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桂起:《德州地域文化概论》第一章--远古的呼唤(下)

​第一章:远古的呼唤

第一节:龙山文化与德州(下)


季桂起:《德州地域文化概论》第一章--远古的呼唤(下)

德州位于黄河下游,是龙山文化的覆盖区域。迄今在德州发现的龙山文化遗址已有多处,如齐河的尹屯遗址,禹城的邢寨汪遗址、窦庄遗址、周尹遗址、小于遗址、将军庙遗址、禹王亭遗址,乐陵的五里家遗址、惠王冢遗址、尹家遗址,庆云的姚千遗址等。这些遗址多分布于地势较高的古冢丘、古烟墩、古台、土冈等处。由于德州历来为水患多发之地,黄河屡次改道、决口,其他河流也多有水患,经常水漫境内,成为泽国,只有地势高处才可避免水淹;低洼之处则黄土层层淤积,原始文化层破深埋地下,很难发现。这些地势较高的冢丘、烟墩、古台、土冈,又往往成为水患来临之时当地百姓的逃生之处,因而自古以来百姓视之为“神土”,禁止挖掘取土,从而得以保存。

尹屯遗址位于齐河县华店乡尹屯村东南1300米处的一座土垒之上,因村得名。此垒古有“晏婴家”之称,呈台状,南北长70米、东西宽60米、高5米,面积4200平方米。初发现时表面有散落陶片、蚌片,断面有不同程度的烧灰层及厚近一米左右的陶片层,陆续出土了石铲,蚌匕,白、黑、灰、红、褐陶器及蛋壳残片。尹屯遗址上层为商周和汉代文化层,下层为龙山文化,距今2000-5000年。属龙山时代的文物有石器、蚌器、骨器、陶器四大类,著名的有磨光黑陶片,石铲、石刀、和陶鬲足、豆柄等。尹屯遗址于1992年6月12日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季桂起:《德州地域文化概论》第一章--远古的呼唤(下)

齐河尹屯遗址

邢寨汪遗址位于禹城东北8公里处的邢寨村“邢寨汪”古瓦砾荒坡上,南北100米,东西60米,总面积约6000余平方米,系龙山文化晚期遗址。出土的陶器绝大部分为轮制,黑陶制作精细,光亮,火候较高系龙山文化晚期遗址。筒形杯器壁很薄,陶器纹饰以素面为主部分器饰凹凸弦纹、乳丁纹、盲鼻、绳纹,但篮纹少见,未见方格纹,反映了这一时期当地的制陶工艺特点。从出土器物看,袋足肥硕的鬲是其主要炊器。数年来,德州文物工作者做了艰苦而细致的文物清理、复原工作,相继复原了119件龙山文化先民们使用过的陶、石、骨、蚌器。其中除较多的黑陶外,另有蚌刀、刻有符号的古匕、石刀、骨、石制的箭镞(狩猎工具)、陶制网坠(捕鱼用具),还有各种类型的鹿角、陶、石、骨、蚌器等。从邢寨汪遗址出土的器物来看,具有鲁东地区典型龙山文化的些特征。如式样众多的鸟喙式鼎足、黑陶V字形器足、¶灰陶罐子。

季桂起:《德州地域文化概论》第一章--远古的呼唤(下)

禹王亭遗址位于禹城市十里望乡十里望村400米处。遗址体文化内涵不详。为一台状土丘,古称具丘山,南北45米,东西50米,高8米,相传大禹治水时为观察水势而筑,明清时期曾在土丘上建亭纪念,名曰禹王亭。1974年, 发现有灰土层,并采集到单孔石铲、石斧、蛋壳陶片、陶弹丸、陶纺轮等上古文物。经鉴定,这些文物为龙山文化遗物。1977 年,该遗址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季桂起:《德州地域文化概论》第一章--远古的呼唤(下)

