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Razer Blade 15 精英版 4K OLED 與之前最大的不同還是在於屏幕,這一塊 4K OLED 屏幕幾乎可以說是完美的:超高 ppi 帶來了精細的畫面,sRGB, P3, AdobeRGB 三大色域全覆蓋,最高 520nit 亮度且支持 HDR 400 Ture Black 認證,默認色準與再校色之後的色準表現都很優秀,非要挑毛病也就是在頻閃上了。

Razer Blade 15 精英版又雙叒叕更新了,外觀:沒變,尺寸:沒變,重量:幾乎沒變,那麼更新了什麼呢?首先是處理器,由之前的 8 代酷睿更新到了 9 代酷睿,同時擁有了筆記本電腦上可以說是首次大規模真正出貨的 4K OLED 面板,那麼它相對之前到底有什麼提升,4K OLED 表現如何,這次的評測將會告訴你。

*全文基於 Razer Blade 15 2019量產版本,i7-9750H, RTX 2080 Max-Q 獨立顯卡,16GB 內存,512GB固態硬盤,4K P3 色域 OLED 屏幕,Wi-Fi 6 AX200 160Mhz 版本,售價 ¥28999, 全系起售價 ¥24999。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工業設計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在機身設計上,Razer Blade 15 精英版 OLED 與之前的 Razer Blade 15 精英版都沒什麼區別,目前來看想要承受住 45W 處理器和 2080 Max-Q 級別的發熱,暫時是不會有新的設計了。不過對手們也沒有什麼變化,超薄的黑色 CNC 鋁合金機身依然是是 Razer Blade 風格的代名詞。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想要辨認出 4K OLED 版本最快的方法是打開機身頂蓋,然後你就會被這一整塊深邃黑色的鏡面玻璃所吸引,因為和之前的 1080P LCD 屏幕不同,4L OLED 為了亮眼的觀感,選擇了鏡面而不是霧面屏幕。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第二次有震撼的感覺則會是屏幕第一次亮起的時候,誠然 OLED 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但是我相信大多數人一定是第一次見到這樣大尺寸的 OLED 面板在眼前點亮,更何況這一塊麵板的素質並不低,更多詳細的屏幕測試可以在後文中的屏幕素質部分找到,我們先跳過。

在增加了 OLED 面板和鏡面表面之後,Razer Blade 15 的尺寸和上代是一致的,厚度依然是驚豔的 17.8mm, 但重量無可避免的增加到了 2.21Kg,考慮到這樣的性能和麵板,能保證厚度不變已經很不錯了,在便攜/性能這個指標上還是頂尖水平。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接口形態與上一代一致,但是速度有了新的升級,機身左側依次為:電源接口,2 * USB 3.2 Gen2 接口,3.5mm 耳機接口;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機身右側依次為:Kensington安全鎖,miniDP 1.4,HDMI 2.0b, USB 3.2 Gen2 接口, 雷電 3 接口。

由於 USB-A 接口也全部更新到了 USB 3.2 Gen 2, 也就是說速度升級到了 10Gbps, 這麼算的話可能 Razer Blade 15 也是除了 MBP 15 之外總接口傳輸速度最快的機型,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在搭在 9 代酷睿的 Razer Blade 15 上,雷電 3 接口會通過 NVIDIA GPU 輸出。

在多屏幕輸出支持上 Razer Blade 15 可以分別通過 miniDP 1.4,HDMI 2.0b 還有 Thunderbolt 3 同時輸出 3 個 4K 60Hz 屏幕,再加上本身的 4K 屏幕,一共可以同時開啟四個 4K 屏幕。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機身 C 與之前一致,雙單元揚聲器分別在鍵盤左右兩側下方,電源鍵也巧妙地隱藏在了右側揚聲器單元的上部,沒有突兀的破壞整體美感。鍵盤鍵程受限於機身厚度不算長,但也足夠,只是右下角的 Fn 按鍵依然沒改,如果你經常按方向鍵,就會覺得有一點不習慣。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Razer Blade 15 4K OLED 的鍵盤支持全鍵無衝,其中的每一個按鍵都可以獨立控制背光顏色和的燈效,並且支持 Razer Chroma(雷蛇幻彩技術),除了本機之外,還能與其他雷蛇產品聯動。

