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史上僅出過一位狀元名叫林震 請看586年前林震狀元殿試卷內容


漳州史上僅出過一位狀元名叫林震 請看586年前林震狀元殿試卷內容

圖為明正統二年,明英宗頒佈敕封林震繼室黃氏為安人的聖旨


殿試第一稱為狀元,在漳州的歷史上,唯一獲此殊榮的只有林震一人。那他寫了什麼內容,才讓當時的皇帝龍顏大悅,硃筆欽定“第一甲第一名”呢?鄭來發先生專門分享了由鄧洪波、龔抗雲編著的《中國試卷大全》,其中的明洪武至正德的127-128頁,就完整記錄著本科狀元林震的考試策論。據記載,內容如下:

臣對:臣聞致治之道,必以教養為先,而教養之道,當以得人為要。蓋農桑所以養民,學校所以教民。是二者,衣食之本,風化之源,而君人者不可不以此為先務也,昔孔子之論治道曰:“既富矣,而必教之。”孟子之論王政,必以均田制、興學校而為說者,夫豈無徵之空言哉?然非得人,亦無以行之。故又曰:“為政在人焉。”

洪惟太祖高皇帝,肇造豐業,太宗文皇帝,中興家邦,仁宗昭皇帝,恭已守成。三聖相繼,實同一心,其重農事而田制有等則之均,崇教化而內外有學校之建。方今皇上,嗣登寶位,勵精圖理,乃進臣等於廷,降賜清問。遠舉唐虞三代教養之道,近述祖宗列聖勤民之政,且自期以鹹躋雍熙,而恪遵繼述。臣有以知皇上是心,即祖宗列聖之心也,即堯、舜、禹、湯、文、武之心也。臣雖愚陋,敢不精白一心,以對揚聖天子之休命乎?

臣聞自古帝王為治之道,不越乎教養而已。養所以厚民之生,教所以成民之性,二者兼舉,而治道備矣,故堯自唐候特起為帝,其致治之道,因故非一端也,而必先命稷、契以任教養之職焉。舜以重華紹堯致治,其仁民之政,亦非一事也,而必申命稷、契,播時百穀,敬敷五教焉,是以唐虞之時,家給人足,而比屋可封,厥有由矣。迨夏、商、周之迭興,其養民則有田產之制焉,其教民則有學校之政焉。《傳》所謂夏后氏五十而貢,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畝而徹,制雖不同,其實皆什一者,無非所以養乎民也。所謂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時治隆俗美,人人有士君子之行者,抑豈無所本哉?然是道也,我國家列聖相承,六十餘年之間,天下太平,四海寧謐,出作入息,怡然於飽食暖衣之餘,父慈子孝,蔚然於禮樂教化之內。其治效之隆,固也方駕唐虞,而超軼三代矣。迨至皇上,宵盰孜孜於教養之務,尤加之意焉。故愛民若保赤子,則心之愛者誠矣,而田裡未皆給足;教化本於躬行,則謹諸己者至矣,而風俗未底刑措,此非皇上之心有所未盡也,殆必承流宣化,職任師儒者之未盡得其人也,蓋知人之實,自古為難。皇上於任人雖未嘗不察,然論薦者未免為色莊,靜言者每至於庯違,才優於趙魏老者,又不可以為滕薛大夫也。然而,皇上誠能精擇吏部之官,而公行銓選之法,慎簡風憲之任,而務盡考察之實,使郡守、縣令皆如龔、黃、卓、魯之輩,則戶口增,田野闢,而蒸民莫不粒食矣。何患田裡之未皆給足矣。何患天下之未底刑措乎。

臣草木賤士,於明體適用之學,講之未至,皇上所以策臣者,欲舉其要而可以行者.臣故敢昧死以得人為要之說,為皇上陳之也.伏願皇上垂仁採納,特加寬宥,臣不勝戰慄。臣謹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