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协理事高庆春:篆书是“写”出来的,不是“画”出来的

篆书六答

■高庆春

篆书学习应从哪些范本入手好?

篆书具有悠久的历史,如果从甲骨文算起,钟鼎文(大篆)、楚简帛书、小篆、民间砖瓦镜铭文,等等,种类繁多。一般来说篆书的学习宜从小篆入手。

中国书协理事高庆春:篆书是“写”出来的,不是“画”出来的

高庆春书法

但秦小篆时代久远、传世刻本剥蚀不清且字数有限,不便于初学。清代的小篆墨迹较多,便于临习。如邓石如、吴让之、杨沂孙、赵之谦、吴昌硕等的墨迹范本很多,都可用作范本。有了这个基础再上溯秦小篆,就会取得理想的效果。小篆写到一定程度要转向大篆。

中国书协理事高庆春:篆书是“写”出来的,不是“画”出来的

高庆春作品

篆书学习在当下有何意义?

篆书作为古老的文字范式,虽然失去了它实用的功能,但从书法艺术角度看,由于篆书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变幻多姿的装饰性特征,越来越受到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的青睐,具有丰富的艺术观赏价值和创作挖掘潜力。

从历届国展、兰亭奖或单项展的来稿情况及入选数量看,篆书都占有一定的比例,不乏汲古出新的好作品。当然,篆书创作的发展很难与行、草、楷等书体相比。因此,及时加以扶持和引导,推动篆书的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书协理事高庆春:篆书是“写”出来的,不是“画”出来的

高庆春作品

学习篆书如何入古与出新?

一是篆书创作的临习实践要加强。对于历史跨度中出现的各种篆体要有普遍的临习与把握的实践,在此基础上确定主攻方向。

二是对某一种篆书书体要有深入研究和把握,做到形神兼备。

三是要下融会贯通的功夫。仅仅以历史上某一种经典的篆书面目出现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融会吸收更丰富的营养,拓展内涵和表现手段,在不断的实践求索中,赋予个性化面目特征。

中国书协理事高庆春:篆书是“写”出来的,不是“画”出来的

高庆春作品

篆书学习和其他书体学习有何关系?

写篆书,特别是大篆对从事其他书体创作具有相互影响和补益、潜移默化的辅助功效。主要是篆书笔法之中中锋的厚重和力感的成分,移步于其他书体,特别是对行草书,能够起到“强筋壮骨”的效果,这既是写篆书带来的“副产品”,也是书体之间互相“通悟”的结果。

中国书协理事高庆春:篆书是“写”出来的,不是“画”出来的

哪些工具书对学习篆书有帮助?

我常用的工具书有《金文编》、《古文字类编》、《战国古文字字典》、《楚系简帛文字编》、《古陶字汇》、《古玺文编》、《清人篆隶字汇》以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古汉语词典》、《词源》等。在创作时应勤翻工具书,掌握多种写法,使创作游刃有余。

中国书协理事高庆春:篆书是“写”出来的,不是“画”出来的

高庆春作品

当下篆书创作应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对古文字的掌握和熟悉,即识篆是谁也绕不开的门槛。要掌握篆字的规律,特别是结字规律、笔法规律及通假、借字规律等。

篆书创作的关键是笔法,这也是写篆的难点。必须强调的是篆书是“写”出来的,不是“画”出来的。可以说,笔法伴随写篆的整个过程,也是体现书家个性的关键环节。

中国书协理事高庆春:篆书是“写”出来的,不是“画”出来的

高庆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