常見的呼吸、常亮、光譜循環就不用多說,Razer Central 中能設置特殊的自定義燈效,將幾種等效疊加使用,比如上圖就是我最喜歡的星光效果 + 數字鍵 & 方向鍵紅色常亮效果,相對於七彩跑馬燈的非主流遊戲本,Razer Blade 15 給人的感覺要好非常多。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Razer Blade 15 OLED 的背光鍵盤燈效的原理沒有變,由於採用的是紅綠藍三種 LED, 變色原理也是通過三種 LED 各自亮度比的不同來實現。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因此我們會發現背光鍵盤存在 327Hz 的頻閃,上圖中的三個波峰也就是由於三色 LED 在 PWM 時週期稍微岔開的緣故。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內部設計

Razer Blade 15 精英版 4K OLED 通過底部和轉軸中部進風,雙風扇正下方各有一個進風口,機身底部的腳墊也是長條形,前後各有一條,能比較好的墊高機身保證通風並且也可以防止後部排出的熱空氣迴流,降低散熱效率。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Razer Blade 15 精英版 4K OLED 保留了上一代的散熱設計,與其它我們常見的熱管+風扇模式不同,當我們打開 Razer Blade 15 的後蓋就會發現其機身內部並沒有熱管,而是採用了一整塊均熱板直接覆蓋了包括 CPU & GPU 在內的絕大部分發熱部件,而且還有額外的散熱墊通向機身底殼保證散熱,機身兩側接口都有額外的防塵措施來避免內部積灰。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均熱板下方擁有兩個內存插槽和一個 M.2 固態硬盤接口,都可以在拆開後蓋之後直接更換,後期維護也很便利。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當我們繼續查看細節,均熱板兩邊的鰭片密度很高,這是因為每一片鰭片都只有 0.1mm 厚度,左右兩邊一共 68 片,因此可以在高性能輕薄本這樣有限的機身空間之內最大化提高換熱表面積。而在風扇上,Razer Blade 15 的扇葉密度很高,一共 44 片扇葉能在儘量小的空間限制下提供了更大的風量, 最終得到更好的散熱效果。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另一個細節則是風扇與機身鍵盤留有開口,因此實際上除了機身底部進風之外,Razer Blade 15 也可以通過鍵盤的縫隙吸入冷空氣幫助內部降溫,這也就是為什麼當風扇高速運轉時將手放在鍵盤的對應位置也能感受到氣流的原因。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當我們進一步拆解,移除 Razer Blade 15 的均熱板之後,主板的全部佈局就一目瞭然,除了 CPU & GPU 之外,這一塊均熱板還覆蓋了供電等核心部件,因此可以更好的較低外圍部件溫度,保證長期負載運行的穩定性。

我們最後可以清楚地瞭解 Razer Blade 15 的散熱設計:均熱板將 CPU & GPU 的熱源分散並且導出到兩側的超薄散熱鰭片,同時左右雙風扇將空氣從機身底部,轉軸中部和鍵盤的縫隙吸入機身,最終通向轉軸兩側鰭片把熱量帶出,鰭片與機身 C 面還有額外的隔熱層,所以也能一定程度降低機身表面溫度。

由於 i7-9750H 和 RTX 2080 Max-Q 的發熱與上一代相同,所以我們對於 Razer Blade 15 的散熱也並沒有多少擔心。薄均熱板相對於熱管能夠更好的覆蓋更多內部組件,並且沒有佔用高性能輕薄本多少空間,不會讓機身變厚,Razer 在超薄性能本的設計實力沒有多少可質疑的。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屏幕素質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4K 級別的 3840*2160 分辨率,P3 色域全覆蓋,支持 HDR 400 的 True Black 認證,不論參數還是觀感,這都是近些年來筆記本電腦上最完美的屏幕。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這一塊 OLED 面板來自三星,採用了升級過的移位 BRBG 排列,藍色子像素與紅綠子像素錯位排放,這會帶來一定的 ppi 損失。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對於顯示精密的曲線來說,如果非要貼近細看,那麼會不如 RGB 排列平滑,但是對於 15.6 英寸 4K 分辨率來說,在正常距離觀看完全沒有問題,即便算上損失也是一塊非常精細的屏幕。

MDT 的實測色域數據: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經過實測 Razer Blade 15 4K OLED 的色域覆蓋達到了:

  • 100.0% sRGB
  • 95.7% AdobeRGB
  • 99.9% P3

色域容積則高達:

