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棠:一生都在追求“真”天生麗質卻從不以此自傲

在新中國的電影史上,王曉棠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她天生麗質,卻從不以此自傲,而是在演技上狠下功夫,主演的《英雄虎膽》《野火春風斗古城》《海鷹》等影片,令人難忘;她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執導電影,目光所至,是革命老區群眾的生活,她願意給他們信心和力量;當了八一廠廠長後,她全身心投入,發揮事事認真的工作態度,最後八一廠不但拍出了很多經典電影,還從負債變成腰包鼓鼓,惠及全廠官兵、職工。今年已經85歲的王曉棠跟《北京晚報》《北京日報》也非常有緣分,報紙記錄下她生命中重要的節點。

王晓棠:一生都在追求“真”天生丽质却从不以此自傲
王晓棠:一生都在追求“真”天生丽质却从不以此自傲

1963年3月10日《北京晚報》發表文章《〈鬥古城中〉兩姐妹——看王曉棠拍片》。

王晓棠:一生都在追求“真”天生丽质却从不以此自傲

1986年8月23日,《北京日報》發表文章《她與電影結下不解之緣——訪王曉棠》。

王晓棠:一生都在追求“真”天生丽质却从不以此自傲

1992年11月3日,《北京日報》發表文章《王曉棠走馬上任》。

●表演上追求藝術的真實

1963年3月10日《北京晚報》發表《〈鬥古城〉中兩姐妹——看王曉棠拍片》,文中寫道:這一段表演,王曉棠從角色內心分析,所費的工夫不是一天兩天。她為了準確掌握金環、銀環兩姐妹不同的性格,在排演前,光寫人物分析就寫滿了兩個筆記本。

“其實這兩個角色是撿來的。”回憶往事,王曉棠會心一笑。當初李英儒小說《野火春風斗古城》剛出版的時候,可謂一書難求,火到什麼程度,就是小說在《北京晚報》連載的時候,那些蹬三輪車的師傅們,一到晚報銷售的時間就停工了,趕緊去報攤上買一份報紙,等到看完當天的連載後,才繼續接活兒。1959年王曉棠在拍攝《海鷹》外景時,看到了這部小說,一看就是兩個通宵,還是晚上在走廊的燈下看的,很多同事夜裡上廁所都很好奇,“王曉棠到底在看什麼?”看完後,她被這個故事深深地打動了,但當時沒有想到,自己以後會成了書中金環、銀環姐妹倆的扮演者。

在表演上,王曉棠追求的是藝術的真實,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她就下笨功夫,在整體和所有細節上都事先做充分的準備。1956年,王曉棠在《神秘的旅伴》中飾演小黎英,電影公映後一炮而紅,主題曲《緬桂花開十里香》也很快傳唱開來。很多人以為《邊寨烽火》是王曉棠的第二部電影,其實在《神秘的旅伴》後,導演林農和謝添到北京電影學院進修,拍畢業論文電影,找到王曉棠演了一部短片的主人公。這次表演,讓王曉棠一下子開了竅,謝添拍的是短片的第二個部分,在一次在拍攝時,他模仿起了王曉棠表演上的假,居然惟妙惟肖,看似玩笑似的表演,一下子使王曉棠在表演上幡然醒悟。從此,她演起戲來更加得心應手。

王曉棠在1958年公映的《英雄虎膽》中扮演女特務阿蘭,就是跳著倫巴舞出場的。她給阿蘭的出場戲設計了揪下長長的假辮子,一下就吸引住了觀眾。但什麼是倫巴舞,她沒見過。八一廠當時緊急發出通知,尋找到三位會跳倫巴的廠裡職工到現場,從中選出一位教舞,白天拍攝的王曉棠只用了三個晚上就學會了“倫巴”,跳得非常完美。

《英雄虎膽》人氣之旺,至今居高不下。電影頻道每次重播《英雄虎膽》,收視率依然很高。王曉棠飾演的女特務阿蘭,讓人既愛又恨,她的特務身份讓人痛恨,但是她事實上洩露了機密給我方,又讓人同情。“阿蘭不臉譜化,她有自己的靈魂和追求,很真實,她事實上掩護和幫助了曾泰,使得我方清除了內奸,取得勝利。”王曉棠這樣解釋。

