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人」長安聚勢

「汽車人」長安聚勢

變局孕育能量,成為中國品牌向上衝刺、突破瓶頸的強大助力。長安第三次創業初見成效,CS75PLUS只是開始。

車市寒冬愈演愈烈。國六切換的陣痛,新能源與智能化快速迭代,在全行業的壓力與調整中,汽車業呈現出冰火兩重天。

產業淘汰賽不斷加速,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愈發明顯。體現在市場中,TOP10集中度卻越來越高,高達89.5%,排名後86%的汽車集團,只佔據10%左右的市場份額。

弱勢品牌首當其衝。去年開始,不僅力帆、比速、眾泰等品牌在市場擠壓中變得舉步維艱,連一些合資品牌也因向上突圍無力而陷入困頓。

「汽車人」長安聚勢

中國品牌的壓力更大。今年1-9月中,中國品牌的市場佔有率已經降至五年來最低點。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譚本宏日前表示,未來將會有50%的中國汽車品牌被淘汰,足見其危機感之強。

產業寒冬加劇,倒逼車企加速轉型。這一輪新舊動能調整之期,很多中國品牌面臨著全新的挑戰與未知的陣痛。

具體到正在推進“第三次創新創業”的長安汽車,留給外界的印象更是“困難重重”。昔日的自主冠軍榮光不再,合資品牌銷量大滑,利潤跌至谷底……長安汽車什麼時候能夠走出轉型的陣痛?

「汽車人」長安聚勢

長安汽車董事長張寶林

“長安仍在爬坡中。”此前接受《汽車人》採訪時,長安汽車董事長張寶林這樣定義企業所處的階段。

長安汽車正處於發展的關鍵節點。去年4月,張寶林提出了“時代淘汰你,與你無關”的口號,正式開啟長安的轉型之路。伴隨著“第三次創新創業”的推進,無論是技術產品,還是模式產業,長安汽車都在進行全面重建。而今,伴隨著CS75PLUS的熱銷和業績逐漸向好,預示著“第三次創新創業”之下,長安汽車產品結構調整初戰告捷。

「汽車人」長安聚勢

經過兩年多的艱苦調整,長安已迎來發展的非常之時。今年9月,長安系中國品牌汽車銷量達116015輛。其中,長安CS75銷量破2萬,長安CS35以及長安逸動月銷過萬。長安汽車第三次創業顯現成效。

通過長安汽車“第三次創新創業”實施近兩年來的探索和實踐,長安高層一致認為,只有立足用戶、聚焦“四新”、加速轉型,方能突破困局,共創中國汽車產業新紀元。而能夠積極應對新挑戰、迅速轉型,同時具備強大體系能力、基礎實力的企業,才能存活發展。

這也是長安汽車為中國品牌趟出的一條成長路徑。

CS75PLUS與長安內核

9月5日上市的長安CS75PLUS,度過了驚豔的兩週,還沒有規模交付的情況下,積累訂單就已過萬。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譚本宏稱:“感覺比2014年的CS75上市還要火一些。”他的說法後來得到數據的支撐。CS75PLUS的預售訂單突破了公司日均訂單的歷史記錄。

「汽車人」長安聚勢

CS75PLUS眼下訂單洶湧,具備成為“爆款”的潛質。亮相就得碰頭彩,CS75PLUS頭一炮打響了。

如果要總結點原因的話,似乎應該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看一下。

“這條命差不多都是CS75給的,這個理由充分嗎?”CS75PLUS上市當日就訂購了一輛新車的長春車主楊先生對《汽車人》說。

「汽車人」長安聚勢

談起那場車禍,他仍心有餘悸。事故發生在8月13號凌晨4時的吉林公主嶺市。楊先生開著CS75在從大嶺鎮往長春方向行駛,前車緊急停車,他也跟著停在前車後方。這時,一輛呼嘯而至的拉煤大貨車,因剎車距離不夠,直接追尾撞擊他的CS75,一場慘烈的交通事故就這樣發生了。

事故導致CS75嚴重變形,楊先生是從駕駛室的窗戶爬出的,身上多處輕傷,但沒有骨折,生命也無礙。

“我用這輛車已經快三年了,沒有出過什麼小毛病,平常用著還挺省油。經過這場事故,我更加信任長安車的安全與品質。”因為原來那輛CS75報廢,他幾乎沒有思考就選擇買一輛CS75PLUS。更多人選擇CS75PLUS,表面上的原因似乎很簡單。第一條,就是帥,顏值即正義。