  • 173.7% sRGB
  • 119.7% AdobeRGB
  • 123.0% P3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結果和宣傳的沒有差距,這一塊 4K OLED 面板達到了 P3 和 sRGB 的全覆蓋,同時也基本算是覆蓋了 AdobeRGB, 所以對於創意工作者來說,這可以說是夢幻般的屏幕,能滿足各種設計的色域需求。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從 Razer Blade 15 4K OLED 的屏幕光譜符合 OLED 的特性,紅綠藍三色波峰間隔較遠,藍光波峰處於 455nm 之上,所以剛好避開了對人影響最大的 415nm~455nm 藍光波長範圍,同時紅光波峰達到了 625nm 左右,這也是它能實現 P3 色域全覆蓋的重要原因之一。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在白點方面,我們能發現 Razer Blade 15 4K OLED 的默認的色溫為 6211K, 相對於 sRGB 的標準 6500K 稍稍偏暖,在冷暖色溫上的偏差不大。

相對於普通屏幕測試只測色溫,MDT 將 Du’v‘ 偏離加入屏幕白點準確性測試環節,因為傳統的色溫測試只能反映一塊屏幕的冷暖而不包括髮綠或者發紫,一塊明顯偏綠的屏幕也可以是 6500K 標準色溫,而通過 Du’v‘ 偏離就能反應屏幕還有沒有單純通過色溫無法衡量的偏色。

Razer Blade 15 4K OLED 的 Du’v‘ 偏離只有 0.0019,低於 -/+ 0.003 的標準,所以即便是在對比之下也很難發現它有偏綠/偏紫,表現不錯。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同時,Razer Blade 15 4K OLED 的屏幕保持了雷蛇一貫的出場校準,因此在 MDT 的實測色準環節表現也很優秀:

  • 平均 ΔE 為 1.8
  • 最大彩色 ΔE 為 5.7

在校色之前平均 ΔE 小於 2, 符合雷蛇一貫的出廠校色定位,而在進一步校色之後色準還能得到繼續的提升: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 平均 ΔE 為 0.7
  • 最大彩色 ΔE 為 3.6

這一塊屏幕的色準表現在大尺寸 OLED 裡比較不錯,達到了開箱即用的標準,不過並沒有提供色域切換的選項,所以如果要用不支持色彩管理的 App 處理 sRGB 或者其他色彩空間的圖像,可能會導致色彩管理問題,當然我也相信有這個預算購買產品的人肯定也有自己的校色儀來進行後期的色準的維護。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在 MDT 實測亮度的環節,Razer Blade 15 4K OLED 通過快捷鍵一共可以調整 11 級亮度,最高達到了 460 cd/m², 當然它也是支持 HDR 標準的。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所以如果在 HDR 模式下可以得到最高 520 cd/m² 的峰值亮度。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由於是 OLED 所以我們也測試了頻閃表現,當這一塊 4K OLED 面板的亮度在 51% 以上時 均為 60Hz 頻閃,波動深度和閃爍指數不高。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而在 50% 亮度之下就會變為 240Hz 頻閃,我們在 25% 亮度時測量,波動深度為 91.6%,閃爍指數達到了 0.369, 擁有不可忽視的頻閃。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最後是屏幕響應時間性能測試,0%-100%-0% 的黑白黑測試中,上升時間為 1ms, 下降時間為 1.3ms,算是用 OLED 欺負人了,不過也沒有辦法,畢竟 OLED 像素開關就是有這樣的先天優勢。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Razer Blade 15 精英版4K OLED 上的這一塊屏幕經過了 MDT 的一整輪測試,我們有理由認為這個版本的 Razer Blade 是為了創意工作者或者追求極致畫質玩家而設計的,這是一塊近乎完美的屏幕,唯二的缺點只有頻閃和刷新率不足了。它的顯示效果好到什麼程度呢,當你在家自己看復仇者聯盟 4 原盤的時候,能發現很多特效的漏洞(或者說不真實),這是在電影院所無法察覺的。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當然,如果有 4K120Hz 的屏幕,那我自然是求之不得,但顯卡和價格肯定要飛漲,所以不知道 2K120Hz 或者 4K90Hz 會不會是一個更好的選擇,如果未來有的話,我很期待對它們進行測試。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性能測試

