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位商家講述:在雙11賣貨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8位商家講述:在雙11賣貨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燃財經(ID:rancaijing)原創

作者 | 唐亞華 蘇琦

距離第11個雙11倒計時只剩1天,嘴上說著“蓋樓蓋到沒朋友”的同學,依舊也沒能躲過李佳琦的“買它買它買它”,早早做好了剁手的準備。收藏、加購、付定金、分享購物清單,可能是不少人最近的寫照。

同樣口是心非的還有商家,他們也一邊吐槽規則越來越複雜、利潤越來越薄、中小商家得不到資源傾斜,一邊提前兩三個月開始定戰略、做營銷、加庫存,備戰雙11。

今天,燃財經採訪8個品牌的電商負責人,聊了聊他們在多年的雙11大戰中的博弈之道。他們中,有眼看著引流無望,偶爾不賺反虧,只能佛系重在參與的中小店鋪;也有久經沙場、早已將流量把玩得如魚得水的營銷老兵,小紅書、Vlog、李佳琦,一個不落全部踩中。

只不過回首過去,他們也有倒不完的苦水和不甘輕易示人的踩坑經歷。他們中,有的人第二年雙11就因為優惠券的漏洞慘虧300多萬;有的人勤勤懇懇提前保價、選擇性上貨,巧妙搭配引流型和利潤型產品,卻被平臺的硬性規定逼得幾近顆粒無收。

在殘酷的雙11排位賽裡,大品牌"割肉”競價,小品牌有心無力。但即使是微賺或虧本,大多數商家還是希望搭上雙11這個巨型流量快車,刷一波營銷,賺一批轉化。

以下,有雙11商家的眾生相,也有11年心酸的血淚史。

第二年參加雙11就遇到一個大坑,虧了300多萬

李齊 | 某母嬰品牌市場負責人

我們店鋪在參加雙11的第二年就遇到一個大坑。因為運營設錯了優惠券,一晚上被羊毛黨薅去300多萬。

跟過去幾年相比,現在參加雙11的門檻是越來越低了,基本上新開一個天貓店,只要做的不是特別差都可以申請上雙11。2013年那會兒,我們只有一兩款商品達標,業績做得不夠,連店鋪都報名不了。

雙11現在門檻降得這麼低,一方面是因為它的用戶體量已經足夠大,千人千面的機制已經比較成熟,肯定是希望品類越來越豐富,儘量滿足所有的客戶群體。另外,每個品類可供挑選的款式商品越多,挑出高品質商品的可靠性就越大。

門檻雖低,想要做好卻越來越難。2013-2015這三年,因為母嬰童鞋的類目比較垂直,國際大品牌都沒進場,淘品牌做得還算比較滋潤。從2016年開始,雙11雖不至於不虧損,但考慮整個10月、11月,加上雙11人工的增長以及退貨率(我們是20%出頭)造成的庫存積壓,整體算下來想要掙錢還是比較難。

而且,以前只有PC端的時候,流量入口就一個搜索、一個會場。現在電商的流量已經非常碎片化,內容端、直播端,要指望像以前一樣打一個爆款肯定不行,所有的細碎的流量入口都要抓。我們第一年做雙11的時候只要做10張圖,今年我們要做300多張。

8位商家講述:在雙11賣貨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現在整個阿里的流量都很貴。比如雙11的主會場有很多品牌展示,玩遊戲可以領券,不同的環節價格不一樣,對應的人群也不一樣。去年我買了七八萬塊錢,那是最便宜的五環。還有雙11直播的曝光,官方會請一些明星站臺,今年母嬰類目就有一個挺火的媽媽明星,6萬塊錢口播五分鐘。

消費者其實這麼多年參加完之後,越來越理性了,大家更多在這種大促的時候,買一些自己平時想買或者沒買的奢侈品或者大品牌。一般的商家會開始把雙11看做一個很平常的活動,投入也相對比較少。

至於2選1這個情況,一定會有的,反正平臺的流量是自己的,怎麼分配是它們自己的事。原本是阿里、京東,現在拼多多也加入了戰局。

我不知道別人怎麼選,但是拼多多有一點比較好,就是它會把自己的姿態放得特別低,會給你想很多方法,比如把店鋪名改成專賣店,或者乾脆把店鋪隱藏掉,讓你搜起來看不到店鋪。