「汽車人」長安聚勢

雖然媒體可以堆疊起語言描述它的外觀內飾,諸如LED貫穿式前燈、 “鳳凰火焰”尾燈、超大進氣格柵、凌厲空氣動力學特徵……但老百姓不管這些。乍一看上去就順眼,三秒鐘心裡決定就是它了。更不要提車內沉浸式三聯屏、遊艇式換擋手柄,超前的個性設計風格所營造出的“未來派”既視感。

「汽車人」長安聚勢

謹慎者還要轉一圈去評估競品。但“碰頭緣”強大到足以殺死任何異念。中國品牌什麼時候把車做得這麼漂亮了?

這一切的轉變因何而生,源自何方,又通往何處?

有些人將“家族化”理解為套娃設計,其實只是相似度有多少、標籤元素的運用嫻熟度。長安此前的設計集中度和家族化都不明顯,而在CS75PLUS上,設計語言的聚攏達到空前的高度。

即便單看外觀,在垂直光束的照耀下,側面的陰影虛實相間、稜線勾勒的流光溢彩……就知道是大家所為。長安的設計能力已經今非昔比。

據悉,全新CS75PLUS的外觀由意大利造型中心參與設計。“雙車設定”在此前第二代逸動上也能看到,但本次顯然更具突破性。

「汽車人」長安聚勢

長安位於意大利都靈的歐洲設計中心新基地在2013年就已竣工。幾年來,長安在美國、英國、日本分別設有底盤、發動機、內飾設計的海外研發中心。長安稱之為“六國九地”全球研發佈局。

設計中心的基礎設施容易建造,但人才聚集、彼此之間展開頭腦風暴、與其他研發團隊協同,最終匯聚成一體化的研發力量……長安為此花了數年時間。驚豔的新產品證明,耐心是值得的。

環境可以塑造人,城市也是有靈性的。設計人才集中的地方,更容易激發出創作靈感。長安不遺餘力地進行全球資源整合,擁有來自全球18個國家、近萬人的研發團隊,如今步入收穫期。

「汽車人」長安聚勢

這背後是長安汽車每年堅持將銷售收入的5%投入到研發之中,“十一五”至今累計投入近900億元,研發實力連續10年位居中國汽車行業第一。

作為研發體系的終極拼圖——總投資43億元、歷時8年的長安全球研發中心今年落成,擁有十二大領域的180多個試驗室,可以進行幾乎所有的汽車研發和生產測試。

值得注意的是,該中心承擔著全球研發樞紐的功能,卻不是惟一節點。長安運用雲技術打造了數據中心,將軟件集成、大數據分析作為新動能的基礎,重點突破5G、大數據、雲計算、軟件等關鍵技術,將用戶大數據與產品開發流程融合,精準指導研發。

「汽車人」長安聚勢

長安正在轉型為一家新型的技術公司。目前,長安汽車擁有2000人的智能化研發團隊,軟件工程師佔比達到30%,已完全自主掌握自動駕駛領域的控制編碼、決策算法等核心技術。包括L3、L4級自動駕駛的核心技術都由長安汽車自己主導、研發。

可以說,正是因為技術的厚積薄發,構成了長安硬核競爭力。

轉型基軸與技術落地

一切都著眼於創新,著眼於競爭力。長安提出,以創新為驅動,將效率打造成為核心競爭力,同時推動用戶、品牌、產品、服務模式四個維度的轉型,即從服務客戶向經營客戶轉型、從傳統產品向智能化+新能源產品轉型、從提供產品+服務向提供產品+服務+出行解決方案轉型、從經營產品向經營品牌轉型。

四大轉型其實有一個共同的“基軸”,那就是從傳統制造企業向服務型企業轉型。

「汽車人」長安聚勢

但轉型不是閉門造車。長安打造的朋友圈空前龐大。長安與華為、騰訊、博世、青山攜手成立聯合創新中心,圍繞智能化和新能源兩條主線探索未來用車新生態。

在智能化領域,搭載華為無感鏈接技術的車機已經亮相,自動駕駛、車載通訊、車聯網等技術同時推進。在新能源領域,長安牽頭組建了“整車工程、動力系統、智能網聯、整車性能、工藝開發”五大板塊專家團隊,共同打造國際一流、中國領先的智能電動汽車平臺。

