化規模化農業打下堅實的基礎。”朱高學告訴記者,短短半年時間,在企業引領下,平壩高田村建成1475畝高標準蔬菜產業先行區,推動3000多畝核心區,帶動6000多畝的輻射區,一個現代化高標準的蔬菜基地已初見雛形。

高標準蔬菜種植只是高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個縮影。

通過產業結構調整,目前,高田村已發展高標準蔬菜、茶葉、食用菌、林下養雞、中藥材、生豬養殖、生態魚莊、水產養殖等八大產業。其中高山雲霧茶種植規模達800畝,養雞場規模年出欄50000羽,生豬養殖規模年出欄6000頭,水產養殖400畝,生態魚莊2000平方米,中藥材種植200畝,食用菌種植大棚20個。

“高田村產業從分散經營到適度規模經營,促進農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從而有利於產銷對接,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平壩區副區長李隆表示,高田村產業適度規模化為農產品進一步打開市場奠定了基礎。

培育主體

拓寬銷售渠道

產業規模壯大起來了,生產發展起來了,如果市場銷售跟不上,產品出現滯銷,就會影響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大局。

“在以前,由於合作社缺乏管理經驗,產業品種單一,白菜5角錢1斤都爛在地裡沒人要。”回憶起村合作社自發組織農民發展蔬菜產業的經歷時,高田駐村第一書記明華直搖頭,他表示,合作社管理經驗不足,對市場供需情況缺乏瞭解是產業失敗的主要原因。

“如今,蔬菜基地要選擇種植何種蔬菜時,最先考慮的是市場因素。”明華補充說道,今年村裡引進龍頭企業後,在選擇發展產業時,強調突出“市場思維”,瞄準目標市場來決定發展何種產業。

明華說的龍頭企業,是高田村引進的以貴陽市農業農墾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為代表的專業農業產業發展企業。

據貴陽農投公司負責高田村蔬菜基地的經理陳華川介紹,在發展高田村蔬菜基地產業時,他們堅持以“目標市場”為導向,在銷售環節派有專門的營銷團隊負責市場拓展。

“今年春夏季節,基地在選擇種植甘藍、豇豆、毛節瓜、豌豆、冬瓜等品種前,已簽訂了訂單,不愁銷路。”陳華川告訴記者,目前,高田村蔬菜基地已與雲南春天農業有限公司、貴州克瑞斯種植發展有限公司 、美菜網 、吉利汽車清鎮公司食堂、山花乳業職工食堂等農業公司或單位簽訂了訂購合同,所有蔬菜一上市,很快就銷售一空。

龍頭企業是產業化經營的橋樑和紐帶,為高田村的農產品拓寬銷售市場找到了門路。

目前,針對村裡八大主打產業,高田村都分別培育與引進了龍頭企業,除了貴陽農投公司,還引進安順市平壩區高山雲霧茶有限公司、德康集團、貴州天地和生態農業公司、安順紫荊生態養殖有限公司、貴州江南水產養殖公司等。

“村裡的生豬養殖,與德康集團簽訂保底收購合同。”據村主任李祥介紹,高田村生豬養殖採取的是代養模式,生豬出欄,直接由公司以保底價收購。

“高田村雲霧茶藉助青島幫扶安順的契機,在青島設立了銷售專櫃。”安順市平壩區高山雲霧茶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家道介紹,公司在高田村建立了茶葉深加工車間,茶葉產品直接銷往青島、廣州、上海、深圳等沿海大城市。

據朱高學介紹,為解決下一步高田村農產品誰來賣的問題,目前村合作社正在學習龍頭企業先進的市場管理經驗,大力培育農村農產品經紀人,進一步完善農村農產品產銷對接體系。

瞄準市場

完善產銷機制

從田間到市場,農產品流通要經過多個環節。每一個環節是否通暢,決定著農產品產銷能否實現有效對接。對於高田村來說,過去由於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基礎設施落後、市場信息不暢等原因,農產品有產難銷,甚至“無銷”,嚴重製約了高田村經濟發展。

“2014年,我有一次連續一天押車到貴陽附近的一個蔬菜批發市場賣蔬菜。雖然一車菜是賣出去了,但因為菜不新鮮還是被人壓了價。”這段經歷對高田村蔬菜種植大戶陳久信來說充滿了苦澀。

高田村土壤肥沃,農產品品質高,但在之前由於物流基礎條件差等現實,讓這些生鮮農產品難以順利進入市場。

便捷的交通設施,是農產品從田間走向市場的關鍵。今年初,在平壩區政府的統籌下,高田村藉助青島幫扶1000萬資金修通6公里產業大道,縮短從高田村直接連通平壩航空大道的距離,讓農產品“出山”更加便利。

為著力解決高田村農產品冷鏈物流配送短板,減少農產品流通損耗、擴大銷售半徑,目前,高田村正在大力推進冷鏈物流體系建設,以滿足綠色優質農產品在省內外的銷售需要。

據明華介紹,目前,以高田村引進的貴陽農投公司、貴州天地和生態農業公司為代表的兩家龍頭企業正在高田村高標準蔬菜基地建設專業冷庫,將進一步延長高田村蔬菜的保鮮週期,加快補齊農產品從產地到市場的“最後一公里”短板,解決農產品的物流儲存難題。

“貴陽農產品物流園是貴陽農投公司管理的集農產品採購、分揀加工、配送服務為一體的現代集採綜合服務平臺,高田村農產品將藉助這個平臺,進一步完善產銷體系。”據李隆介紹,平壩區政府已與貴陽市農業農墾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協議,為高田村農產品進入粵港澳大灣區搭建了銷售服務平臺。

目前,高田村農產品大數據平臺正在籌備建設中,其將利用物聯網、二維碼、溫度探測器等數據自動採集技術,推動高田村農產品生產、流通環節追溯銜接,逐步建立“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過程可追溯體系,實現質量安全可追溯,保障農產品產銷安全、高效對接。

“通過電商平臺大數據,就能精準掌握交易品種、數量、價格和地區分佈等產銷信息,把需求更加直接、快速、準確地反饋到生產端,緩解產銷對接過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實現農產品產銷精準對接。”明華介紹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