不管怎麼樣,我們商家,做好自己,本分做生意就行了。

雙11的玩法,是平臺、消費者、商家三者的博弈結果

Kin | pidan電商負責人

我2016年入職pidan做的第一個項目就是雙11,過完國慶節入職,立馬就開始上手準備雙11。那一年我們還只有淘寶店,沒有天貓店,那年雙11當天做了不到10萬的交易額,現在回看數字肯定不高,但當時對於整個團隊來說有很正向的刺激,感覺這個年度大考至少沒有留下什麼遺憾。

在pidan之外,看整個雙11也是不一樣的。雖然大家都會把目光放在11月11日當天,想讓成交額在這一天爆發。其實,天貓從10月20日就已經正式開始預售,前期都是在蓄水。

也就是說,商家所有的準備動作都要在10月20號之前準備完,包括選擇商品,敲定一個對消費者有吸引力、對商家來說不至於虧本的價格,然後通過宣傳盤活新老粉絲,再根據店鋪平時的流量預估銷量,然後預付押金訂貨,預約倉庫等。

雙11的規則其實是在消費者、平臺、商家的博弈中一年年變複雜的。在消費者端看到了很多的反饋,但從一個賣家的角度出發,我其實可以理解平臺這樣做的目的。

8位商家講述:在雙11賣貨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早期的雙11可能就是全場五折,當時整個線上購物是以快消品類為主,本身利潤率高,五折壓力也不是很大。但隨著電商生態的豐富,線上突然什麼都可以賣了,電器、生鮮、文玩,甚至還賣起了房子。不是每個行業都能去做五折,如果這時候要統一五折,部分商家會選擇去提高標價,活動就會失去公信力。平臺考慮到這一點,就有了複雜的滿減玩法進行妥協。

從消費者角度而言,會覺得複雜的就是平臺給出的激勵,比如今年的喵幣蓋樓。但是我覺得消費者沒有立場去抱怨平臺,今年雙11平臺已經拿出了20億的補貼,就看消費者願不願意用自己的時間來換錢。當然,也許明年有更好的跟消費者互動的方式,因為5G來了,我們也非常期待未來有沒有更簡單、更有創意的方案。

還有預售的玩法,我覺得對商家而言,也是一次很好的改進。一些大家電的品牌,是沒有辦法提前一個月去備貨的,因為他們的東西體積又大,生產線也比較複雜,需要多個上下游的供應商非常緊密地配合才能做到。預售讓用戶少付一點定金,然後等到雙11把尾款付了,廠家只要確認哪些是第一批發貨的就行。商家可以通過預售期的銷量來預判訂單量,不會出太大差錯。

每年各個季度其實都有不同的打折力度,店家自己也有一些促銷方案,但我們依舊選擇堅持參加雙11,是因為它已經完全搶佔了消費者的心智,如果商家要描述一個商品的價格很划算,可能直接就會跟雙11的價格進行對比。

在平臺和消費者雙重期待及壓力之下,部分商家們對於雙11的訴求也開始變得不一樣,比如說有些商家今年的KPI就是想要一個漂亮的流水,有的是想趁熱鬧把品牌介紹給更多消費者,這就需要在營銷端發力。

有些商家會在雙十一期間買各種廣告,站外有投放,在電商領域內同樣會有各種各樣的廣告投放。比較下來,舉個例子,投放電梯廣告可能沒辦法帶來直接的購買轉化,銷售數字上沒有那麼明顯的感知,但電商廣告的反饋更直接,後臺就能看到轉化率,當這個數字沒有那麼好看的時候,有些人可能會心裡一下子失去失衡。但作為商家或者電商運營,你沒有辦法去指責平臺,也沒有辦法去怪消費者不配合,無論是什麼樣的選擇,最重要的事情是當流量進來的時候,你必須要能接得住,在平臺、消費者和自己的利益博弈中,儘量找到最好的那個結果。

幾次踩準營銷風口,才有了銷售額的5倍增長

Kelvin | AMIRO市場負責人

AMIRO品牌成立於2016年,是聚焦於美妝美容儀器的國貨新品牌,經過一年多時間的研發打磨,在2017年的9月正式上線開售。

AMIRO在2017年剛進入市場的時候,產品比較貴,一個智能美妝鏡可能要近一千塊,那一年還不是一個特別消費升級的年代,當時的雙11只做到了100萬銷售額。2018年AMIRO在產品結構上面進行調整,除了高客單價的鏡子,還有中高端的500塊的智能鏡,還有一個200多塊的入門款。

這樣的進步,得益於我們踩準了每一次的營銷節點。近年的營銷流量池一直在變,2015年之前是微博,2015年到2017年是微信公眾號,2018年小紅書、抖音、快手開始爆發,到了今年,bilibli開始有崛起之勢。

