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的青少年有抑郁倾向,其实他们都不想死,是父母们逼的

点个关注,每日趣看心理看八卦,学习心理干货。每次你迷茫的时候我都在。

也许,你觉得抑郁症、自杀距离我们、距离自己的孩子很远很远。

也许,你觉得那些人没有什么困难,衣食无忧,可他们却在相约赴死。

儿基会和世卫组织联合发布一组令人担忧的数据:目前全球12亿10至19岁青少年群体中,约20%存在心理健康问题;10至19岁青少年群体遭受的疾病和伤害中,约16%由心理健康问题引发;在中低收入国家,10至19岁青少年中约15%曾有过自杀念头。

在15至19岁的青少年群体中,自杀已经成为第二大死亡原因。

20%的青少年有抑郁倾向,其实他们都不想死,是父母们逼的

胡立明是一位父亲,前不久刚失去了他21岁的儿子胡佳。

胡佳自己经营着淘宝店铺,家境不错,每天他都会对女朋友说“爱你,宝宝”。看起来,正常无比。却没有人知道,他其实是一名抑郁症患者。

走的那天,父亲在厨房做着晚餐,他洗了个澡,喷了点香水说要出门。父亲还调侃他,你一个男孩子,还把自己弄得香香的。

这是父子的最后一面,三天后,父亲接到了儿子烧炭自杀的死讯。

20%的青少年有抑郁倾向,其实他们都不想死,是父母们逼的

为了走进儿子死前的内心世界,胡立明打开儿子的手机,发现了儿子死前几天,加入了一个“约死群”,几个人相约赴死。看到这些孩子,再想想自己的孩子,为了救赎,为了给自己内心一点安慰,他成为了这个“约死群”里的一个特殊的存在——劝生者。

这些孩子走上绝路的原因各不相同:

  • 有一个孩子,网贷欠款三万,他觉得那就是压死他的稻草;
  • 有一个孩子,是富二代拥有两辆上百万的跑车,却一心求死。

当你深入了解这些孩子的内心后,你才意识到,自杀,不是“想不开”这么简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觉得难以度过的鸿沟,每个人都找不到生存的意义。

20%的青少年有抑郁倾向,其实他们都不想死,是父母们逼的

那个所谓的好孩子,已经得了“空心病”

这些“约死”的孩子,压力来源不同,但是相同的是,他们大多数都患有抑郁症。

  • “我们这么努力的给他最好的,他抑郁什么?”
  • “就是生活的太安逸了,衣食无忧的还抑郁?”
  • “小孩子哪有那么多想不开的事情,就是太闲了”

多少人,有这样的想法。可是,这些话在抑郁症人的那里,就像是被侮辱被凌迟。不了解抑郁症的人,也许以为抑郁症都是面带憔悴,形容枯槁,蓬头垢面,眼里无神。其实并不是,他们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那些“正常”人。他们笑着抑郁,因为这个世界对抑郁症的偏见太多。

我国卫生部的调研数据显示: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的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有约3000万人。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

这些孩子,也许看起来是好孩子,成绩优异,乖巧懂事,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可是,他们却得了“空心病”。

北京大学副教授、临床心理学博士徐凯文教授给出过一组数据:

  • 30.4%的北大新生认为学习没有意义,
  • 40.4%的学生认为人活着没有意义。
20%的青少年有抑郁倾向,其实他们都不想死,是父母们逼的

北大学子,天之骄子,却有进一半的学生认为,人生是没有意义的。

“空心病”有一个更形象的说法,叫做“价值观缺陷所致心理障碍”。换句话说,这些孩子的价值观是有缺陷的,他们找不到生存的意义。

我们告诉孩子,要考第一名。哪怕他们考了第一名,然后呢?我们告诉孩子, 考上大学他们就自由了。难道,考上大学就是人生的终极追求了吗?

20%的青少年有抑郁倾向,其实他们都不想死,是父母们逼的

成绩好,工作好,才算是成功,可这世上哪有那么多事随人愿?武志红说:一个人的攻击性,如果不向外释放的话,就会转向攻击自己,没有第三个出口。

那些孩子,经历挫折后的无助,都化成了对自己的怀疑。

这些“挫折”可能是一次没考好,一次被老师批评,一次小小的创业失败……

我国青少年自杀率逐年飙升,不是这一届孩子禁不起打击,而是他们的攻击性都给了自己。现在家长们关心孩子成功、成绩的太多了,可关心他们心理健康的,太少太少,仿佛孩子的世界,是没有忧愁的。

20%的青少年有抑郁倾向,其实他们都不想死,是父母们逼的


你嘴上的爱,其实是变相控制

回想一下,自己青春年少的时候,是不是有很多那个时候觉得,过不去的坎,是不是也有过觉得人生无趣,还是一死了之的想法?你有过的无助,孩子正在经历。

最好的爱,是看得见孩子的需求

如果一个耄耋老人有了轻生的念头,你告诉他生活还有很多美好的时候,他会有很多回忆。最怕的是,你对一个没有经历过世事的孩子,说人生还有无限可能的时候,他们根本看不到任何光亮。时代在进步,吃穿不愁早就不是人类的终极追求。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比给他买新衣服重要

❂不情绪绑架

成年人有坏情绪,孩子自然也会。我们可以喝顿小酒,找朋友倾诉发泄一下,可孩子却不能。他们更多的,是接收到反驳的信号后,把坏情绪挤压在心理。

抱抱他,告诉他可以在妈妈的怀里哭一会,哭完了如果愿意的话,跟妈妈说说发生了什么事。

❂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

肯定与否定,一字之差,但是给一个人带来的却是颠覆性的改变。

日本的一档节目中,做了一个“被夸50天”的实验。不减肥,不整形,全靠心理暗示,她们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一开始,这些女孩也觉得这些夸奖很假,可慢慢的,她愿意去接受,也让自己变得更好。50天后,她真的变成了一个浑身散发着自信的可爱女孩。把一个心理自卑的人,变成一个阳光自信的人,认可、接纳、赞美,就够了。

20%的青少年有抑郁倾向,其实他们都不想死,是父母们逼的

❂真真正正的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为什么要强调“真真正正”?因为很多人以为,让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衣服,选择可以晚点睡觉就是尊重。其实不然,真正的尊重是多方面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数据,全世界青少年健康心理疾病发病率在20%左右,也就是每五个孩子,就有一个有心理健康问题。不要觉得小孩子没什么烦心事,一个年龄有一个年龄的困扰,孩子的焦虑,不比我们少。


最劲爆文


点个关注,每日趣看心理看八卦,学习心理干货。每次你迷茫的时候我都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