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木老元:民主治理催開文明花

鄉村環境綜合治理的願望強烈,可長期的生活習慣養成讓環境提升遭遇瓶頸;美麗鄉村建設項目急需進度卻遇到群眾寸土不讓;一些群眾“等靠”思想嚴重,“靠著牆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等等這些問題成了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一大難題。與之不同的是,距離施甸縣城40多公里的木老元布朗族彝族鄉,在脫貧攻堅中探索的村民決議申請制度和村規民約“評星定級”,讓村民成為了鄉村建設的主角,村民參與度和積極性不斷提高,民主管理的方式孕育了鄉村的文明。

村民說了算 鄉村共同建

“村民決議申請”——黨建引領下的鄉村民主治理之策,成為了立界自然村美麗鄉村建設的“新引擎”。

3年前,立界還是一個木老元鄉內非常貧困的自然村,道路不通,增收困難,村莊環境髒亂差。如今,立界戶戶衛生廁、衛生圈,家家房前屋後有小花園、小菜園,村裡建成打歌場、停車場、養殖小區。

2016年,木老元吹響了決勝脫貧攻堅的號角。全鄉提出“五個群眾說了算”的“村民決議申請”的做法,針對干與不幹,幹什麼,如何幹?出現問題如何解決?項目建後如何管理?本著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等項目實施中堅持集體事務村民小組決議的原則,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變“要我實施”為“我要實施”、“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

龍潭村村主任朱有力介紹,作為全鄉美麗鄉村試點村,立界在建設養殖小區時需佔用部分農戶耕地,剛開始涉及利益的農戶紛紛站出來反對,為打消群眾顧慮,當時還是立界自然村小組長的朱有力說服了哥哥,帶頭無償讓出弟兄倆8畝耕地用於養殖小區建設,在村民中樹立起為了集體利益犧牲個人利益的榜樣。

之後,村裡制定了美麗鄉村建設“村民決議申請制度”。“村民決議申請”由理事會主持,理事會成員由村裡威望高的黨員、熱心公益事業的村民、致富帶頭人組成。

“村民決議申請制度”規定:公用道路、活動場所、停車場佔用到村民的土地、樹苗怎麼辦?拆除危舊房群眾工作如何做?道路擴多寬?房屋風格如何統一?圈、廁如何改?活動場所建哪裡?如何建?怎麼建?是統一招標施工隊還是農戶自建資金補助到戶?這一系列問題,必須要通過“村民決議申請”的程序。

“ ‘村民決議申請制度’實施後,一開始對砍掉幾棵樹,佔用幾分地,拆掉廁所、豬圈讓路頗有意見的群眾沒了意見,個個舉手支持建設美麗家園。” 理事會成員朱有全說。

2017年初,立界美麗鄉村試點村建設完工,家家戶戶衛生廁所、人畜分離,房前屋後瓜果飄香。人民日報、雲南日報、保山日報等媒體報道了立界美麗鄉村建設的經驗,引起了強烈反響,其美麗家園建設項目“七改三清”“自己的家園自己建”的工作模式在全縣推廣,多個縣內外考察團前來參觀學習。

行為有準則 村民有約定

如何管護鄉村?動真格的“村規民約”發揮了大作用。

在木老元鄉的每一個自然村,都能看到“評星定級”村規民約寫在了牆上。

2017年,大地村村裡幼兒園建設需要徵地,大地小組的一戶人家不同意,不參與。當年,這戶人家就被摘掉了公益星。根據村規民約規定,公益星取消後,農戶就不能申請鄉里給予的扶貧獎勵項目。這件事情在全村公開後,大家對村規民約、評星定級這項工作慢慢重視起來。

有了切實可行的村規民約,評星定級實施起來嚴格公正,以事實為依據,以理服人。

“評星定級”以大地村為試點推行後成效明顯。大地村文化廣場,是脫貧攻堅中新建的村級活動場所。但建成不到半個月,公共廁所的門鎖就壞了,黨員活動室牆上門上到處是劃痕,廣場上的垃圾遍地,平時難得見人,建成後遲遲發揮不了作用。“評星定級”實施後,為爭創“環衛星”和“公益星”,文化廣場所在的自然村召開群眾會,商定由村民定期輪流清掃廣場,對佈滿劃痕的牆壁進行了粉刷。整個廣場不再垃圾遍地,寬敞的活動場地,乾淨整潔的環境,使新配置的音響設備派上了用場。每天晚上來這裡打歌的群眾多達三四十人,悠揚的旋律,輕快的舞姿,給大山深處的小山村帶來了新的活力。

木老元鄉到大地村的公路建設是大地村脫貧攻堅中最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全長10.2公里, 1600多萬元的建設資金全部來源於雲南中煙公司對口幫扶的捐贈,因此公路建設所佔用的群眾山地林地沒有土地補償款。雖然沒有補償,但村民積極支持修建公路,這得益於“評星定級”的實施。大地村支書張文權說:“農戶積極爭當‘八星戶’, 100多戶農戶全部放棄佔地補償,共提供土地林地400多畝用於公路建設,並主動砍除雜木灌木,使工程順利開工建設。”

上下一盤棋 發展有內力

大地村的“評星定級”村規民約是木老元鄉村治理的一個縮影。在木老元鄉,實行“星級戶”村規民約定級制度已在4個行政村全面鋪開,和村民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掛鉤的“村規民約”成為了村民之間說話做事的約定。

木老元鄉將“八星”分為基礎星、一票否決星和創優星3個層次,重視評級結果運用。基礎星包含“環衛星”、“敬老星”、“教育星”,同時有“環衛星”、“敬老星”和“教育星”的農戶,可以優先申請教育扶持;一票否決星包含“文明星”、“誠信星”、“公益星”、“感恩星”,對凡是“文明星”、“誠信星”、“公益星”和“感恩星”單星被摘的農戶,實行申請扶持一票否決制;創優星包含“勤奮星”,對積極爭創“勤奮星”的農戶,可優先申請任何扶持。此外,還以自然村為單位,將家庭星級評比結果和群眾集體的事掛鉤運用。所有項目優先向沒有一票否決摘星戶或一票否決摘星戶較少的自然村傾斜,發揮了“評星定級”作為鄉村社會治理的聯動軸心作用,形成了相互督促、相互制約、相互幫助的良性互動。

在村規民約“評星定級”的引領下,木老元鄉群眾的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全鄉殯葬改革不再需要人盯著做工作了,家中只要有人去世,家屬就會主動聯繫村幹部送去火化;2019年4月實施的交通項目施卡公路,全長31公里,途經木老元鄉境內29公里,涉及佔用的耕地、林地,群眾都無償讓出;所有活動場所建設,全選在了核心位置,群眾主動拆除舊房騰出土……

“村民小組決議申請制度”讓村民掌握了鄉村建設的主動權,村規民約“評星定級”又讓村民有了比學趕超的積極性,在兩者的系統管理下,木老元逐步形成了個人服從集體、關鍵時刻犧牲個人利益共建美麗鄉村的良好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