在2017年年底剛起來的時候,AMIRO在小紅書做了很多網紅的內容營銷,當時創業公司其實錢也不多,不敢廣撒網,只能挨個去刷,覺得形象好、符合用戶人群定位的女生就去合作。

2017年化妝鏡在天貓還是一個新的類目,沒有任何的排名,也沒有得到任何的重視。到了2018年,化妝鏡的搜索詞基於我們在小紅書的鋪墊,開始慢慢有了曝光度,天貓也意識到美妝工具是一個增長潛力比較高的行業,所以特意設立了一個類目,並讓我們進了主會場。那一年的雙11我們就已經有差不多5倍的增長。

這也多虧了我們在那一年踩中了小紅書這個風口,它上面美妝愛好者居多,然後又是高淨值高收入高消費人群,剛好跟我們產品的社交屬性很像。

同時,AMIRO在2018年5月找了歐陽娜娜進行聯名合作,出了一個“娜比粉”化妝鏡,也經常在她的Vlog裡面露出,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上半年,Vlog又火起來了,AMIRO又一次踩準。

8位商家講述:在雙11賣貨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今年AMIRO的目標是千萬銷售額,其實也是得益於另外一個風口——直播。

2018年的雙11晚會之前,李佳琦跟馬雲做一個比賽賣口紅的直播,也算是他成名作之一,當時直播時放在他倆面前的白色化妝鏡,就是AMIRO。團隊在今年年初就開始去接洽他,讓他來幫AMIRO做直播,之後固定每隔一個季度就會合作一次。

為了踩準每一次風口,我會要求團隊的人包括我自己,什麼APP火就玩什麼,包括之前刷屏的ZAO等等。然後分析是不是我們的目標受眾可能會刷的,他會什麼時候去刷,然後進行倒推,去觸達他們。

基於我們在別的平臺的佈局,今年11月6日天貓有一個智能個護工具日,我們在裡面得到一個比較醒目的海景房資源,海景房的資源是無法花錢購買的,需要基於店鋪自己在雙11的營銷創意玩法,投入的重視程度,對平臺的引流以及銷售額的貢獻度,作為獲取海景房資源的綜合考量標準。所以說,我們在雙11之外要做的努力,要比雙11當天做的努力更多。

這點我也能理解,如果它把海景房給一些小的品牌,給了流量卻沒轉化,豈不是浪費。這個很像超市的貨架,門口的展示位只有那一點地方,在貨架欄,賣得很好的產品,一定會放在與視線平行的位置,賣得越不好越往下面放。

所以我覺得最終在天貓做好,總結起來就一點,還是要在淘系以外的平臺,在整體的營銷引流方面都要做好。如果把天貓比作一個陳列很多產品的展廳,想要讓更多的人來看,不能總靠已經在展廳裡面的人,商家需要做的是通過自己的力量,去外面吸引更多的人進來看展,再通過店鋪裝修陳列、買贈促銷,當場的轉化就會很好。

儘量參加雙11,賣得好店鋪權重提高

Lisa | 某品牌天貓店運營

我們做店鋪運營一般包括前期籌備、預售預熱、正式售賣、覆盤四個階段。我們有一個認知邏輯,就是雙11做的怎麼樣很大程度取決於八九十月份的日銷,所以我們要把平常的銷售額提上去。

因為雙11月銷售其實就是讓更多的流量轉化率提升,但是不可能僅僅通過10月到11月去瘋狂拉新,讓粉絲從觸達到完成購買是有一個鏈路的,最重要的還是前期的曝光,加購物車的數量等。

我們的產品復購率不是很高,但是這種高客單的產品,在大促的時候,就是因為促銷、便宜能夠收割消費者的心智,比如他之前瀏覽、收藏、加入購物車了,可能就是因為價格沒有買,到雙11優惠的時候就會購買。 另外我們也做一些站內站外的營銷投入,平常的曝光越高,雙11爆發的可能性才更大。

8位商家講述:在雙11賣貨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第二個階段就是做預售,先完成商家報名,簽訂相關的協議,因為活動一般要求近90天最低價,所以我們從9月份開始就要保價,不能賣的太低了。我們自己會算到底什麼樣價格是我們能承受的底線,承受不了產品可能就不上架參與上11了。

