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新一定厭舊?這34座城說NO

每個城市裡

都有一座“不合群”的古建築

在高樓映襯下,在鬧市喧囂裡

它們以古典的造型

在現代化的洪流中亭亭玉立

古今輝映,新舊對比

獨成一派風景

重慶

湖廣會館

喜新一定厌旧?这34座城说NO

重慶湖廣會館位於重慶市渝中區東水門長江邊,系廣東所、禹王宮等清初古建築群及仿古新建築群的統稱,是全國城市中心區最大的古會館建築群。會館群始建於清康熙年間,於清道光和光緒年間重建,距今已有近300年曆史,是清代重慶作為繁華商埠的歷史見證。

江蘇

雞鳴寺

喜新一定厌旧?这34座城说NO

雞鳴寺位於南京市玄武區雞籠山東麓山阜上,始建於西晉,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剎之一,自古有“南朝第一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寺的美譽,是南朝時期中國的佛教中心。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拆去舊屋,擴大規模,重建寺院。朱元璋題額為“雞鳴寺”。後來古寺毀於咸豐戰火,於同治年間重修。

上海

靜安寺

喜新一定厌旧?这34座城说NO

靜安寺,位於上海市靜安區,其歷史相傳最早可追溯至三國孫吳赤烏十年(247年),初名滬瀆重玄寺。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寺從吳淞江畔遷入境內蘆浦沸井浜邊(今南京西路),早於上海建城。靜安寺呈現前寺後塔的格局,是上海最古老的佛寺。寺內藏有八大山人名畫、文徵明真跡《琵琶行》行草長卷等。

天津

解放橋

喜新一定厌旧?这34座城说NO

建於1927年的天津解放橋原名萬國橋,位於天津火車站與解放北路之間的海河上,是一座全鋼結構可開啟的橋樑。1949年,天津解放後此橋正式更名為“解放橋”,並沿用至今。它不僅是天津的標誌性建築物之一,也是連接河北、河東、和平三區,溝通天津站地區的樞紐橋樑。

河北

叢臺

喜新一定厌旧?这34座城说NO

叢臺是邯鄲市的象徵,相傳始建於戰國趙武靈王時期,是趙王檢閱軍隊與觀賞歌舞之地,古稱"武靈叢臺"。顏師古《漢書注》稱,因樓榭臺閣眾多而"連聚非一",故名"叢臺"。它結構嚴謹,裝飾精妙,名揚列國。現存古臺雄偉壯觀,是明清以來的修復建築,雖已非原初之貌,但仍不失古典亭榭的獨特風格。

山西

大同城牆

喜新一定厌旧?这34座城说NO

大同歷史悠久,早在作為北魏拓跋氏的都城的時候,就已經修築有規模宏大的城池。現存城牆是明代大將軍徐達在前代舊城基礎上於明洪武五年增築起來的。其上建有主城門和陽、永泰、清遠、武定四座,也有護城河、吊橋、城樓、箭樓、望樓、角樓等一系列軍事設施,是我國現存相當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築。

北京

雍和宮

喜新一定厌旧?这34座城说NO

雍和宮位於北京市區東北角,由三座精緻的牌坊和五進宏偉的大殿組成。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賜予四子雍親王,稱雍親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為行宮,稱雍和宮。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宮被改作喇嘛廟,成為清政府

掌管全國藏傳佛教事務的中心。

遼寧

瀋陽故宮

喜新一定厌旧?这34座城说NO

瀋陽故宮位於遼寧省瀋陽市中心,是中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築群之一,又稱盛京皇宮,為清朝初期的皇宮。瀋陽故宮始建於努爾哈赤時期的1625年,建成於皇太極時期的1636年。後經康熙、乾隆時期的改建、增建,形成了今日有宮殿亭臺樓閣齋堂等建築100餘座、500餘間,佔地面積達6萬平方米的格局面貌。