隨著 9 代英特爾酷睿處理器的更新,Razer Blade 15 精英版4K OLED也換代到了 i7-9750H, 儘管還是 6C12T的規格,但在相同的發熱下能帶來更高的性能。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在新增的 CINEBENCH R20 測試之中新的 i7-9750H 能分別達到多核 2686 cb 和單核 439 cb 的成績,比上一代的 i7-9750H 分別增加了 12% 和 8% 左右。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比如在CINEBENCH R15 之中能達到 1299 cb 和 185 cb 的單核性能,就比上一代提升了約 8% 的多核性能,同時我們也繼續進行了 CINEBENCH R15 多核心的連續測試,結果如下圖: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由於 Razer Blade 15 精英版 4K OLED 從上一代的 8 代酷睿更新到了最新的 9 代酷睿,因此性能也有了相應約 10% 的提升,在長期負載的前提下可以保持在 1130 cb 左右,與前代(灰線)能看出明顯的差距。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我們將整個 CINEBENCH R15 測試的過程記錄並製圖如上,可以發現 Razer Blade 15 4K OLED 在最開始可以保持一段時間運行在 60W,溫度也迅速攀升至 85°C, 隨後觸發溫度限制慢慢降低功率,最終 CPU 可以穩定在 45W 和 79°C, 考慮到輕薄的機身,Razer Blade 15 4K OLED 的表現讓人很滿意,這樣的 45W 的發熱明顯對於 Razer Blade 15 4K OLED 來說遊刃有餘。

來到顯卡性能部分:

Razer Blade 15 精英版 2019 4K OLED 搭載的是和上一代相同的 Max-Q 版本 RTX 2080 獨立顯卡,在我們 3D Mark 標準顯卡性能測試中分別達到了: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 Port Royal: 4520
  • Fire Strike: 16580
  • Time Spy: 6995

比上一代採用 i7-8750H 處理器的版本分別都要稍稍高一些,但這主要也是因為處理器分帶來的改變,本身 GPU 性能沒有什麼區別,也就是說一些靠 GPU 的遊戲可能變化並不大。

壓力測試: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值得一提的是,Razer Blade 15 精英版 4K OLED 採用了新的性能控制面板,由之前的平衡,自定義,性能三種模式改為兩種,新的自定義模式可以提供 CPU 和 GPU 分別三檔的性能調節滑塊,我們所有的性能和散熱測試都是基於以上測試進行的。

不過這樣的控制模式帶來了一個問題,在自定義時無法手動控制風扇轉速,而平衡模式下可以手動控制溫度,但功耗被限制在了 30W+80W, 還是有一點遺憾。

首先,我們使用 3DMark 的壓力測試來模擬長時間遊戲時的高 GPU 壓力環境,看看面對一般的遊戲時,Razer Blade 15 是否能保證 GPU 的長期負載性能: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結果如上圖,97.8% 的穩定水平,CPU & GPU 平均溫度都在 75°C 以內,沒有出現降頻,Razer Blade 15 表現不錯。

進一步的,我們首先讓 CPU 滿載,然後同時打開 3DMark 運行壓力測試,也是為了檢測 Razer Blade 15 在這種不切實際的 CPU & GPU 同時極限負載的情況下,散熱表現如何: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由於 RTX 20 系列顯卡有一個很重要的特性就是支持光線追蹤,所以我們這次選擇的也是 3DMark 的光追性能壓力測試,並且記錄了 CPU & GPU 雙壓力下的性能變動: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可以發現在這樣極限的情況 CPU 可以保證 45W, 溫度在 95°C 以內,而顯卡則能保證約等 85W 的 TGP, 在 3DMark 的壓力測試中,穩定性依然在 97.5%, 所以不會出現掉幀或者其他卡頓,因此平均來看Razer Blade 15 精英版 4K OLED 可以承受130W 左右的內部散熱壓力,與上代表現基本一致。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遊戲實測

對於 Razer Blade 15 精英版4K OLED 來說,理論顯卡性能和之前是沒有區別的,實際遊戲表現可能會因為 CPU 的提升而影響到一些對於 CPU 需求大的遊戲,不過也正好因為 4K 分辨率的緣故,我們特意在遊戲裡也都選擇了 4K 分辨率來測試:

首先是 Dota 2: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Dota 2擁有著相當大的群眾基礎,同時作為目前畫質依然頂尖的 MOBA 遊戲,也是很好的性能測試對象。在特效全開垂直同步關閉 4K 分辨率條件下,大部分時間都可以達到平均 70 fps, 在激烈的團戰發生時也能保證 50 fps 以上的水平。

對於 MOBA 遊戲來說這樣的 fps 是完全可以接受的,4K 分辨率更精細的畫面看起來也是一種享受。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古墓麗影:暗影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4K 高特效下能保證 30fps 的平均幀率,同時我們會注意到它是能開啟 HDR 的,在開啟 HDR 之後配合這一塊 4K OLED 面板,你看到的畫面是驚人的,如果你不在乎流暢性的話,那麼 30fps + 動態模糊對於抱著看玩遊戲=看互動電影的人來說,也是完全足夠的。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 1080P, 那麼就能保證平均 60fps 了。