在拍攝《野火春風斗古城》時,她在人物的每個細節上都下了大功夫,比如片中金環第一次見楊曉冬時,王曉棠不是讓金環直接自我介紹,而是在鎖門的時候回頭不經意地說,“我叫金環”,這樣既生活化又讓觀眾記得住。

王曉棠還深度參與文學劇本的改編,片中多場戲都是她重新寫的,比如影片開頭姐妹見面在藥房裡的戲,小說中是沒有的,兩人的長篇對話則全部刪去,只剩下金環讓銀環去接頭,就“老地方”三個字,非常簡潔。李英儒說,這比原來的劇本強多了。著名導演嚴寄洲讚歎,“這才叫電影劇本”。

更神奇的是,王曉棠扮演的金環、銀環二人說的臺詞語音截然不同。在經過用心準備後,她買了一個提琴的定音器,一測,發現姐姐和妹妹的音高相差五度。這一切,都來自於她一點一滴的勤學苦練,原來她師從語音學大師周殿福先生,刻苦學習各種發聲的技巧,正是有了這些訓練,她在錄音棚內給金環、銀環配音時,姐妹倆的對話同時錄音一次就通過,她出棚後,先出棚的著名演員王心剛還以為她不錄了,“因為錄得太快了。”

18歲時,王曉棠在黃宗英家裡第一次遇到著名演員趙丹。當時趙丹就跟黃宗英的哥哥黃宗江說,“她今天不是名角,將來會比名角還要名角。”最終,在總政文化部部長陳沂的特批下,憑著以前學會的三十出京劇和前面三人的舉薦,王曉棠參軍,進入總政京劇團。“如果她真是個人才,革命大熔爐,可以培養她成才。”陳沂說。

趙丹的這句話,讓王曉棠記了一輩子。1962年,趙丹和王曉棠同時入選新中國“二十二大明星”,王曉棠一想起來,就會驚歎命運的神奇和趙丹當年的預言。

《野火春風斗古城》成就了王曉棠在電影表演上的高峰,有人傳說,李英儒的妻子就是電影中銀環的原型。王曉棠問過他,他不承認,也不否認,只說“電影中的銀環,比我小說中的銀環還要好。因為有些情節是小說中沒有的”。

這部戲拍完,她應中國電影家協會《電影藝術》雜誌之邀,寫了1萬多字的文章,幾乎都是談對自己表演上的不足,絕少提成績。

●當導演追求創作的真心

1986年8月23日,《北京日報》發表文章《她與電影結下不解之緣——訪王曉棠》,文中寫道:七年前,她想寫一個蘇北戰爭故事的劇本,為此她先後6次赴蘇北採訪、生活,腳印遍及鹽城市的濱海縣和洪澤縣。

沒有一個人的命運是一帆風順的,王曉棠也一樣。1969年12月,“頑固不化”的王曉棠被“特殊復員”到北京北郊懷柔縣北臺上林場,成為一名林業女工。邁出八一廠大門時,她回望:我一定要回來的。

1975年3月,王曉棠滿懷深情再著戎裝,回到了八一電影製片廠。她要用影片感謝人民,歷盡艱難,她自己寫出劇本,自導自演了《翔》。

《老鄉》是王曉棠正式當導演後的第一部作品。當初她叫上《董存瑞》編劇之一董曉華,想寫一部當年在洪澤湖剿匪的故事,但是當她真的到了當地後,驚愕地發現,這裡太窮了,尤其是老子山這樣小的地方,一下子來了這麼多上級的人,當地惶惑又不堪重負。她認為,現在老區人民不需要一個剿匪的故事,而需要一個“如何擺脫貧困生活”的故事。

她返京後重新買了火車票,戴一頂草帽,穿一雙球鞋,背一個軍用挎包,一個人坐車到南京。“那種地方,你根本不能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去調研。”她坐長途汽車去淮陰,再坐船到老子山,住的招待所的房間裡面只有兩張單人鐵床,床上鋪著稻草。她先後一共去了6次,在那兒生活,她最大的要求就是在大鍋稀飯中放一把菱角米。

王曉棠表示,如果說《翔》的主題是“人民”,講的是“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那麼《老鄉》的主題是“不忘老區人民”。因為這部電影,王曉棠再立三等功,並於1993年晉升少將軍銜。