吉林

偽滿洲國國務院舊址

喜新一定厌旧?这34座城说NO

偽滿洲國國務院舊址是偽八大部建築群中的主要建築,位於長春市新民大街2號,始建於1933年,建成於1936年,現為吉林大學醫學院基礎教學樓。其外形與同時期日本國會大廈具有類似風格,整個建築物呈“山”字形,塔式屋頂,屋頂葺以煙色琉璃瓦,富有威儀莊嚴的造型美感。

黑龍江

聖·索菲亞教堂

喜新一定厌旧?这34座城说NO

聖·索菲亞教堂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最初為沙俄軍隊修建中東鐵路時修建的一座隨軍教堂,經數次改建,成為今天哈爾濱的標誌性建築。教堂建築呈希臘十字方式佈置,既有拜占庭建築風格特點,又有俄羅斯傳統的“帳篷頂”、“洋蔥頭”造型。

安徽

逍遙津公園

喜新一定厌旧?这34座城说NO

建國以後開闢的合肥逍遙津公園,古為洲水渡口,因三國古戰場"逍遙津"而得名。園內仿古建築林立,是城市水泥森林中的一處靜謐風景。而在公園南部,有一座始建於南朝梁時的明教寺,原址是三國時期曹操所築的教弩臺,俗稱“曹操點將臺”。它是江淮著名勝跡,是合肥最大、最古老的佛教寺院,見證了南朝至民國時期中國江淮佛教文化的發展變化。

浙江

雷峰塔

喜新一定厌旧?这34座城说NO

雷峰塔位於浙江省會杭州市西湖風景區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初建於公元977年,是吳越忠懿王錢弘俶為供奉佛螺髻發舍利而建。中國民間故事《白蛇傳》中,法海和尚騙許仙至金山,白娘子水漫金山救許仙,被法海鎮在雷峰塔下。舊雷峰塔已於1924年倒塌,後重建,新建的雷峰塔為中國首座彩色銅雕寶塔。

福建

三坊七巷

喜新一定厌旧?这34座城说NO

三坊七巷是福州老城區經歷了建國後的拆遷建設後僅存下來的一部分,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它自晉、唐形成起,便是貴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國走向輝煌。區域內現存古民居約有270座,有159處被列入保護建築。這裡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國都市僅存的一塊“裡坊制度活化石”。

江西

滕王閣

喜新一定厌旧?这34座城说NO

滕王閣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始建於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後世。滕王閣與黃鶴樓、岳陽樓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歷史上的滕王閣先後共重建達29次之多,屢毀屢建。

山東

大明湖公園

喜新一定厌旧?这34座城说NO

濟南大明湖一帶歷代建築甚多,素有“一閣、三園、三樓、四祠、六島、七橋、十亭”之說,造型精美,各具特色。其中最著名的有:歷下亭、匯波樓、北極閣、鐵公祠等。07年大明湖擴建工程中在舊址上重建的超然樓,成為大明湖上最醒目的景觀。

河南

二七紀念塔

喜新一定厌旧?这34座城说NO

二七紀念塔全稱鄭州二七大罷工紀念塔,是一座仿古聯體雙塔。它為紀念1923年2月7日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而修建,是中國最年輕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七紀念塔建於1971年,距今有四十七年的歷史)。

二七塔由綠色琉璃瓦覆頂,塔頂建有鐘樓,整點報時演奏《東方紅》樂曲,鐘樓上高矗一枚紅五星。

湖北

黃鶴樓

喜新一定厌旧?这34座城说NO

攝影 / 李聿洪

黃鶴樓位於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景“之稱。十多萬塊黃色琉璃瓦搭建成華麗的屋面,交錯重疊,翹角飛舉,與山腳下的武漢長江大橋交相輝映。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代,後屢建屢廢,僅在明清兩代就被毀7次、重建和維修了10次。今天的黃鶴樓落成於

1985年,主樓以清同治樓為藍本建成。

湖南

天心閣

喜新一定厌旧?这34座城说NO

天心閣位於湖南省長沙市中心地區東南角的古城牆上,是長沙古城的一座城樓,原名“天星閣”,因按星宿分野,“天星閣”正對應天上“長沙星”而得名。天心閣可能始建於明末,清乾隆年間重修,抗戰期間因文夕大火燒燬,

