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视角下的“谷神”,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万花筒般的神奇世界

一千个人读经,就有一千种体会。对于“万经之王”的《道德经》,有人认为是“帝王之学”,有人认为是谋略之学,有人认为是兵家之学,有人认为是养生之学等等,不一而足。因此,两千对年来,多种解读汗牛充栋,各具千秋。


有的人不赞成对经典进行解读,认为经典是用来“悟”的,而不是用来解读的,尤其像《道德经》这样的经典,越解越远,因为“道”是说不明白的。我不赞成这个观点,我认为,一切经典都是靠文字承载和传承,连基本的文字,及其文字使用的背景都含糊其辞,如何理解章句,如何接近经典思想呢?

不同视角下的“谷神”,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万花筒般的神奇世界

所以,我们还是通过对各种版本的比较,看看不同时代的人是如何解读经典的,以此加深对《道德经》的理解。

历史上,解老的人群十分庞大,有帝王将相,有鸿儒高道,有法家名流,有佛家高僧,但通行本以河上公、王弼、严遵、傅奕这些世传注本为主,加上后来长沙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和荆门郭店楚墓竹简本、西汉竹书本等,基本形成了河上本、王弼本、严遵本以及帛书本、郭店本几大体系。

因为各家视角不同,所以解读的侧重点也不同。我们不妨拿出《道德经》的一段文字或者一个词汇,来比较一下他们各自的立场和解读方法,一定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我们拿出大家比较熟悉的《道德经》第六章“成像”,分析一下各注本是如何解读的。

原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这一章,老子借“谷神”喻“道”,意在说明世界的本源,万物的来处。天地万物来源于“谷神”,而这个“谷神”是虚空的、永恒的,所以万物得以生生不息。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谷神的“神”不是现代意义神鬼的“神”,而是万物之生机活力,变化之奇妙多端,包括魂魄、精神意志活动等,我们常说失魂落魄、丢魂、萎靡不振等等,意思就是缺乏生机、没有活力。

不同视角下的“谷神”,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万花筒般的神奇世界

各注本”谷神“的注解各具特色

河上公:河上公是汉文帝时期人,黄老哲学的集大成者,又是方仙道的祖师,因此,他是站在修仙得道、长生久视的角度,对《道德经》进行养生修行方面的注疏,意在通过修炼,可以达到天人合一,与“道”相通的境界。河上公作所注《道德真经注》又名《河上公章句》,是最早的《道德经》注本。

他对谷神的注释是:

谷,养。能养神则不死。神,为五脏之神。伤五藏,即伤五神。是谓玄牝。

谷,此处被作为“穀”的简化字。穀作为粮食时,可以简化为谷,此时的谷,便有了“生”及“养育”之义。

严遵:严遵是西汉晚期的道家学代表人物和著名思想家,‍扬雄、王弼等人的“贵无”思想即源于严遵。他的学说驰骋畅达,妙趣横生,使道家学说更趋条理化。

他对谷神的注释是:

太和妙气,妙物若神,空虚为家,寂泊为常,出入无窍,往来无间,动无不遂,静无不成,化化而不化,生生而不生也。

严尊的注解有点晦涩,解释一下。严遵说:太和妙气很是神奇,它在虚空中无声无息,飘来荡去毫无阻碍。动则无成,静则无不成。它化生出万物,而这种太和妙气自身却是不化不生也不死。“化化而不化,生生而不生”,是说道的功能,能造化万物,是天地万物的之母。

不同视角下的“谷神”,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万花筒般的神奇世界

王弼:王弼是魏晋时期著名经学家,玄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王弼时期,《道德经》原文逸散已久,因此,王弼所注《道德经注》成为当时的唯一传本,直到1973年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出土为止。

王弼家学渊厚,年少时,喜读老、易之学,出口成诵,当时名流无不识之、交之,以为神童。他用老子思想解《易》,一改汉人象数之法,开一代新风,广受推崇。所以王弼以哲学家的立场解读《老子》,借“谷”的虚无之状来诠释“道”的虚无之体。

他对谷神的注释是:

谷神,谷中“虚无”之状。谷者,无也,无形无影,无逆无违,处卑不动,守静不衰,谷以之成万物而不见“无”之形貌,此至物也。

傅奕:

傅奕是隋唐时期人,著名学者,高祖、太宗朝太史令。他的《古本老子》因参照之本本身多有讹误,且傅奕喜用古僻字、词、句,加之后人因各怀异见而增删,致使部分内容脱离《老子》原旨,此处不再录入。

不同视角下的“谷神”,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万花筒般的神奇世界

其他版本

还有一个影响深远的版本,便是中国道教的经典之一《老子想尔注》,为道教教祖张道陵(或张鲁)所著。因为是宗教经典,所以对“道”进行了神格化处理。《老子想尔注》对”谷神“的解释是:

谷者,欲也。精结为神,欲令神不死,当结精自守。

《老子想尔注》的有些内容偏离了《道德经》原旨,但作为宗教经典,它对老子思想的解读,反映了当时民间的良好政治诉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更是研究道家哲学向道教神学转变的重要的史料。


帛书《老子》甲乙本、郭店楚墓竹简本出土时,只有原文没有注疏,虽曾引起轰动,但多为现代人注疏,所依者,盖不出以上注本源流,故忽略。

不同视角下的“谷神”,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万花筒般的神奇世界

第六章全文翻译


综上所述,诸家对于《老子》的注疏因功用不同,便各具特色,若能对照解读,一定会加深对《老子》的理解。

综合各注本,我们一起翻译《道德经》第六章:

道就像至虚无形山谷中的虚空,变化莫测,无始无终。它就像玄冥奇妙的母性。玄冥奇妙的母性之门,是天地万物之所出。至虚无形的“道”,绵延不绝、似有还无,其作用恒在,无穷无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