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田間小產業 務工穩增收

施甸縣是農業縣,同時也是勞務輸出大縣。年輕的勞動力外出打工,家裡的田地誰來種呢?施甸縣通過土地流轉,引進有實力的企業以及種植大戶種植適宜當地氣候的農產品,不僅讓田野煥發出了勃勃生機,同時田間地頭的這些小產業還帶動了當地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增收。


施甸:田間小產業 務工穩增收

施甸:田間小產業 務工穩增收


進入施甸壩區,幾萬畝良田裡春意盎然。在仁和鎮張家社區連片的大蒜田裡,村民們在忙著挖蒜、撿蒜、裝車,一片繁忙的景象。施甸溫潤的氣候吸引了不少縣內外的種植大戶租地種植農產品。土地承包商王永剛5年前就來這裡承包土地種植蔬菜,每年都流轉3百多畝土地。


施甸:田間小產業 務工穩增收

土地承包商王永剛:“從去年10月份到現在 用了1.2萬多次工人,一天要挖30多噸(蒜),運到我們河南鄭州。”


施甸:田間小產業 務工穩增收

施甸:田間小產業 務工穩增收


記者瞭解到,仁和壩區13個村(社區)共有土地28000畝,目前已經流轉了16000多畝,流轉率達59%。其中,仁和鎮張家社區有土地1820畝,2019年流轉土地1400多畝,種植大蒜、洋蔥、西瓜等,帶動村民1000多人在家門口實現穩定就業。2019年,施甸縣以“公司+農戶+基地”模式,集約化流轉土地7.2萬餘畝,帶動上萬勞動力實現穩定增收。當地群眾除了獲得租地收入6500餘萬元外,還通過到流轉土地上務工獲得10080餘萬元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