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小女孩打完預防針後,非要找醫生“算賬”,爸爸笑翻了

打針吃藥,可以說是孩子最討厭的事情,每每不是哭得梨花帶雨,就是滿屋子躥,可以看出打針吃藥這件事給孩子帶來多大的折磨。特別是打針,寶寶們的反應,常常讓爸爸媽媽即心疼又忍不住想笑。

女孩怒氣衝衝找醫生,只因被打針,想"算賬"

這天,爸爸帶寶寶去醫院打針,寶寶一開始並沒有反應過來自己是來打針的,直到針扎進去的時候,才後知後覺的掙扎了起來,"哇"的哭了出來。打完後,寶寶抹著眼淚,捂著扎針處,越想越委屈,感覺自己被容嬤嬤扎針了,忍不住想找醫生算賬。

2歲小女孩打完預防針後,非要找醫生“算賬”,爸爸笑翻了

只見,寶寶撅著嘴,目標明確的往剛才扎針的醫生那裡跑了過去,一旁的寶爸見狀,有點懵逼,不知寶寶要幹嘛,等反應過來,寶寶已經快到醫生那了,趕忙跑了過去,擋在了寶寶面前,阻止寶寶。

2歲小女孩打完預防針後,非要找醫生“算賬”,爸爸笑翻了

寶寶被爸爸擋住了,前面的路不通了,寶寶沒有一絲猶豫,當機立斷的轉身,從另一邊繞過去,結果,寶寶走一步,寶爸跟著挪一步,寶寶根本就靠近不了醫生。

2歲小女孩打完預防針後,非要找醫生“算賬”,爸爸笑翻了

寶寶越走越惱火,一個大跨步,從爸爸身邊溜了過去,眼看終於沒有阻礙了,可以過去報仇了,正打算一鼓作氣衝過去。沒想到,再快也沒有旁邊爸爸快在寶寶快衝出去的瞬間,爸爸一把抓住了寶寶的手,寶寶被迫剎車,但身體還是使勁的往醫生那裡挪。

2歲小女孩打完預防針後,非要找醫生“算賬”,爸爸笑翻了

最終,寶寶的復仇計劃還是沒有成功,被爸爸成功攔截。寶爸抓著寶寶的手,蹲了下來,原本想安慰一下寶寶,讓寶寶冷靜冷靜,結果,一看到寶寶憤憤不平​的表情,忍不住大笑了起來。

這一段視頻被媽媽傳到了網上,引起了網友們紛紛評論:

@豬豬:寶寶好可愛,反應過來後,居然不是趕緊逃離,居然還想去報仇,小心醫生再給你扎一針哦~

@家有二寶:我家寶寶完全相反,每次打針都哭得停不下里,完全不存在去報仇哈哈哈,視頻裡的寶寶太可愛了!

@吉祥大寶:寶寶的內心:爸爸是壞蛋,不幫我就算了,還攔我,以後不喜歡爸爸了,哼!

看來,對於打針這件事,是大多數小孩的痛處,很多孩子都怕打針,這常常讓家長感到焦慮,也十分的無奈,面對不配合的寶寶,各種方法用遍之後,也只能強行拖拽了,往往是大人累個半死,小孩哭個不停。

孩子怕打針這是一種正常的兒童心理,家長們不必太過於心急,我們只要找出原因,想辦法幫孩子克服就行。

寶寶怕打針,有妙招

1、 轉移注意力

比較小的孩子並不懂打針的概念,他們常常是在看到那個細細的針頭時害怕並哭鬧,這個時候要馬上轉移注意力。

比如,寶寶看看,天上有一隻美麗的蝴蝶,這個玩具好可愛等等。這可以防止孩子一直盯著針頭,不斷地後縮,也可以在寶寶打完針後老是想著打針的事,轉移他的注意力,他很快就會忘記。

2、 誠實的告訴寶寶

當寶寶大一點的時候,知道了打針一定會痛,這時,家長們一定不可哄寶寶,騙寶寶,說一點也不痛,要認可寶寶的感受,告訴寶寶會有一點痛,但是寶寶生病了是不是很難受,打針就會好了,不會難受了。當寶寶懂得這個道理後,就會去慢慢去接受了。

3、 比較法

給寶寶舉個例子,進行對比,告訴寶寶打針只是小痛而已,如:打針跟你之前從床上摔下來,肯定是摔的疼,你那天都沒有哭,今天打針就更別說了,肯定很勇敢。

這樣能讓寶寶對疼痛程度有個瞭解,心裡有個底,減少了對未知疼痛的恐懼感,也使寶寶心裡有了個比較,提高了寶寶的接受度。

最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家長的情緒會很大程度的影響到孩子,家長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以平和的態度看待孩子打針這件事,讓孩子覺得這件事並沒有那麼可怕。

只要父母真誠相待,多點耐心,給寶寶時間適應,並且擅用小妙招,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就可以輕鬆應對寶寶打針哭鬧了。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奶果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