1983年得到重建。它自古被視為長沙的標誌,素有“瀟湘古閣,秦漢名城”之美譽。

海南

五公祠

喜新一定厌旧?这34座城说NO

五公祠位於海南海口,為一組古建築群的統稱。它始建於明萬曆年間,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重修,後又多次修繕,屹立至今。“五公”是指唐宋兩代被朝廷貶低來海南的五位歷史名臣,即唐朝宰相李德裕、宋朝宰相李綱、趙鼎及大學士李光、胡銓。他們萬里投荒,不易其志,為小島的發展做出了不朽的貢獻,為此海南人民建祠祭祀他們。

四川

大慈寺

喜新一定厌旧?这34座城说NO

大慈寺也叫古大聖慈寺,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始建於魏、晉,極盛於唐、宋,被譽為“震旦第一叢林”。公元622年玄奘年滿二十歲,正式在此寺受戒,唐玄宗曾賜額“敕建大聖慈寺”。它歷經興廢,多次毀於兵火,現存諸殿為清順治至同治年間陸續重建。今天的大慈寺緊臨繁華的春熙路商圈,門外雖喧囂不絕於耳,但寺內卻清幽肅靜,香菸繚繞。

雲南

金馬碧雞坊

喜新一定厌旧?这34座城说NO

金馬碧雞坊位於昆明市中心,高12米,寬18米,東坊臨金馬山而名為金馬坊,西坊靠碧雞山而名為碧雞坊。它始建於明朝宣德年間,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歷史。原“金馬碧雞坊”不幸於10年動亂中被拆毀,現有的"金馬碧雞坊"是1998年在原址按原貌重建的。

陝西

大雁塔

喜新一定厌旧?这34座城说NO

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為保存由天竺經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其層數經數次變更固定為現在的七層。大雁塔作為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種古印度佛寺的建築形式隨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華夏文化的證據。

貴州

甲秀樓

喜新一定厌旧?这34座城说NO

甲秀樓位於貴陽城南的南明河上,以河中一塊巨石為基而建。它始建於明朝,名曰“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後樓毀重建,改名“來鳳閣”。清代甲秀樓多次重修,並恢復原名,現存建築是宣統元年(1909年)重建的。甲秀樓上下三層,白石為欄,層層收進,樓側由石拱“浮玉橋”連接南明河兩岸。

寧夏

承天寺塔

喜新一定厌旧?这34座城说NO

圖片來自 寧夏旅遊

銀川古城西南部,有一座寺院叫承天寺,寺中有一座聳立雲端的八角十一層樓閣式磚塔,承天寺塔,人稱“西塔”。據文獻記載,承天寺塔始建於西夏天祜垂聖元年(公元1050年),是西夏皇帝李諒祚之母為祈佑其子龍運長久而建造的。現存塔體由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重修而來,保留了原西夏佛塔的基本形制。

甘肅

黃河鐵橋

喜新一定厌旧?这34座城说NO

黃河鐵橋位於蘭州城北的白塔山下、金城關前,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是蘭州市內標誌性建築之一。它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7年),洋務的興起,為建設黃河鐵橋提供了歷史契機。藉助德國的材料與技術,鐵橋於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建成,屹立至今。

青海

南禪寺

喜新一定厌旧?这34座城说NO

西寧南禪寺位於青海省西寧市鳳凰山麓。北宋時在鳳凰山已建有寺院,明永樂八年(1410年)形成一定規模,後因戰亂部分殿宇被毀,在清光緒年間得到重建。這個以關帝廟為中心的建築群,是本地及周邊地區漢傳佛教信徒(淨土宗派)進行宗教活動的重要場所,也是青海省歷史最古老的漢傳佛教寺院。

