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这个地方累计实施117个拆迁项目!在建13个安置小区!

在建13个安置小区“零散老旧房,建在马路旁。村前黑水沟,村后大白杨”,这是曾经苏北农民群众住房画面。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紧抓主题教育契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改善苏北农民住房条件”部署要求,以商品房标准建设管理农民安置房,通过“抓党建、强配置、惠民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农村“锈带”变“秀带”,展现出“旧居变新村,整洁又卫生。安居景区里,一年四季春”动人画卷。

党建引领,耕好基层“责任田”

“我党龄30年了,乡亲们都很尊重我,所以政府拆迁我要带个好头。”南马厂三联村老党员陈兆贵认真地说,在拆迁过程中他带头租房,腾出自己家给街道办作拆迁指挥部。

淮安这个地方累计实施117个拆迁项目!在建13个安置小区!

当前,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建13个安置小区,建筑面积190万平米,预计安置14600余农户。在改善群众住房条件拆迁安置中,该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统筹联动,在脱贫致富、村务监督、便民服务、劳务输出、矛盾调解、文体活动方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一村一策”整顿5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创建“四方挂钩”帮扶机制,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强“造血”功能。

“我们轮窑村,目前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320万,成立了月季花幼教集团,下属6个幼儿园,解决本地就业300多人;厂房租赁收入每年也很可观,还成立小区物业公司,保安工资每月都2300多元。每年帮代缴每人290元农保费,看病花费5000元以上的,医保基础上再报销15%,老百姓幸福指数蹭蹭上升。”枚乘街道轮窑村支书张从满自豪地说。

“口袋有钱,生活更甜”,该区开展“智囊团”进村居、村居“互比互看”、机关部门挂钩、书记周末讲堂等活动,能人带、带能人,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通过入股企业、门面房出租、集体土地承包、高炮广告等方式,多途径扩大村集体经济,支部凝聚力进一步彰显。42个村预计全年村集体收入超3000万元,每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18万,群众获得感提升明显。

丰富配套,便利村居“生活圈”

“干革命就要干到底,立场坚定骨头硬,党的旗帜高高举,建设那社会主义新农村……”70岁张建国大爷,在李集新村铿锵有力地唱起了淮剧《共产党带领我们向前进》。

李集新村有19幢住宅,共计2065户,总建筑面积约为30万平方,开窗见绿,出门观景,周围设施齐全。综合服务中心内设便民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妇女儿童之家、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周边有省优质幼儿园、中小学,同时有警务室、卫生室、超市、广场等,为群众打造“15分钟”幸福生活圈。

淮安这个地方累计实施117个拆迁项目!在建13个安置小区!

生活不在别处,便利就在身边。从2016年以来,全区共实施了117个拆迁项目,完成了钵池山五期、富士康四期等19个安置小区房屋交付工作,共计交付安置房屋12984套,交付安置房面积约128.6万平米。开展主题教育以来,开发区着力丰富安置房配套,引进北师大建成高级中学,在空港、枚乘、新港开工建设新学校;打造社区养老基地,为老人提供“养、居、医”一体化服务;加强安置小区农贸市场、体育广场、社区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中心、未成年教育中心、商业中心等配套建设;督促解决物业对辖区楼道全面粉刷、绿化增补、增加停车位、二次装潢垃圾清运、违章搭建等600余件问题,让群众物质生活上水平、精神世界受熏陶、安居乐业有保障。

来源:淮安经济开发区党群工作部、主题办

淮安这个地方累计实施117个拆迁项目!在建13个安置小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