最後是極限競速:地平線 4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在特效為超高的 1080P 設置下,Razer Blade 15 精英版 2019 4K OLED 能夠達到 113 fps 的平均水平,由於這是一個明顯依靠 GPU 的遊戲,所以提升相對於之前的 i7-8750H 版本並不大。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如果我們將分辨率開到 4K, 並且開始 HDR 模式,我只能說這樣的遊戲畫面是非常驚人的,夜間的路牌在車燈的照射下明亮得有些晃眼,而四周的環境一片漆黑,每次換擋時排氣管噴發出火焰就如同是真實存在的一樣。

這就是 OLED 超高對比度 P3 色域全覆蓋,帶來的完美視覺體驗,可以說這與 1080P 普通屏幕看起來幾乎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遊戲。「身臨其境」,我認為這是最好的評價。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表面溫度

由於 Razer Blade 15 精英版 2019 由於其輕薄的設計是一個經常能被帶出去日常辦公使用的產品,所以我們先測試了日常辦公時的表面溫度控制: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日常辦公這樣的輕度負載時 Razer Blade 15 風扇轉速很低,但也已經足以把冷空氣從鍵盤吸入,所以從上圖就能清楚地發現鍵盤左右兩側在風扇上方的位置(正好在 AWSD 和回車鍵附近,點3, 點4)溫度都很低。鍵盤的平均溫度只有 35°C 左右,風扇正上方甚至不到 30°C, 只有鍵盤和轉軸中部的位置溫度最高(點6)達到了 43°C,手能摸到的位置都是一片涼。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接著我們繼續在 CPU 極限滿載的情況下測試,Razer Blade 15 4K OLED 在 CPU 滿載時內部溫度差不多是 80°C 以內,表面溫度壓力不是那麼大。鍵盤平均溫度升高到了 36°C, 最高溫出現在鍵盤中間最靠近轉軸的位置,達到了 44.3°C, 風扇正對著的 AWSD 和回車鍵附近(點3, 4)因為風扇高速運轉的緣故大量冷空氣被吸入,溫度還是在 30°C 左右, 鍵盤數字鍵中部(點5)溫度為 40°C 左右,日常使用的姿勢裡你還是感受不到什麼熱量,也就是掌託比剛剛熱了一點而已。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在 CPU & GPU 同時極限負載的情況下,它們的內部溫度分別在90°C 和 70°C, 內部的總熱功耗達到了135W 左右,不過由於前一代的經驗,我也沒有怎麼擔心。

在這樣的情況下 Razer Blade 15 4K OLED 的表面溫度總體還是不高,鍵盤平均只有 40.1°C, 回車和 AWSD 鍵位附近還是 30°C 左右,主要升溫區域在鍵盤中部,會達到 45°C~50°C 的溫度,轉軸出風口處(點 6)會有 53°C 的溫度。

通過以上測試,我們會發現 Razer Blade 15 4K OLED 的散熱水平與上一代搭載 i7-8750H + 2080Max-Q 的版本沒有什麼變化,自然也是能完全搞定 i9-9750H + 2080Max-Q 的發熱,在輕薄高性能筆記本之中有著不可撼動的位置。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噪音控制

由於 Razer Blade 15 是一個經常能被帶出去日常辦公使用的產品,所以我們先測試了日常辦公時的噪音表現: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在平衡自動風扇模式下,輕度負載時風扇轉速並不高,並且頻率分佈似乎比之前有了改善,噪音在各個頻率都較為平滑,沒有明顯突出的單一頻率噪音。同時整體噪音不大,不到 30dBA意味著可以放心的把它帶入圖書館而不會擔心吵到他人。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接著我們讓 CPU 單獨滿載,此時風扇轉速有了明顯提升,總體噪音達到了 42dBA, 在風扇轉速上升之後,3200Hz 有了一個小小的凸起,不過突出率不高所以基本還是呼呼的風聲。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最後我們繼續測試極限風扇轉速下的噪音表現,手動開啟風扇最高轉速: 5300rpm, 總體噪音也提高到了 48dBA, 比之前測試到的噪音又稍稍下降了一點點,同時頻率分佈很平滑,沒有出現惱人的突出異音,在這樣的機身厚度下能保持 50dBA 以內的噪音是非常難得的。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續航測試

