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6 3歲蘿莉打完針越想越委屈,氣沖沖找醫生“算賬”,寶爸哭笑不得

想要第一時間獲取“科學的母嬰育兒知識和有趣的故事”,請您點擊右上角“關注”哦~

如果問什麼是孩子最討厭的事情,絕大多數人都會回答:打針

的確,說起帶孩子去打針,對於每位家長來說不亞於一場小型的“戰役”,同時也讓家長們憂愁不已。

一來是心疼孩子受罪,二來是孩子對打針十分抗拒。即便是家長連哄帶騙、以進為退……無所不用其極,孩子也會以哭鬧撒潑、滿地打滾等等方式來反抗。總之每次孩子生病或是打預防針,就會鬧得雞飛狗跳,吵得全家不得安寧。往往到了醫院,也會上演好幾出“大戲”。

3歲小女孩打完針,氣沖沖地找醫生“算賬”,娃:弄疼我還想走?沒門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段視頻,視頻中一位寶爸帶3歲女兒去醫院打針,據作者介紹,為了讓女兒配合,還特意留了個心眼,沒有告訴女兒要去幹什麼。

3歲蘿莉打完針越想越委屈,氣沖沖找醫生“算賬”,寶爸哭笑不得

女兒信賴地跟著爸爸來到醫院,完全不知道自己即將面臨的是什麼。直到看著醫生把針頭扎進自己的胳膊,打完拔了出來,後知後覺的寶寶才放聲大哭。寶爸則如釋重負,笑眯眯地哄著女兒往外走:“寶貝兒不哭了哈,早就打完了,我們回家了!”

不知為何,跟著寶爸剛走出門的小女孩,捂著被針扎過的地方越想越委屈,忍不住轉身往回走,氣沖沖地想要找醫生“算賬”

寶爸還沒反應過來怎麼回事,就看到女兒已經衝進了診室,趕緊追上去攔住女兒,以免打擾醫生工作。小女孩見自己繞不過爸爸,小嘴一癟,忍不住又哭了起來。

3歲蘿莉打完針越想越委屈,氣沖沖找醫生“算賬”,寶爸哭笑不得

寶爸有些哭笑不得,連忙蹲下身拉住女兒的手,笑嘻嘻地逗著女兒,吸引她的注意力。小女孩依舊不情不情願地瞪著醫生的方向,一臉的憤憤不平,好像在說:“弄疼我還想走?沒門!”在場的所有人看到小女孩的動作,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這一幕平添了許多歡樂。

雖然這個視頻激起了很多家長分享自家寶寶打針的趣事,但是也可以看得出,帶孩子打針的確是困擾家長們的一大難題。

怎樣才能讓孩子心甘情願去打針呢?

其實對於年齡尚小的孩子來說,他們害怕的不是打針,而是尖尖的針頭、陌生的醫生以及其他打完針哇哇大哭的孩子,因為這種情緒感染會讓孩子產生一種害怕不安的心理。

3歲蘿莉打完針越想越委屈,氣沖沖找醫生“算賬”,寶爸哭笑不得

所以父母要懂得緩解孩子的恐懼心理。以下幾個小妙招,家長們不妨試一試:

1)如實告訴孩子

許多家長帶孩子去打針時,總是連哄帶騙,把孩子騙到醫院。也許剛開始還比較順利,但幾次過後孩子就會對醫院或醫生產生恐懼,以後越來越“不好騙”。

其實家長可以直接和孩子說:“寶貝兒生病了,發燒、流鼻涕是不是很難受?爸爸帶你打個針去好不好?雖然打針會有一點點疼,但是之後寶貝兒就會好起來了。”

2)適當地給孩子獎勵

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如果你能乖乖地去打針,不哭不鬧的話,爸爸媽媽可以給你一些獎勵。”獎勵可以是一些小玩具、小零食或孩子喜歡的東西。這種激勵方式,能讓孩子記住這次勇敢的經歷。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經歷,以後再帶孩子去打針,就會輕鬆很多。

3歲蘿莉打完針越想越委屈,氣沖沖找醫生“算賬”,寶爸哭笑不得

3)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其實打針並不是很疼,但是尖尖的針頭扎進身體的過程會讓孩子感到害怕,所以孩子才會哭鬧反抗。

這個時候需要家長幫助孩子轉移注意力,比如用小玩具或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吸引孩子的注意或視線。打針也就是幾秒鐘的事情,可謂是“神不知鬼不覺”!

寫在最後

其實很多時候家長都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只是認為孩子害怕打針,卻從來沒有想過孩子為什麼害怕?自己有沒有好好的和孩子去溝通?

相信只要家長用心跟孩子溝通,大多數孩子還是很講道理的。連哄帶騙的方法雖然能起到一時的效果,但久而久之也會讓孩子失去對家長的信任,從長遠來看,弊大於利。

所以家長不妨多花點心思,積極鼓勵孩子勇敢面對,消除孩子的恐懼心理。


今日互動話題:各位家長,你們的孩子在打針的時候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嗎?歡迎在下方留言區分享!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