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大呼轉型難的時候,這位老闆卻在義烏開了22家店騰飛連鎖店

前言:未來在義烏每兩到三公里,徐士勇都可能開設騰飛連鎖店。

作者 | 謝很好

來源 | 汽車服務世界(ID:asworld168)

徐士勇不是浙江義烏人。2000年,二十歲出頭的徐士勇從江西來到浙江,完成了由學徒到修車師傅的轉變。此後,徐士勇便在浙江義烏紮下了根。

別人大呼轉型難的時候,這位老闆卻在義烏開了22家店騰飛連鎖店

義烏騰飛徐士勇

從學徒到老闆的故事,汽車後市場不在少數。與許多成功老闆一樣,徐士勇在做學徒時都是“眼裡有活兒”的那種。而除了眼裡有活兒,徐士勇更是樂於也善於去拓展自己的邊界。

初到店裡做維修,因為是一站式的門店,很多時候修車業務並不多,反而洗美業務比較忙。徐士勇便常常去幫忙,邊看邊學邊做,到後來,打蠟、鍍晶、貼膜甚至改裝,徐士勇慢慢都能上手。

幾年下來,徐士勇沒有走從修車工變成資深修車老師傅的常規路徑,而是從修車師傅成長為一名全能人才,並開起了自己的店。

2006年,徐士勇的第一家“騰飛”開始營業,那個時候他也許還未曾料想,往後的十幾年,他真的在義烏實現了事業的騰飛。

一、為什麼要多開店

徐士勇的第一家店與現在的騰飛店面形態不盡相同,是專為4S店提供服務的。雖然效益不錯,但幾年下來徐士勇深刻意識到,一個企業過多地依附於他人,則難以做大做強。2011年,徐士勇看準時機,在“精洗”興起的風口上,騰飛首家以精洗為主導的店面開業了。

回顧一下騰飛迄今為止的發展歷程,有3個關鍵節點:2006年,僅有四間門面大小的第一家店;2011年,第二家店也是首家洗美店;2015年,轉型前5家直營店,轉型之後到目前,發展到22家。如今騰飛門店遍佈義烏,面積均超過1000平米,還有幾家5000平米以上的大店。最重要的是,這些門店都在盈利。

從第一家店到22家店,徐士勇花了13年。這13年裡,騰飛發展最迅速的時候,恰恰是業內普遍開始轉型的2015年前後。

“2015年行業裡都在說轉型,我們也在原來洗美裝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項目,快修、維修、輪胎都是在那時候入駐的。”義烏市騰飛汽車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士勇在接受汽車服務世界採訪時說,“騰飛從洗美裝升級為一站式,到了2016年以後,我們才真正把重心放在維修這個板塊。”

在徐士勇看來,注意力在哪裡,財富就在哪裡。當騰飛開始注重維修板塊,維修的業務量也噌噌往上漲。徐士勇沒有停下腳步,趁著勢頭大量開店,三四年的時間便開出了十幾家一站式門店。“一定要多開店,只有做大了才有機會。”徐士勇強調。

多開店不單單是為了多賺錢,對徐士勇而言更重要的是,每多開一個店,就可以多成就幾個人。

“我認為一家一兩千平米的店,最多可以成就三個人:店長、服務經理、技術總監。如果一直只有一家店,時間久了,人留不住;即便能留住人,這個人也很容易觸到職業的天花板。”徐士勇說道,“要成就一個團隊,成就更多的人,就要開更多的店。”

然而盲目擴張卻也是不可取的。徐士勇認為,騰飛在義烏開到30家店,市場基本上就飽和了。

二、為什麼要做一站式

地處浙中的義烏,雖然只是一個縣級市,卻有著世界第一大市場之稱。與此同時,義烏的豪車密度在中國大陸也是屢居首位。這些客觀環境一方面為義烏的創業者提供了優渥的土壤,另一方面,也在無形之中加劇了義烏汽車後市場的競爭壓力。

有人被壓力壓垮,就有人在壓力中崛起。騰飛就是崛起的那個。

徐士勇學習機修出身,卻以洗美起家,最終發展成了一站式。這些轉變蘊含著徐士勇對於行業發展脈絡的洞察,也體現了徐士勇的自身優勢:專精和全面,在騰飛這裡不會是矛盾。“我們拓展業務寬度的同時,也會把每個板塊做精做深。因為從洗美到修車我都懂,我們每家店每個板塊都安排了不同的負責人,能夠很好地平衡各項業務的專業程度。”徐士勇告訴我們。

別人大呼轉型難的時候,這位老闆卻在義烏開了22家店騰飛連鎖店

騰飛的轉型,也是建立在其本身洗美裝的主業足夠強的基礎上。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如果主業沒做好,想轉型成功也不太現實。

徐士勇認為,雖然美裝的暴利時代已經過去了,但它本身的服務價值沒有變,轉型並不意味著可以把美裝板塊忽視掉。“市場才是最好的老師,”徐士勇說道,“有人認為剛需才有價值,美容和改裝不是剛需。但恰恰因為不是剛需,車主在為其花錢的時候反而是不設限的。”

尤其是當今車主普遍年輕化,他們對於美裝的需求,對於個性的需求是日趨旺盛的。所以徐士勇認為:“美裝永遠不會過時。”

那為什麼不繼續專攻洗美裝呢?