因為天貓的活動機制特別多,我們需要精細算到哪些營銷玩法會影響到最低價,根據天貓的規則來設置我們的玩法,從而保證我們的價格。

像雙11這樣的資源性傾斜活動,主要是大品牌收割心智,對於沒有品牌的一些小店鋪並沒有太大優勢。我們雖然體量不是很大,但是因為品牌有知名度,有自己的群體,還是會參加雙11,至少不會虧本,起碼比平時強。

我們把雙11看成大促一樣的營銷活動,像我們這種商家需要儘量去參加,如果能在這個活動當中賣的好一些,一個對後續的日銷有幫助,另外如果比競品商家賣得好,店鋪本身的權重就會高一些,未來匹配到平臺免費的流量也會多一些。

雙11平臺資源位太少,中小店鋪得不到支持

筱筱 | 京東酒水商戶負責人

我在京東開了商鋪,主要經營酒水,京東平臺上的B端和C端都在經營,到現在已經6年了。雙11其實不管在京東還是淘寶,我們商家的想法是一樣的,都是希望做到最大力度的促銷。

互聯網時代大多數消費品的價格非常透明,酒水的暴利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做各類促銷價格也壓到極致了。有時候為了引流和留住一些愛好者,部分款基本是虧本的。每年雙11我們會拿一兩款引流產品,體量不是很大,消費者也能撿點漏。

2013年我們第一次參加雙11的時候,因為沒經驗,成交額雖然有400多萬,但因為節奏把握不合理,核算下來虧了20來萬。而且當時備貨不足,物流也跟不上。一般店鋪裡分別設置有利潤較高、較低的產品,還有基本不賺錢引流的產品,最後算一個加權平均來得到平衡。我們當時就是沒有把握好平衡,利潤型產品賣的很少,引流型產品出貨很多,最後一算賬就是虧錢。

後來我們就調整產品的比重,到第二年成交額大約達到了1000萬左右,利潤率也保持在正常水平。

8位商家講述:在雙11賣貨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雙11能增加銷售體量,因為我們商家平時面對的是分散的流量,雙11是一個大的爆發式流量,所有的商家都要想著去蹭流量,去轉化,這是平時要花很大的精力才能達到的效果。

規則上京東和淘寶沒太大區別,也是跨店滿減、津貼、紅包這些。京東雙11上主會場也有考核指標,產品要具備超級性價比才會篩選到,拿到坑位要看銷量來排位。很多能上主會場的都是自營產品,第三方商家比重不會很大,因為自營產品力度更大一些。我們酒類產品也不太合適,我們的重心在年底和中秋節,每年這兩個是最大的活動。

我認為雙11不合理的地方就在於,資源位太少,商家如果活動力度不夠大的話,得不到資源支持,但因為產品屬性不一樣,像我們這樣的品類做不了大的促銷,就會很吃虧。

雙11不適合沒有品牌影響力的中小店鋪

路遙 | 淘寶店主

2016年我們參加雙11並且上了主會場,當時門檻和規則也比較多,跨店滿減,津貼,各種補助,還有隱形紅包,我們也沒算明白哪些優惠到底有多少。開始定價的時候平臺要定近一個月最低價,那個價錢已經比平時低了,我們又出了一個5元無門檻優惠券,還得包郵。

上了主會場以後,平臺給了我們一個坑位,就要參與到賽馬機制裡,我們也不希望好不容易上去了再掉下來。為了保證在賽馬機制中能有不錯的表現,在原來優惠的基礎上我們又推出了前半個小時搶購活動。

另外,雙11的時候我們還要給所有的老顧客發短信提示優惠活動,也花了幾千塊錢。一開始定的價錢其實利潤空間就很小了,再加上種種的規則紅包,原計劃保本,結果那一年成交額30萬,虧了十來萬,加上後來的雙12和年貨價,2016年折算下來虧了20萬左右。整個2017年都在辛辛苦苦直播和經營店鋪來填坑。

8位商家講述:在雙11賣貨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後來我們就決定不再參加雙11了,主要是因為我們不懂運營、不懂規則、沒有專業團隊。我不知道別人是怎麼上了主會場的,反正我們家就是老老實實的虧本做促銷。

其實我們這種初級農產品就不適合去上雙11,因為平時我們就沒有很大的利潤,畢竟初級農產品沒有附加值,有的品牌可以把核桃賣到30-40多一斤,我們兩斤才能達到那個價錢,沒有附加值,沒有IP形象,利潤空間不允許那麼做。