Razer Blade 15 上最新的這一塊 4K OLED 讓我們對它的功耗有了很大興趣,OLED 到底會在什麼樣的程度上影響續航,我們設計了幾個測試: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從對比可以看出其實兩者的差距並不是太大,除了不間斷刷新網頁這一項差距 15% 左右之外,其他幾項測試的差距都不太大,4K OLED 都要比之前的 FHD 240hz 屏幕續航短一些。我們也進一步測試了不同亮度下 4K OLED 屏幕的功耗。

這一塊 4K OLED 屏幕的最大功率約為 13.5W, 而在 85nit 顯示純白畫面時約為 3W, 如果你經常以高亮度使用的話,那麼在畫面內容主要為高亮時功耗確實會比 LCD 要高。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在充電部分,Razer Blade 15 4K 的充電功率沒有變化,最高能達到 62.5W, 半個小時可以從 5% 充至 40% 左右,一個小時可以充至 80%, 最終需要 1 小時 18 分鐘充至 95%,只要留下一次充電的機會,就可以滿足一整天外出不插電的需求。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MDT 總結:

Razer Blade 15 精英版 4K OLED, 在外觀與整體設計上沒有變化,其實暫時也不需要有多少變化,15.6 寸超窄邊框屏幕,長寬分別只有 355mm * 235mm, 且厚度只有 17.8mm 的前提下,還幾乎能完全承受 i7-9750H + 2080 Max-Q 的發熱,它依然是輕薄高性能筆記本的標杆。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這一次除了例行升級 CPU 之外,USB-A 接口也全都提速到了 10Gbps, 對於經常外接硬盤,有著大量數據傳輸需求的用戶群體來說解決了一大痛點,外接固態硬盤時可以達到 GB/s 級別的速度。

而 Razer Blade 15 精英版 4K OLED 與之前最大的不同還是在於屏幕,這一塊 4K OLED 屏幕幾乎可以說是完美的:超高 ppi 帶來了精細的畫面,sRGB, P3, AdobeRGB 三大色域全覆蓋,最高 520nit 亮度且支持 HDR 400 Ture Black 認證,默認色準與再校色之後的色準表現都很優秀,非要挑毛病也就是在頻閃上了。

優點:

  • 全鋁合金機身,便攜的輕薄高性能本
  • 讓人過目不忘的 4K OLED 屏幕
  • 在輕薄機身限制下,能夠發揮出 2080 Max-Q 的性能
  • 升級到三個 USB 3.2 Gen2 接口,速度達到了 10Gbps,
  • 擁有 40Gbps 的雷電 3 接口
  • 特殊的鍵盤進風設計能讓 AWSD 和回車鍵附近始終保持低溫
  • Razer Central 可調整高級鍵盤燈效,可自定義風扇轉速
  • 日常使用等輕度負載時的噪音很低,溫度不高

缺點

  • 屏幕和鍵盤背光采用了 PWM 調光
  • 60Hz 刷新率的屏幕並不適用於激烈的射擊遊戲遊戲
  • 極限負載時鍵盤中部溫度較高,由於全金屬設計所以高溫會傳導至掌託

遺憾

  • 雷雲在 CPU 性能最高的模式下也只改變了短期峰值性能,其實單獨 CPU 負載時完全可以放開 45W 限制,性能也會更高的。
評測 |4K OLED 為誰而生——Razer Blade 15 OLED 長測

適用人群與配置建議:

與 Razer Blade 15 精英版 4K OLED 一同更新的還有三個版本:

  • i7-9750H + 16G +256GB 固態硬盤 + 2070 Max-Q + FHD 240Hz
  • i7-9750H + 16G +512GB 固態硬盤 + 2070 Max-Q+ FHD 240Hz
  • i7-9750H + 16G +512GB 固態硬盤 + 2080 Max-Q+ FHD 240Hz
  • i7-9750H + 16G +512GB 固態硬盤 + 2080 Max-Q+ 4K 60Hz (本次測試配置)

由於 4K OLED 版本刷新率只有 60Hz, 所以更適合非激烈射擊遊戲的競技玩家,同時對於色彩有高要求的用戶群,例如需要高性能的創意工作者以及專業用戶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其他的 FHD 240Hz 屏幕版本自然還是更適合激烈競技的遊戲玩家,畢竟刷新率對於流暢性的提升是非常大的。

Mobile Device Talks 泛科技的爐邊談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