1998年7月底,從領導崗位退下來後,她回到了自己喜歡的編導天地裡,於2001年編導拍攝了影片《芬芳誓言》。該片講述了2000年,臺商丁嘉堯攜家人回到闊別52年的家鄉重慶,投資辦廠並尋覓當年未婚妻和曾救他於危難的小兵的故事。王曉棠說:“我們不能用常規演員來演這部影片,因為它需要最大的真實才不塵染兩岸人盼團圓的神聖情懷!”《芬芳誓言》裡幾乎全部都是非職業演員,為了貼近影片的主題,她還邀請國民黨被特赦的戰犯黃維的侄子黃濟人、國民黨行政院院長俞國華的外甥戴宏民以真實的身份出演角色。

該片除了獲得當年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金雞獎”最佳編劇獎等獎項外,還入選新中國成立70週年“優秀電影劇本和典型人物形象”,是2001年度唯一一部入選作品。國學大師季羨林評價本片,“在整個片子的悲劇的氣氛中,我想,每一個觀眾也都受到了一次靈魂的淨化。我認為這是一部傑出的影片,值得向兩岸全體人民和海外華人鄭重推薦。”

●當廠長在賬本上處處較真兒

1992年11月3日,《北京日報》發表《王曉棠走馬上任》,文中寫道:作為正式代表,剛剛參加過中國共產黨第14次全國代表大會的王曉棠,精力充沛,充滿信心,儘管她對記者表示不想發表什麼“就職演說”,不想誇什麼“海口”,但她卻肯定地說:“想法是有的,八一廠很快會發生變化的。”

王曉棠在拍攝《老鄉》時出色的組織才能,讓她被組織關注,於1988年當上了八一廠的生產副廠長。她很快就熟悉了廠裡的方方面面,1992年當上廠長後,她第一件事就是從財務部門瞭解當時八一廠的經濟情況,卻被告知負債800多萬元。為了扭虧為盈,王曉棠找來了得力助手,1994年年初,把吳文謹從北京軍區調入八一廠任總會計師,八一廠的經濟狀況很快立竿見影。

通過總會計師查看了1952年以來的全部賬目後,向廠黨委常委彙報,以前的八一廠在經濟上用錢很隨意,基層、中層、廠裡都有支配錢的權力,分不清層次。廠黨委聽從建議,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制度,對基層、中層和廠裡的用錢額度作出明確規定,超過一定數額要上黨委會討論決定。這些決議一開始受到了很大的非議,但第二年效果立竿見影,廠裡已經扭虧了;第三年已有盈利,待她1998年7月離任廠長時,可以動用的流動資金高達6000多萬元,而且還給八一廠徵購了713畝地,作為影視基地。王曉棠和八一廠十分感謝北京市委、市政府和豐臺區的厚意。

在她任廠長6年期間,八一廠拍攝了多部有影響力的軍事大片,其中包括《大轉折》《大進軍》系列如《解放大西北》《南線大追殲》《席捲大西南》等影片。當時八一廠的故事片、紀錄片和軍事教育片都很出色,尤其是1996年出品的《較量》這部反映抗美援朝的紀錄片,由於優秀的營銷策劃,在廣州公映時超過了《玩具總動員》《未來水世界》《龍捲風》三部好萊塢大片,成為當年中國電影十大新聞之一,“只要把創作人員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發揮大家的主觀能動性,就能拍出思想性、藝術性都強的好片子。”

這就是王曉棠在剛當上廠長時“不誇海口”的原因,她用她較真兒負責的工作態度和創新精神來踐行一個廠長的責任和擔當,從結果來看,她的成績足以證明“八一廠很快會發生變化的”這句話所言不虛。

採訪王曉棠時,她穿著一件淡紫色的連衣裙,裙子上繡著多隻飛舞的蝴蝶,風采依舊,行動矯健,完全看不出她已經85歲。她說自己最近喜歡研究傳統的刺繡藝術,把這作為自己修身養性的好方式。2017年,中國電影博物館推出了《王曉棠——我是一個兵》的個人專題展,吸引了很多觀眾和圈內人士前來觀看,反響很好。

王曉棠說,自己從來都不敢忘記一個真字,“只有付出真心、真誠、捨得下真功夫,才能在藝術和生活中有所收穫,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記者 王金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