參不參加雙11沒太大區別,就是隨大流

王紅東 | 淘寶店主

我們賣的是雲南土特產品,淘寶店從2013年開的,每年雙11都會參加,但是沒上過主會場。

第一次參加雙11賣了有四五萬塊錢,平時我們一天的銷售額也就幾千,差不多相當於20天的銷量。銷量最高的一次是2014年,當時就抱著拿下常規性的訂單的規劃,準備了20天左右的貨,結果那年分會場也很厲害,就爆單了,那天賣了快3000單。 我們準備的貨不夠,發貨就發了兩個星期,成交額大約15萬。

但折算下來,因為雙11前後就沒有什麼成交額了,即便沒有雙11,我們平時20天的銷量也是那樣。當然,也是因為我們上不了主會場,上主會場的可能一天賣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但是投入也比較大,搞不好就會虧本。

所以我們基本上都沒上過主會場,也沒有虧本過,雙11稍微優惠一下,促使大家囤貨。我覺得上不上都無所謂,而且雙11還挺麻煩,要各種報名,重新做素材做圖片,前面一段時間和後面都很閒,突然那一天又很忙。

8位商家講述:在雙11賣貨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雙11的規則每一年都會變化,我們要重新學習,跨店滿減、津貼、無門檻紅包等種種疊加,太精準的會減幾塊幾毛我們也算不準,反正大概不虧本就行。比如一個單品平時是賣30塊錢,有些會精打細算的人,買幾份、不一起下單,分別享受無門檻紅包,或者換賬號來拍,可能到手就10-15塊錢,還包郵,這種就是虧本的,好在不是所有商品都這樣,能互補一下。

參加雙11活動,對我們店鋪影響不大,不管漲粉還是銷售,都是相當於把我們20天左右的量集中到1天了。但是不參加,心裡還是有點不踏實,生怕落下什麼,就隨波逐流參加一下,也沒啥壞影響。

消費者越來越理性,雙11別指望幹一票就走

金勇 | 藝福堂茶業總經理

每年雙11,我們會根據市場的流量做不同的準備。今年我們在8月就成立了項目組,做了全員動員,打算在去年的基礎上再提升。

跟以往不同的是今年雙11備戰的整體節奏都提前了,總共一百天的時間裡,前60天我們更注重營銷策略,後面40天落實備貨。

藝福堂作為茶類目的商家,日銷已經相對比較穩定。我們有上百萬粉絲和1400萬的購買客戶,應對雙11單日的客流高峰,我們會在前期做老顧客進店引導、預售,同時也會為新客戶做好售前服務,引導他們收藏、加購、領券,雙11當天付款就OK了,我們的策略是把工作做在前面。

從目前的預售看,今年的訂單量比去年好,雖然在消費者宣傳層面大家感覺雙11消費的熱情在下降,但在我看來,消費者只是沒有再去公開曬或者表現什麼了,但他們的購買力和關注度絲毫沒有打折。

8位商家講述:在雙11賣貨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有人說雙11為什麼不能像過去那樣好好打折,非要把規則弄得那麼複雜。其實從整個流程來看,雙11的規則是趨於簡單化的。前期的預售,後期的預熱,前後20天裡,商家可以通過客服聊天小程序、機器人對雙11的優惠規則和購買方式做推送和介紹,讓消費者更加省心和便捷地選購到他們需要的產品。比如藝福堂每年雙11都會出預售的攻略和雙11當天的購買攻略,幫助消費者快速釐清雙11的玩法和遊戲規則,建議消費者雙11買什麼最划算,怎麼買最優惠。

有的商家對雙11的期望值比較大,虧了會有失落感,這其實要看商家對雙11的定位。消費者越來越理性,不要指望幹一票就走。雙11是品牌商家的競技場,每年都會成就新的品牌。商家可以藉助雙11的勢能實現品牌的提升。比如剛上的品牌,需要拉新,折扣力度或其他的資源投入會大一些,短期看盈利不是很大,但通過後期的品牌運營維護,持續給客戶關懷,便可以提升品牌價值。

雙11大促活動的拉新、轉化的能力很強,藉助興趣-認知-購買-忠誠的消費者運營鏈路,我們可以做很多前期傳播和引導,在消費者的整個消費鏈路裡增加品牌曝光和感知。

對於藝福堂來說,則是將雙11作為回饋新老顧客的重要契機。茶作為生活必須品,每天都要喝,雙11就是老顧客囤購口糧茶、新顧客嘗試購買的時機,儘量去滿足新老顧客的多方面的需求。

*題圖來源於視覺中國,文中圖片來源於Pexels。應受訪者要求,李齊、Lisa、筱筱、路遙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