行業裡確實有不少人認為,在單項上做專做精,會更有發展前途。但徐士勇覺得只做單項很難生存。“現在的客戶都比較懶,哪裡方便他就會往哪裡去。”徐士勇說,“如果只做洗美裝,客戶的其他需求無法滿足,你能做的別人都能做,別人能做的你做不了,這個時候你的客戶就要去別家店,客戶粘度不會很高。”

一站式更適合發展會員,保養、輪胎、維修、美容、裝潢等等,全都可以打包到一張卡里去,一方面對於項目分配、優惠活動的可操作性更強,客戶獲利又方便;另一方面,門店的盈利也有保障,同時可以更好地留住客戶及提供服務。

此外,徐士勇認為客戶基礎並不是洗美裝門店的救命稻草。徐士勇解釋道,“就算你有很好的客戶基礎,覺得你的客戶跟你熟就會光顧你,可是一旦你疏於維護,客戶就很容易流失。這就跟我們逢年過節要走親戚是一樣的道理,不走動不接觸,溝通少了,自然會淡掉。所以這個時候客群更是會往大而全的店面流動,這也是我覺得要做一站式,並且要做連鎖的原因”。未來在義烏每兩到三公里,徐士勇都可能開設騰飛連鎖店。

三、為什麼要注重團隊

店開得多了,徐士勇更加忙碌了。

採訪中,徐士勇感慨萬分地向我們坦言:“我一直覺得自己既不是一個好兒子,也不是一個好父親,更沒有做到一個好丈夫。因為我把90%以上的精力放在團隊上了,這個企業才是我的生命,為此我注入了全部心血。”

徐士勇非常重視團隊的塑造和管理及人才的培養。對於現在的門店來說,最大的差距其實是在人。

別人大呼轉型難的時候,這位老闆卻在義烏開了22家店騰飛連鎖店

“常言道天時、地利、人和,天時無法改變,地理位置可以花錢選擇,唯獨人和,這是一個企業乃至整個行業的命脈。不管做哪一個板塊,做得再透,人沒有帶好,沒有優質的人員儲備,這個企業就不會有未來。”徐士勇表示。

正因如此,徐士勇提倡把員工當成合作伙伴來看待,關注進入到團隊的每一個成員,重視他們的成長。從週一到週日,徐士勇幾乎是全年無休地一心撲在團隊上,每天檔期都排滿,為的就是能夠確保與團隊及時溝通交流。

除了每天跟不同板塊的負責人開會,徐士勇每次到門店去,都能在細微之處得人心。比如炎炎夏日,徐士勇會買些西瓜、冰棒送到店裡;看到有員工情緒不好,徐士勇會拍拍他肩膀跟他聊聊天;看到做得好的,會讚美幾句。

即便現在騰飛已經發展到500多名員工,難以做到去實時關注每位員工的狀態,徐士勇仍會堅持與每位新晉員工達成溝通,儘量瞭解。“一般新人進來,我都會先與他們交流,過一兩天再陪他們吃個飯,然後在會議室交流一兩個小時,教他們如何沉下心來學技能。過後有時間再一起喝個酒聊聊天,這樣到了門店裡,發現比較優秀的我便能記住名字,重點培養。”

徐士勇對待基層員工,從來都是耐心加細心,不會斥罵一句。一來是現在的90後不吃打擊教育這一套了,鼓勵才能讓他們做得更好;二來則是與徐士勇學徒時的經歷相關。

做學徒時,徐士勇當時的師傅性子急。有一次外出施救,徐士勇與師傅換一個兩三百斤重的變速箱,一下子沒放到位,師傅便大聲訓斥:“吃起飯來吃幾大碗,幹起活來這麼沒勁!”這類的訓話相信與徐士勇同年代的人都會很熟悉,但是將心比心,這種滋味不好受。於是徐士勇便暗下決心:如果自己將來當老闆,一定會溫和、耐心對待員工。

徐士勇當然做到了。不僅如此,徐士勇還要求自己店裡的老師傅在每天早會時,給基層員工、學徒鞠躬迎接。這種儀式感,讓基層員工感覺到自己被重視,同時也讓老師傅的心態更為平和。

在騰飛,學徒一般不會捱罵。包括他們做錯事情,也不會被領導劈頭蓋臉一頓訓斥。在徐士勇看來,因為他們是學徒,做錯了是正常的,哪怕工作過程中弄壞工具,技術出身的徐士勇也知道那是在所難免的。遇到問題發脾氣沒有用,及時溝通積極改進,才是最重要的。

徐士勇對員工的用心,換來了團隊的蓬勃。到目前為止,在騰飛工作三年以上的老員工,佔比超過50%,更有一大批員工,是徐士勇從江西老家帶出來一起奮鬥的。

關於團隊的發展,徐士勇說道:“在25歲之前,你要讓他們學到技術、增長能力;25歲之後,你必須要讓他們賺到錢。”

四、“心中無敵,才能無敵天下”

徐士勇認為自己能走到今天,是團隊成就了他,也是同行成就了他。“行業裡的相互交流學習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些東西可能你想破頭也想不出來,但是別人稍微一點,也許你就通了。”徐士勇說,“我也很感激行業裡幫助我的一些貴人。”

雖說商場如戰場,但在徐士勇看來,同行不應該是此消彼長的敵對關係,而應該是相互扶持,共同努力的促進關係。“我沒有把任何一家店當成敵人,可能我會去關注別人,學習別人做得好的地方,但我從來沒覺得需要去打敗誰。”徐士勇說,“你只有心中無敵,才可以無敵天下。”

無論是競爭對手還是合作伙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規則。一心想要打倒別人的,很有可能是自己先倒下。其實這都是市場的優勝劣汰而已。

大家感覺到行業越來越難做了,實際上是因為大家對這個行業的要求和期許越來越高了。人也是一樣,當你的社會責任、團隊責任越來越大的時候,你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想要輕鬆當然可以,不進則退嘛。但是想要向上,要更好的發展,必然是要體會到這種辛苦與艱難的。

“行業內一定要有具備責任感的人,做好的項目、精細的服務、營造好的場景,拉昇行業的整體水平,讓行業的價值更高,把這個行業也往上托起來。”採訪最後,徐士勇如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