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寶寶打完針後要找醫生“算賬”,攔都攔不住,爸媽笑哭了

本文由秀寶媽咪原創,歡迎讀者們轉發分享

3歲寶寶打完針後要找醫生“算賬”,攔都攔不住,爸媽笑哭了

世界上沒有孩子會喜歡打針,但是打針是我們生活中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比如孩子打疫苗,學校體檢驗血,以及日常的感冒疾病都需要打針的。

但是,很多孩子都會對打針有一種恐懼感。這也是正常的,如何克服孩子們的恐懼心理,大家先看看下面這個有趣的故事!

3歲寶寶打完針後要找醫生“算賬”,攔都攔不住,爸媽笑哭了

看到了這麼一個搞笑的視頻,視頻中一個長得非常可愛的小男孩,在打完針之後非要回頭去找醫生

原來是這樣的,天氣氣溫突然降溫,小男孩也不小心感冒發燒了,咳嗽的厲害。為了讓小男孩的感冒趕緊好起來,爸爸就帶著兒子來醫院看,打算讓醫生給兒子打一針,這樣也好的快一些啊。

但是小孩子都一樣,只要一提到醫院就害怕,就不敢來,更別說是要打針了。爸爸為了安撫兒子的情緒,爸爸就拿出了平時兒子最喜歡的玩具車。

並且還不停的安慰兒子,“只要你配合醫生就可以,不要亂動,打針一點也不疼,你亂動反而還會痛的。”爸爸對待兒子很是耐心,兒子也是無奈的答應了,似乎也聽進去了,但是對於爸爸的話也只是半信半疑。

3歲寶寶打完針後要找醫生“算賬”,攔都攔不住,爸媽笑哭了

但是真正等到醫生準備給自己打針的時候,小男孩卻害怕起來了,一直哭鬧著不要打針,眼淚都要掉下來了。

而爸爸只好拿起平時兒子最喜歡玩的玩具車來分散兒子的注意力,趁著小男孩不注意的時候,醫生趕緊給小男孩打針,也總算是完成了一個任務

當小男孩反應過來的時候,針也打進去了,然後就哇哇的哭了起來,對於孩子來說不能忍受一丁點痛也能理解,然後在醫院緩了下。

小男孩的爸爸正準備帶兒子回家,但是兒子說什麼也都不肯走,一直看著剛才給他打針的醫生,然後立即跑向那個醫生找他算賬。

小男孩的爸爸怎麼也攔不住,無奈之下,只好跟著兒子來到了醫生的旁邊。此情此景,把旁邊的病人和醫生樂壞了。連醫生自己都調侃說,這次自己攤事了。

3歲寶寶打完針後要找醫生“算賬”,攔都攔不住,爸媽笑哭了

孩子們日常生活中,總是需要打針,父母們要注意,這些錯誤做法不可取:

1. 哄騙孩子不疼

很多家長為了安撫寶寶的情緒就會哄騙孩子說:“寶寶乖,打針不疼的。”當孩子感受到疼痛時,與之前的印象不同,會讓寶寶對於打針這件事更加恐懼和反感。

導致以後會更加難以控制,下一次就更加抗拒打針了,所以要如實告訴孩子,不要哄騙孩子打針不疼。

家長可以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可以用一些新奇的、寶寶沒有見過的物品或玩具吸引寶寶的注意力,減輕對打針的恐懼以及疼痛。

3歲寶寶打完針後要找醫生“算賬”,攔都攔不住,爸媽笑哭了

2. 日常生活中用打針嚇唬孩子

有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拿打針來嚇唬孩子,我們可以經常聽到有的家庭會這樣警告孩子。

“你如果再不聽話,我就領你去醫院打針!”“你再不聽話,不好好吃飯,我就讓醫生給你打針……”等等,其實這是錯誤的教育方式。

雖然孩子表面上不再頑皮了,但是去醫院這件事反而成了更大的心理負擔。從此以後,打針這件事在寶寶心裡,就等於酷刑!

一提打針就腦補出各種“受虐”畫面。等他真需要打針的時候,不哭鬧?才怪!

3歲寶寶打完針後要找醫生“算賬”,攔都攔不住,爸媽笑哭了

3. 蒙上孩子的眼睛

有很多父母由於擔心孩子看到打針會害怕,會哭,於是因此在帶孩子去打針的時候,把他的眼睛蒙起來,認為這樣會減少害怕,這是許多父母的普遍做法。

其實這樣非但沒能減少孩子的恐懼感,反倒讓孩子有更強烈的恐懼。當人被矇住眼睛,眼前只有一片漆黑時,孩子便會感到害怕。

而且因為視覺被剝奪,觸覺自然就會更敏感。所以當孩子害怕打針時,千萬不要矇住孩子的眼睛,我們要在正確去引導孩子不要害怕的打針!

3歲寶寶打完針後要找醫生“算賬”,攔都攔不住,爸媽笑哭了

有的家長知道孩子以前打針總是會哭鬧,害怕打針,所以就不會和孩子說打針這件事,都是直接強制性的把他帶到醫院再告訴他今天要打針。

其實這樣的做法會引起寶寶的強烈反感和反抗,我們應該讓孩子正確面對打針這件事情,適當給孩子獎勵。

比如:等會打完針,我們去動物園玩玩吧,讓寶寶期待打完針後所要做的事,轉移注意力。這比強硬帶到醫院去要好太多。

在寶寶打針這件事情上,一般要經歷一段時間後才能逐漸接受,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做的是降低寶寶哭鬧的指數,而不是強行要求寶寶不哭,家長們更不要嚇唬孩子,會在今後的生活中造成很大的影響。


我是作者秀寶媽咪,也是一位寶媽,我將會持續和大家分享更多優質的育兒母嬰知識和經驗,如果各位讀者喜歡我的內容,歡迎點贊、評論、轉發和分享。願我的內容能夠提升您的閱讀體驗,豐富您的育兒知識,願每位寶寶能夠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