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暗戀女學生50年,妻子離世,難忍思慕寫信求婚,卻只是一廂情願

他暗戀女學生50年,妻子離世,難忍思慕寫信求婚,卻只是一廂情願

一方碧空染塵埃,一夜無眠花離落,一簫雨歌催人淚,一段往事心茫然,一語無聲話淒涼。阡陌紅塵中,愛情卻愁落眉間。本是一世傾情,寄我相思,卻一劫成空萬物休。婚姻的不幸化作了三千愁絲,封住了這一世的塵埃。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一生一世一雙人是多少人踏入婚姻殿堂之時最美好的願景。但是在很多人的人生中,婚姻最終卻成為了愛情的墳墓。婚姻生活不是一生清歡,而是一世的愁苦。

顧頡剛,古史辯派的創始人,也是那個人才百花齊放的時代中的著名才子。他終日埋頭苦讀,只知在故紙堆裡奮戰,給人的印象該是一個古樸老派的學究。但是2007年一本書的出現,卻打破了人們顧頡剛謹厚寧靜的恂恂君子形象。在克己復禮的外表之下,埋藏著的是一顆激盪而又浪漫的心。在《未盡的才情》這本書中,從顧頡剛日記的文字中,我們才窺得了這位才子長達五十年的柏拉圖愛情。

顧頡剛出生於1893年,成長與封建與開放交織對抗的民國之中。而顧家就是一個傳統的家庭,顧頡剛又是家中三代單傳的獨子,他的婚姻是整個家族的大事。顧頡剛13歲那年,父母就將他的婚事安排好了,17歲時便與大自己四歲的吳徵蘭結為了夫妻。婚後的生活也算是平淡幸福,但是在顧頡剛25歲之時,妻子吳徵蘭卻在小女兒出生後不久就撒手人寰了。

他暗戀女學生50年,妻子離世,難忍思慕寫信求婚,卻只是一廂情願

1919年,顧頡剛經人介紹開始了自己的第二段婚姻,妻子殷履安在婚後就留在了蘇州老家照顧父母,而顧頡剛則留在北京工作。新婚的夫婦就這樣兩地分居了,兩個人只能依靠書信來舒緩孤身的寂寞。

殷履安在顧家的生活並不順意,她既要照顧父母,操持家務,還要照顧顧頡剛第一段婚姻中的兩個孩子然而更讓殷履安感到痛苦的是因為不能生育而遭到的公婆責難。雖然殷履安的生活並不遂心,但是他與顧頡剛的感情還算是濃烈,從兩人的書信中可以看出顧頡剛非常的珍愛自己的妻子。

長久兩地分居的生活使得兩人的感情逐漸冷淡,顧頡剛遇到了一位讓自己分外心動的女生。1924年,顧頡剛在日記中初次提到了譚慕愚這個名字,而在此後長達五十年的時間裡,譚慕愚這兩個字就成為顧頡剛日記中被提及最多的名字。

他暗戀女學生50年,妻子離世,難忍思慕寫信求婚,卻只是一廂情願

譚慕愚就讀於北大,是當時的新派女子,追求自由與民主,關心政治局勢。但是她本人卻是“落落寡合,矯矯不群”,而這八個字也是別人評價顧頡剛的話。正是這種憂鬱不合群的氣質深深得吸引了顧頡剛,兩個人在思想和靈魂方面心意相通。

顧頡剛在意識到自己的感情之後,心中感到非常的苦惱。顧頡剛是一個非常善良而自律的人,他不可能放棄自己的婚姻,他不會允許自己出軌來傷害自己的妻子殷履安;但是他又不能控制自己的心,他愛上了另一位女子,他認為自己“理智同感情分了家”。

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對譚慕愚的感情也愈發的濃烈,但是在現實之中,他卻從未作出逾矩之事,他的理智始終壓抑著情感。只是在自己日記放肆地傾瀉自己的情感,或者在向朋友俞平伯的書信中傾訴衷腸。但是哪怕是在“傾訴信”的末尾,他仍然不忘記提醒朋友:“……以上的話,請你不要告人

。”

他暗戀女學生50年,妻子離世,難忍思慕寫信求婚,卻只是一廂情願

顧頡剛傾慕譚慕愚數十年,但是顧頡剛做的最出格的事可能就是孤男寡女共處一室安靜地聊天。他們發乎情,止乎禮,在長達六個小時的時間裡在火堆旁靜靜地烤火聊天。哪怕是在1924年到1926年兩個人來往最為密切的時光中,也從未有逾禮的行為。顧頡剛能夠放肆的時間可能就是自己的夢中,由於思念成疾,顧頡剛經常能夠在自己的夢中看到譚慕愚。

在夢裡,他放肆地向譚慕愚告白,傾訴自己的情意,說:我雖然愛你,但是卻不能和你在一起。哪怕是在虛幻的夢中,這個剋制到了極點的男人都不肯突破自己的底線。顧頡剛在自己的日記中一共記載了三段關於譚慕愚的夢,其中在第二段中他夢到自己同譚慕愚有了溫存的肢體接觸,但是顧頡剛始終沒沒有突破防線。但是到了第三段夢中,顧頡剛還是沒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和慾望,最終在夢中突破了禮教的防線。

他暗戀女學生50年,妻子離世,難忍思慕寫信求婚,卻只是一廂情願

但是這始終都是夢,現實中的兩人仍然保持著距離。直到1943年,殷履安去世了。顧頡剛第一次在現實中向譚慕愚表達了自己的感情,這場長達20多年的思慕之情最終化為9400多字的長書。在信中,顧頡剛放肆地說出了憋在心口20多年的話。他以為自己多年的暗戀終於能夠變為現實了。

但是譚慕愚的回信卻一下子將顧頡剛打為原形,譚慕愚一直未嫁的原因並不是因為顧頡剛,而是要將自己的一生獻身政治事業。在譚慕愚的回憶錄中,僅僅只有幾行字的內容提到了顧頡剛。所以,顧頡剛多年的愛戀可能只是一種單戀,只是自己的一廂情願。

他暗戀女學生50年,妻子離世,難忍思慕寫信求婚,卻只是一廂情願

顧頡剛此後的時光中,一直愛慕著譚慕愚,雖然從未得到對方的絲毫回應,他將自己的這段思慕之情深深地埋在了心中。1978年,已經85歲的顧頡剛提到自己喝譚慕愚的這段過往時,題了一首詩:無端相遇碧湖湄,柳拂長廊疑夢迷,五十年來千斛淚,可憐隔巷即天涯。

一葉孤舟對蒼穹,一江春水渾似夢,一夢飄零淚空垂,一溪霜月恨雲羅,一地殘光月悵圓。半生傾慕,一廂情願的情意好似那落花般隨流水無情地逝去。只留一抹軒窗,看著那一抹斜陽,細細地回味自己的愛情記憶。只願萬里春光展畫軸,你一世安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