長安與騰訊在自動駕駛、網絡安全、大數據、新零售和後市場等多領域展開合作。顯然,與騰訊的合作,必須以數據為“工程對象”。

而“長安雲”是混合的產物。它是以華為網絡技術為依託,以騰訊雲、阿里雲混合打造出的雲數據中心。“長安雲”的建立,令長安向服務型企業的轉型進入“快車道”。

「汽車人」長安聚勢

長安的智慧開放平臺,正在探索車生活價值、客戶經營能力、新零售直通能力……總之,以智能網聯為“基礎設施”的車載生態,正在逐步建立起來。

長安汽車相信,產品要充分服務於時代,但永遠要比時代更進一步。中國市場雲集的各領域前瞻技術,都可以成為中國品牌贏得差異化競爭的重要砝碼。

通過“北斗天樞”計劃、“香格里拉”計劃,長安汽車積極探索智能化與新能源的適度融合,精準定位,實現差異化競爭,堅持為用戶提供適當超前的產品體驗。

「汽車人」長安聚勢

長安將200餘項智能技術,100餘項智慧產品和服務轉換為用戶可以切身體會的現實生活。明日座駕CS75PLUS,搭載行業首發量產的APA5.0遙控代客泊車、梧桐車聯TINNOVE智能系統、手機藍牙鑰匙等多樣服務,超前滿足用戶未來幾年的用車需求。

對於“傳統”業務而言,新平臺也產生了強大的競爭力。CS75PLUS的動力被評價為“過剩”,藍鯨2.0T發動機+國六b,令人疑心長安的“儲備夾袋裡”是否有一個來自“機器貓”的異次元口袋。

事實上,藍鯨發動機是長安全球研發團隊厚積薄發的產物。藍鯨動力作為長安“香格里拉”計劃一部分,宣告長安的邁入動力3.0時代。而CS75PLUS正是動力3.0的首批力作。

向上不易,但仍堅定不移

中國汽車品牌向上,一直是繞不開的話題。

行業分析認為,長安當下的低谷期,一方面是因其微車起家,在消費升級的過程中,“產品發力快跑而品牌相對滯後”的結果,另外一方面則是長安乘用車的大部分銷量都由SUV貢獻,但是受產品週期和更新換代的影響較大,之前的產品換代太慢。

「汽車人」長安聚勢

這體現了中國品牌的兩個共同難題。

一是,品牌力不足,這是包括長安在內的中國品牌當下面臨的最大痛點。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中國品牌的產品力逐漸得到市場認可,在某些方面可以與合資品牌媲美,但在品牌溢價上仍然無法與之相較。

根據統計,中國品牌用戶換購後仍購買中國品牌的比例僅有37.2%,而合資品牌和豪華品牌分別為59.3%和78.1%。中國品牌要改變困境,就要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品牌的“忠誠度危機”。

二是,隨著產品迭代加快,如何構建模塊化平臺、打造經典產品、提升單一產品盈利性,將是中國品牌面臨的新挑戰。中國品牌目前還是集中在低價區域,盈利性相對較低,要引起高度重視。

「汽車人」長安聚勢

近年來,長安汽車不斷優化產品架構、明確品牌定位,區分目標人群及突出核心價值,形成了四大獨立整車品牌及兩大全新業務品牌,實現用戶與品牌全觸點的體驗升級,推動了品牌向上。

在乘用車中高端品牌打造上,長安汽車發佈了AB品牌。儘管相關細節還不能完全對外公佈,但據譚本宏透露,AB品牌既不是一個傳統新能源品牌,也不是傳統燃油車品牌,“必須要重新搞窗口,無論是產品、體系,還是品牌本身,目前都在緊鑼密鼓地推進。”

作為汽車企業,長安的核心焦點依然是產品本身。當下,CS75PLUS訂單洶湧,長安汽車的交付正在穩步上量。按照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的話說:“經過兩年的艱苦努力,苦練內功,我們的發展後勁上來了。”

「汽車人」長安聚勢

變局孕育能量,正在成為中國品牌向上衝刺、突破瓶頸的強大助力。不僅如此,它還為中國車市尤其是中國品牌注入了一針強心劑。長安第三次創業初見成效,CS75PLUS只是開始。​(文/《汽車人》張敏,本文原載於《汽車人》雜誌2019-10月刊)【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獨家原創稿件,版權為《汽車人》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