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三歲萌寶打完針找醫生“算賬”,爸爸連哄帶騙也沒用,萌翻了

說到打針,每位家長都能分享很多孩子打針時的囧樣和趣事,因為打針這件事情對孩子來說,簡直如噩夢一般,對家長來說也是一次智力和腦力的考驗。

畢竟第一次孩子不懂,還好哄,第二次開始一直到六週歲,每次帶孩子打疫苗,就得開始連哄帶騙,使出渾身解數才能讓孩子乖乖就範。那麼,孩子從出生到六週歲,到底要打多少針疫苗呢?

三歲萌寶打完針找醫生“算賬”,爸爸連哄帶騙也沒用,萌翻了

從出生到6歲 我國兒童要打多少針疫苗?

據統計,孩子從出生到六週歲,一共要接種十二種疫苗,最常見的疫苗有乙肝疫苗、卡介苗、百日破疫苗、麻風疫苗等,每種疫苗接種次數和時間都不一樣,有的是在孩子出生時就要接種,有的是在孩子出生幾個月後接種,有的需要通過肌肉注射,有的需要通過口服接種,有的需要進行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是最常用的接種疫苗的方式,也是孩子最害怕的方式,因為一針下去,孩子受到外界的刺激,感受到疼痛之後,不僅容易產生恐懼心理,還會做出很多讓人哭笑不得的反應。

三歲萌寶打完針找醫生“算賬”,爸爸連哄帶騙也沒用,萌翻了

三歲萌寶打完針找醫生“算賬”

有一位爸爸帶著自己的三歲小孩去醫院打疫苗,為了降低孩子的防備心理,爸爸連哄帶騙的,總算是讓孩子打上了疫苗,不知道是因為打針痛還是因為被爸爸欺騙而委屈,三歲萌寶哭的傷心極了。

就在爸爸連忙安慰,想要把孩子帶回家的時候,這位三歲的小朋友竟然不理會自己的爸爸,徑直往醫生那兒走去,彷彿是要去找醫生“算賬”,爸爸見狀趕忙擋住孩子的去路,繼續哄騙著孩子,總算是把孩子帶離了醫院,只是萌寶依然惡狠狠的朝醫生方向看,彷彿在說等著瞧,那模樣簡直是萌翻了。

寶寶害怕打針應該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那麼在寶寶害怕打針的情況下,父母應該要怎麼安撫,才能緩解孩子內心的恐慌呢?

三歲萌寶打完針找醫生“算賬”,爸爸連哄帶騙也沒用,萌翻了

寶寶怕打針,父母該怎麼安撫?

不可否認的是,對於陌生的環境、陌生的醫生、尖銳的針頭,以及醫院中其他孩子的哭鬧聲等,多多少少都會給孩子的心理留下不安、恐懼的感受,當孩子不得不面對這樣的環境時,父母的有效安慰能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寶寶內心的恐慌。

1、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提前適應

為了讓孩子不在打針的時候那麼恐懼,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過遊戲的方式,拿棉籤或者牙籤等工具,觸碰孩子打疫苗的地方,讓孩子有一個心理預期,也能鍛鍊孩子漸漸接受打針這樣的一種行為。

2、告訴孩子實情,並理解孩子的感受

家長們可以在打疫苗之前告訴孩子接下去要打疫苗了,可能會有點疼,如果疼的話哭出來沒關係,打疫苗是為了身體健康,爸爸媽媽希望寶寶身體健康,如實告知孩子,這會比哄騙孩子來得好,孩子也會更信任父母,對於打疫苗這件事情也不會過分地排斥。

3、打完疫苗之後給孩子愛的擁抱和鼓勵

孩子打完疫苗之後,父母要第一時間把孩子抱在懷裡,可以帶孩子遠離打針的地方,讓孩子明白不需要再打了,爸爸媽媽會保護他,這樣孩子就會比較有安全感,如果孩子打完疫苗之後沒有哭,或者很快就停止了哭泣,父母應該要及時給予孩子鼓勵、誇讚,讓孩子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

三歲萌寶打完針找醫生“算賬”,爸爸連哄帶騙也沒用,萌翻了

沒有辦法消除孩子對於打針的恐懼,那麼父母就應該要學會如何在最大程度上緩解孩子對於打針這件事情的恐懼感,讓孩子漸漸接受打針,讓孩子漸漸變得勇敢。

育兒問題萱媽教,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萱媽育兒堂,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