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無數經典紅毯造型的Zac Posen倒閉了,它留給我們哪些教訓?

設計無數經典紅毯造型的Zac Posen倒閉了,它留給我們哪些教訓?

設計師的夢幻般崛起和可預見的失敗揭示了這個系統的問題所在。

美國紐約——上週五,美國時尚明星 Zac Posen 關停了生產線,遣散了約 60 名員工。他需要新的投資者來維持運營,但卻尋覓無果,於是,“管理委員會”投票決定,讓這家運營了近 20 年的公司歇業。

在接受美國Vogue雜誌採訪時,Posen 神情黯淡地評價自己是個現實主義者。“一段時間以來,我個人一直在努力尋找合適的搭檔。但沒時間了,大環境不景氣……我們這個行業如今的日子不好過。”

Posen 曾有 20 年的時間來調整。不過,他是不是從一開始就註定會失敗呢?

這名設計師夢幻般地崛起和幾乎可以預見的失敗可謂美國時尚界過去 20 年的象徵。作為第一個在世紀初嶄露頭角的美國新一代年輕設計師,他的飛速成功標誌著新時代的到來。與 Donna Karan、Calvin Klein 和 Ralph Lauren 這些在紐約土生土長、從業習藝的人不同,Posen 的職業生涯始於歐洲。他就讀於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也因此不時被人們拿來與 Alexander McQueen 相提並論。當時,新成立的奢侈品集團已經開始聘用有才華的年輕人,期望他們能像 Chanel 的卡爾·拉格菲爾德(Karl Lagerfeld)那樣,將旗下過氣的時裝品牌打造成價值數百萬(甚至數十億)美元的生意。

他離開學校回到曼哈頓,創辦了自己的品牌,做了一切為把公司做大而“應該”做的事。彼時,光環依然籠罩著他。他參加了第一屆 CFDA / Vogue 時尚大獎賽,得到了美國 Vogue 及其神通廣大的編輯 Anna Wintour 的認可與支持。他設計的禮服成了紅毯上的明星,而紅毯也成了不可忽視的營銷工具。他的名氣之盛,足以取代 Michael Kors 在流行真人秀節目“天橋驕子”中的位置。他的社交形象也不錯,藝術家和電影製作人 Julian Schnabel 的女兒 Stella Schnabel,以及已故編輯 Isabella Blow 都是他的朋友,且後者的背書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他在時尚界最挑剔的圈子裡站穩了腳跟。

然而,倘若對別人許了諾卻賺不到錢,上述種種都是空談。Posen 很早就找到了投資者。公司成立僅僅三年,也就是 2004 年,大名鼎鼎的說唱歌手兼設計師 Sean “Diddy” Combs 便擁有了公司一半的股份。後來,投資人 Ron Burkle 的私募股權公司 Yucaipa Companies(該公司也持有 Barneys New York 的股份)收購了 Combs 的全部股份。

私募股權公司通常期望能在三到五年內退出。那就意味著,Posen 要擴大規模,而且要快。於是,他推出了流行系列以及一批價格適中的手提包,並最終接受了為 Brooks Brothers 做設計的兼職工作,即便這家有著東海岸預科學校審美情趣的襯衫品牌與他自己那些陽春白雪的紅毯寵兒風格迥異。此外,他還去主持“天橋驕子”。畢竟,這條路子曾令 Michael Kors 大獲成功,讓他能憑藉名氣完成首次公開募股,一躍成為億萬富翁。

但 Kors 設計的是運動裝,而且能緊跟大眾休閒潮流。而 Posen 擅長的是訂製化禮服,需要高技能工人在工作室裡一針一線地縫綴,無法做到大規模生產。這種生意本不應有私募股權公司涉足。如果無法找到正確的賺錢途徑(對於奢侈品而言是手提包和鞋子,對於大眾服飾而言則是梅西百貨),單憑晚禮服是無法達到投資者的預期的。

Posen 嘗試了,冒險一搏。他是 2007 年率先出現在閃購網站 Gilt Groupe 上的設計師。彼時,經濟大衰退正悄然而至,此後不到一年就發生了雷曼兄弟公司破產事件。當時有人認為,他的做法有膽有識,而非孤注一擲。

2010 年,他去巴黎舉辦時裝展,覺得自己的服裝在那裡更容易找到知音。(這是山本耀司的建議。)他一度對 Harvey Weinstein 重新推出 Charles James 時裝屋的慘淡結果耿耿於懷,後者是名英裔美國設計師,雖鮮為人知,但在業內頗有影響力。2014 年,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服裝學院舉辦了一次 James 作品展,向公眾介紹這名很多人聞所未聞的設計師。

1958 年,James 也曾被迫停業。雖然他的訂製服裝(那是在成衣興起以前唯一“真正的”時尚)價格不菲,但利潤微薄,令他負債累累。

Posen 與 James 的不同之處在於,如今的時尚界由 LVMH、Kering 等巨頭掌控,獨立設計師很難有一席之地。這些企業集團能夠更審慎地定價、更大力度地營銷、更積極地開店。與之競爭幾乎是不可能的。

Posen 也許是近年來關停生意的設計師中最知名的,卻絕不是唯一的。Ralph Rucci 或許算得上在世的美國設計師中最受評論界推崇的一位,但他的日子也同樣艱難,且已不再擁有設計冠名權。在多年來嘗試了若干傢俬募股權公司之後,Proenza Schouler 的設計師 Jack McCollough 和 Lazaro Hernandez 終於和一群新投資人共同買回了自己的品牌。Thakoon Panichgul 與支持過 Michael Kors 和 Tommy Hilfiger 的 Silas Chou 合作,以直接面向消費者的方式重新推出自己的品牌,但不到一年就再度歇業。(他目前又開始了新一輪嘗試。)素以簡潔經典的美式運動裝聞名的 Derek Lam 也不再生產高端服裝,而是將重心轉到了能帶來利潤的流行系列。Peter Som 關門了。Richard Chai 關門了。就連有 LVMH 做靠山的 Marc Jacobs 也賣起了香水和美妝產品。

這一切都不會影響設計師的才能,也不意味著他們永遠無法成功。但此成功與彼成功不可同日而語,因為以全價售出昂貴的時裝從未像如今這麼難。如果你想做大做強,想變得富有,想要品牌持久,必須另尋他路。

就在“Z 之家”關門的同一天,破產的 Barneys New York 被賣給了一家特許經營公司,後者打算出租這個奢侈品零售商的名號以牟利。這或許是個悲哀的巧合,又或許是種預兆。(除了美國的失業率極低之外,“降溫中的”全球經濟很可能讓每個人都處在經濟大衰退的邊緣。)但它也標誌著美國時尚界一個時代的終結。有些設計師能走出來,大部分則會逐漸銷聲匿跡。勝利將屬於那些從一開始就明白不能再用老一套方法的人。時尚,如今不是一項運動,而是一門生意。

翻譯:熊貓譯社 胡萌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