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少女”就是個偽命題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少女感”

成了讚美女性的最高詞彙。

女明星不用說了,全部都走少女人設;而我們普通人,如果聽到別人誇自己有少女感,嘴上“哪裡哪裡”,心裡恨不得360度旋轉跳躍不停歇。

在知乎搜“少女感”,熱度第一的問題是——如何擁有少女感?

“中年少女”就是個偽命題

“桃花妝”、“百褶裙”、“oversize”、“羊毛卷”……女人們嘴上說著“不適合自己”,身體卻很誠實,眼看滿大街的“少女裝扮”,堪稱大型真香現場。

毫不誇張地說,“少女感”已經成為繼“買包”、“減肥”之後,二十一世紀女性的第三大執念。



什麼是少女感?

什麼是“少女感”?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種答案。

但通過朋友圈我們發現,大部分人追求的只是“看起來年輕”而已,通過現代技術並不難實現。

“少女感”不同,它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氣質,無法人造,也因此變得稀缺。

近日,“李小璐事件”發酵。視頻中的她大玩手指舞、親親、摸下巴……不羈的眼神、歡快的舞姿、談情說愛的狀態,完全不像一個38歲孩子上小學的媽。

“中年少女”就是個偽命題

不少同齡人一邊戴著道德的眼鏡吐槽“不要臉”,一邊從生物的本能感嘆“李小璐才是真·少女啊”

自由任性、不用對生活負責,這種無拘無束的感覺像極了每個人的少女時代。

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人到中年依然能少女”

李小璐除了這次事件和一些緋聞,生活幾乎不曾對她下過手。

出生於藝術世家,17歲拿到金馬獎影后,31歲結婚生子。令人羨慕的成就,顧家愛她的老公,可愛的女兒,她的起點就是大部分人的終點。

另一個被公認具有“少女感”的許晴也是如此。

“中年少女”就是個偽命題

出生于軍人世家,從小就在大院裡長大,家裡的親戚都是政府人員,顯赫的家世讓許晴在娛樂圈裡順風順水,一輩子活得像一個小公主一樣精緻。

因此,她才能在五十歲生日時寫下這樣一段看起來很幼稚的話,

“二十歲的我像一個十歲的小孩,別人眼中的我優秀、幸運。而我只是乖乖完成作業而已。

三十歲的我度過了本該在十五歲青春期時經歷的迷茫和小慌張:生氣就撂挑子,委屈了就哇哇哭。

我在四十歲時才體驗到了二十歲時要離開學校踏入社會時的勇氣。

今天我五十了,我的人生多了一份二十五歲的篤定、坦然與擔當。”

我身邊也有一個這樣的朋友,今年32歲,看上去比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還要年輕。

當被問到如何保持少女感,她笑著說,“生活中沒什麼大挫折,我做的任何決定爸媽都無條件地支持我”。

她的爸爸原來是醫生,後來下海在當地經營著小有名氣的公司,媽媽是大學老師。從國外留學回來她就一直沒有工作過,她的任務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周遊世界。

總結起來我們發現,這些人到中年依然有“少女感”的人,都有共同的特點:



姣好的容貌和身材、優渥的家庭條件、順遂的人生,她們的背後早有人替她擋住了風風雨雨,她們的少女感好像與生俱來。

但對於普通人來說,僅僅擁有其中一個都要付出全力。



中年無少女

就拿發朋友圈來說,有人說

“中年婦女正在從朋友圈消失”。別說少女般精修濾鏡後美美的大頭照,這屆中年婦女連娃都懶得曬了。

不是沒有社交需求,而是花時間精力去維護“人設”,實在太累了。

中年婦女的朋友圈是熟人社交,即便因工作或其他事情闖入幾個陌生人,也會在3秒之內被分組屏蔽掉。

朋友圈裡的人基本是三代之內的親友、從小到大的同學、共事過的同事以及認識超過十年的朋友,都知道彼此的半斤八兩,本人長什麼樣、年薪範圍多少、老公怎麼找的、孩子多熊……即便一時興起發了朋友圈,收到的不一定是點贊還是拆穿。

“中年少女”就是個偽命題

於是,好好的一個少女自拍,變成了大型翻車現場。

除了朋友圈,生活中的中年婦女要想少女一下也很難。

生娃前,想的是做個年輕漂亮人人羨慕的“辣媽”,抱娃必須是維多利亞那種單手拖著娃放胯骨軸上凹造型;

生娃後,成了進門鴨嘴夾、出門雙肩包、一雙平底鞋隨時拎起娃暴走的“邋媽”。

生娃前,跟老公保證一定不會因為有娃就忽略了他,自己永遠是他的小甜甜;

生娃後,老公成了最沒用的嬰兒用品,自己變成舔著肚子、雙手叉腰、隨時噴火的牛夫人。

好不容易等娃大了,精心安排了浪漫親子旅行。

穿上少女系流蘇連衣裙,塗上最新色號的口紅,幻想著在佛羅倫薩小鎮喝一杯悠閒的下午茶,配上一份黑松露甜點……

一切的一切都被旅途中娃暈車後的嘔吐物和睏覺時的哇哇大哭打回原形。

這時,中年婦女能做的就是在心裡默唸:親生的親生的,並在適當的時機衝著娃爹優雅地發飆。

如果說這些只是中年婦女生活中苦中帶甜的小插曲,那孩子生病、父母年邁、中年失業才是讓人一夜成熟的真挑戰。

“陳姐這幾天怎麼沒來呢?”

“孩子住院了”

“媽媽做手術”

“人力找她談話”

任何一項對一邊上班一邊顧家的中年婦女都是致命打擊。

抱起磚就無法顧家,放下磚就無法養家,是從少女到中年,社會給女人們上的最現實的一課。



“中年少女”就是個偽命題

哪有什麼“中年少女”,“女戰士”才是你的宿命



人到中年為什麼不能有少女感?事實上,殺死“中年少女”的不是年齡,不是打扮,而是生活中雞零狗碎的煙火氣。

如今被人嘲笑揮斥方遒、精明世故、一點就著的“大媽”們,曾經也是嚮往愛情、天真明媚、內心柔軟的少女。

當她們轉變人設,成為了妻子、母親、兒媳、職場媽媽後,被生活一層層包漿,最終盤成了“24K黃金中年女戰士”

每一箇中年女戰士都自帶buff,從通下水管到修煤氣灶,從輔導作業到智鬥小三,從日常生活到心理生理,沒有她們搞不定。

在她們看來,那些喝水都找人幫忙擰瓶蓋的“少女”都是包子,電視劇裡活不過兩集。

生活裡,只有強一點、更強一點,才能保持獨立,不被他人左右。

需要承認的是,人到中年確實跟“少女感”無緣,可沒有少女感,就不美麗嗎?

也未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