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宮廷畫師筆下的圓明園勝景,原來萬園之園不是浪得虛名


圓明園位於北京西北郊。原為清代的皇家御苑。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八年,到清乾隆九年基本建成。此後的嘉慶、道光、咸豐三代屢有修繕擴建,歷時150多年。全園佔地5200餘畝,方圓20多華里。全園建築總面積超過故宮。人們習慣上所稱的圓明園

實際上是圓明、長春、綺春三園的總稱,佔地甚廣。圓明園是一座水景園,水面佔全園面積一半以上。在山環水繞之中,分佈著145處景觀,有些景觀的命名,直接以水為主題。

“平湖秋月”“蘇堤春曉”“三潭印月”“麴院風荷”,都來自於杭州的西湖十景。還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廬山的“西峰秀色”,仿獅子林的“疊石迷宮”,仿瞻園的“茹園”,仿孤山放鶴亭的“招鶴蹬”等等,彙集了天下勝景和名園精華。

在圓明園的鼎盛時期,這裡既是具有空前規模的皇家園林,又是清代皇帝發號施令、行使權力的統治中心。從康熙到咸豐,6個皇帝每年總有三四個月在此居住,並處理政務和進行各種政治活動。

當年的大宮門兩旁,曾設置了內閣、六部、軍機處等中央政府部門的辦公處。在西北面的一片廢墟殘跡中,仍能尋找到幾組規模宏大的宮殿遺址。有上朝聽政的“正大光明殿”、舉行盛大宴會的“九洲清宴”、供奉歷代清帝影像和祭祀用的“安佑宮”和藏書樓“文源閣”等等。

在建築藝術上,圓明園還形成了一種中西合璧的獨特風格。長春園的北端,原建有一組園林化的歐洲式宮苑,其中有座“西洋樓”,由意大利傳教士、畫家郎世寧等外國專家設計,創建於清乾隆12年至24年,建築用料大量是精雕細刻的石材,主要景區裝置了多種形式的水池和機關噴泉。

園路鋪飾、綠籬修剪,以及圍牆、石雕、銅像等都具有西方特色,但樓頂卻鋪上了中國特有的琉璃瓦,牆壁上鑲嵌著琉璃磚,同時採用了中國傳統的迭石技術和磚雕工藝。這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唯一的一處兼有東西方風格的園林建築群。園內還收藏了極為豐富的舉國珍寶、稀世文物,堪稱是東方文化藝術寶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