內蒙古

大召寺

喜新一定厌旧?这34座城说NO

大召寺是中國內蒙古呼和浩特玉泉區南部的一座大藏傳佛教寺院,由明代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首領阿拉坦汗於明萬曆七年(公元1579年)主持創建,是呼和浩特最早興建的喇嘛教寺院。大召寺大殿為常見的藏漢式喇嘛廟形制,其餘部分則是依照傳統中式廟宇的式樣而建,無數珍貴的造像和壁畫雜處其間。

新疆

紅山鎮龍塔

喜新一定厌旧?这34座城说NO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烏魯木齊最高軍政長官尚安在紅山和雅瑪裡克山的頂端各建了一座青磚實心塔,名曰“鎮龍寶塔”。此塔高10.5米,結構嚴謹,造型美觀。200多年來,經歷了塞外風雪侵襲和多次地震搖撼,鎮龍塔依然完好,巍然屹立於烏市紅山之上。

廣東

大佛寺

喜新一定厌旧?这34座城说NO

廣州大佛寺始建於南漢(公元917-971),又名新藏寺,為南漢王劉龑上應天上二十八宿而建。明代時擴建為龍藏寺,後改為巡按公署。清順治元年(1649)公署毀於火,平南王尚可喜於康熙二年春,自捐王俸,仿京師官廟制式,兼具嶺南地方風格,重建殿宇。

廣西

靖江王城

喜新一定厌旧?这34座城说NO

靖江王城坐落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灕江西岸,是明朝藩王靖江王朱守謙的藩王府,始建於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歷時二十年建成,外圍有國內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城牆。整個王城採取嚴格的中軸對稱,依“左祖右社、前朝後寢”的佈局方式營造。由於它地處桂林市中心地帶,因而有“閱盡王城知桂林”之說。

西藏

大昭寺

喜新一定厌旧?这34座城说NO

大昭寺位於拉薩老城區的中心,始建於七世紀,是西藏現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築,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結構建築。它不僅開創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廟市局規式,還是西藏佛事活動的中心,“金瓶掣籤”等重大儀式曾在這裡舉辦,藏民的轉經儀式也圍繞大昭寺進行。

臺灣

臺北府城北門

喜新一定厌旧?这34座城说NO

臺北府城,指臺灣在清治時代後期於臺北大稻埕與艋舺兩地之間所構築、面積達1.4平方公里的城廓。北門,正式名稱為承恩門,取意“承接天恩”之意,為臺北府城的正門。它坐落於現今臺北市中正區,落成於清光緒十年(1884年),為臺北府城五大城門中唯一完整保持建城時代原貌者。

香港

文武廟

喜新一定厌旧?这34座城说NO

文武廟位於香港上環荷李活道,約於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至清同治元年(1862)期間落成,是香港殖民地時期最早興建的中式廟宇之一。文武廟由文武廟、列聖宮和公所三幢建築物組成,其中文武廟主要為供奉文昌及武帝。文武廟反映了昔日香港華人的社會組織和宗教習俗,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社會意義。

澳門

大三巴牌坊

喜新一定厌旧?这34座城说NO

四百多年前侵佔澳門的葡萄牙人,把天主教傳播到此地,在1637年建成了兼具東西方風格的聖保祿教堂。澳門大三巴牌坊為聖保祿教堂的遺址,“三巴”即“聖保祿”的粵語音譯。該教堂始先後經歷3次大火,屢焚屢建,直至1835年,一場大火將其燒得只剩下教堂正門前壁,因形似中國傳統牌坊而得名“大三巴牌坊”。

這些棲身城市中心的古建築

縱使歷經無數次修葺、重建、遷移

仍寄託著市民守護歷史的願景

那舊日的榮光

從水泥森林的罅隙中灑向大地

生長出一段段城市的記憶

話題

你還知道哪些特立獨行的古建築?

- END -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網絡

別錯過

喜新一定厌旧?这34座城说NO

在好奇寶寶眼裡,各省是什麼模樣

大地上的眼影盤

口口聲聲說愛我,卻認不出我

三疊字,漢字中的華夏風物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