禹王亭具丘山

五里冢遗址位于乐陵市城关镇五里冢村北30米处,为堌堆遗址,是龙山时代至周的文化遗址。冢为台形,东西长110米,南北宽60米,最高处2.5米,总面积6600平方米。其中,重点保护范围东西长94米,南北宽45米,总面积4230米,为一阜状遗存。1977年被批准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出土有石斧、石镰、骨锥、鹿角、陶纺轮、鬲足等文物,还有汉砖、唐罐等。遗址西侧和南面已露出汉砖墓壁。经考查,石斧、石镰等出土地点为龙山文化遗址。遗址和遗存的发现,突破了我省新石器时期文化分布界限,对研究当地历史很有价值。五里冢遗址南、北、西三面为水塘,冲刷比较严重。从西南断面看、文化层厚1.7米以上,文化内涵有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用文化和汉代四个阶段。从该遗址历年采集的文物有有石器、骨器、青铜器和陶器等。

惠王冢遗址位于乐陵市王寨子乡关王庙李村东南300米处的土垒上,西距乐济公路80米,西北距马颊河7公里。清乾隆《乐陵县志》称之为“惠王冢”、“徽王冢”、又称“灰冢””。该遗址为堌堆遗址,南北长55米,东西宽42.5米,高2.8米面积,面积约2337平方米。从遗址东北部断面看,文化层在1.4米以上暴露部分为商周文化和汉代文化层,早期文化层则在地表下。文化内涵有龙山文化、商周文化和汉代文化三个阶段。龙山文化层出土石器较多见,主要有石斧、石铲、石锛、石箭、石镞和捻线坨等;陶器以磨光灰陶为主,器形主要有鼎、盆、罐鬻、足等。陶器以灰陶为多,也有少量红陶,纹饰以绳纹为主,次为素面,有个别的方格纹。汉代文化层出土的有陶楼、陶鸡陶豆柄、干秋汉瓦等生产用具、生活用品及观赏制件,极富生活气息,因而惠王家遗址是一处有墓葬和多种文化因素的遗址。其中陶楼、陶鸡二件,已为山东省历史博物馆收藏。


季桂起:《德州地域文化概论》第一章--远古的呼唤(下)

乐陵惠王冢

姚千遗址位于庆云县尚堂镇姚千村南300米,为德州市少见的洼地遗址,南北长800米,东西宽500米,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从坑壁看,地表下1米即为文化层,内含有夹砂陶片等遗物,地表下2米为沙坑积水,水面以下文化堆积情况不详。早年村民在此取沙时出土有陶鬲和石斧。遗址东南部地表有大量自然蚌片。采集标本主要有石器和陶器,陶器以灰陶为主,纹饰以绳纹为主,能辨器形的有石斧、陶罐口沿、陶鋬、陶鬲等,文化内涵主要是龙山文化。

季桂起:《德州地域文化概论》第一章--远古的呼唤(下)

姚千遗址位于庆云县尚堂镇

在众多的龙山文化遗址中,比较典型的有禹王亭遗址、辨邢寨汪遗址、五里冢遗址和惠王冢遗址。这些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较为丰富,种类齐全,保存尚完好,具备多方面的生产、生活功能,反映了古代先民已广泛栖息、生活、繁衍在这一区域。这些先民可以看做德州区域内较早的定居性居民,具有了村落的形态。从现有考古资料分析,他们已经进人到农耕文明,这些最早的“德州人”用辛勤的劳作耕耘着这片土地,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制陶技术的发达,蚌壳的大量使用、夯筑坚固的基础,说明这些先民在从事农耕生产的过程中修筑定居点,开展一定的交换活动,形成原始的集市。这应该说是德州作为城市的雏形。最后的结论是,早在距今5000多年前,我们德州人就与中华大地上其他地区的先民一起,为华夏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远古文明。在德州区域出土的龙山文化遗迹,是德州先民生产、生活活动的遗存,其文物表现了那时先民的文化创作,有着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先民们劬劳耕作,研制器皿,筑土立城,艰苦创业,开出了这片沃土,留下了众多文化遗迹,成为德州文化的奠基者。所以说,德州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季桂起:《德州地域文化概论》第一章--远古的呼唤(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