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經常哭,好處多多!爸媽要學會聽懂寶寶的哭鬧

嬰兒啼哭常令初為父母者焦急而無措。但研究顯示,嬰兒啼哭多為正常生長髮育行為,僅極小部分因病症引發。

過去30年,兒科專家開展了大量有關嬰幼兒啼哭的研究,發現嬰兒在出生之前就開始練習啼哭,啼哭可謂新生兒為適應宮外陌生環境的自我調整。在出生的頭幾個星期,嬰兒啼哭頻率會穩步增加,出生2個月時是啼哭發生的高峰期,到3~4個月後,啼哭會有不同程度的減少。

哭哭,好處多多

啼哭是嬰兒發育過程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在其未能說話之前與父母或周圍進行情感交流的一種方式,如感情無法表達,能力無法得到鍛鍊,智力也難以發展。啼哭是一項運動,醫學專家認為,啼哭能增加孩子的肺活量,促進呼吸系統的發育,對嬰兒來說是最好的運動方式,在啼哭聲中,孩子的聲帶和咽喉得到良好的發育。啼哭也是一種宣洩,通過哭訴,可發洩心中的憂憤,排洩體內某些有害物質,從而有益於大腦和心臟健康。

寶寶經常哭,好處多多!爸媽要學會聽懂寶寶的哭鬧

讀懂啼哭的本質

常言道:“葫蘆吊大,孩子哭大。”經驗告訴我們,適當地讓孩子哭一哭,對孩子的發育成長有利。但許多年輕的父母對嬰兒的哭鬧卻不知所措,不同的哭聲代表嬰兒不同的心聲,年輕的父母要學會聆聽。專家認為,哭是嬰兒的“第一語言”。嬰兒的哭聲代表著多層面的信息,可以表達嬰兒的生理需求、心理反應和病理狀況等。因此,嬰兒的哭可分為生理需求的哭、心理需求的哭和病理狀況的哭三種類型。

生理需求最常見

一般來講,正常的嬰兒哭聲響亮,回聲通暢,面色紅潤。若伴兩手舞動,蹬足有力,搖頭尋食,當一接觸乳頭,得到滿足,哭聲會立即停止,這是飢餓性的哭鬧。也有些哭鬧是護理不當造成的,如室溫過高,包裹太熱、太冷、太緊,臥位不適,口渴,尿布溼等,這時,嬰兒在哭吵的同時,還有不斷地扭動軀體的現象。此外,擾亂嬰兒養成的睡眠規律,不適當地添加輔食,使腸子蠕動增大,大便次數增多等,都會引起嬰兒哭鬧。但只要不適得到糾正,一般嬰兒會停止哭鬧。

寶寶經常哭,好處多多!爸媽要學會聽懂寶寶的哭鬧

心理需求莫忽視

有些嬰兒由於性格比較敏感或堅持度高、適應性差而容易受驚嚇。心理需求的哭聲比較小,有時還會盯著大人或伸出雙手,就表示他只想要抱抱,想要有人陪他玩,這時只要逗著他玩就可以了。嬰兒3~6個月會開始熟悉親近的人,高興就笑,不高興就哭。6個月以後四肢控制更成熟,許多生理需要就不必藉助哭來表示了,因此表達情緒的哭泣比重增加。不滿、失望、害怕、生氣、挫折感等,都是哭泣的原因。大人的擁抱能讓嬰兒感到滿足與憐憫。所以,母親應該在嬰兒2歲前多抱抱他,讓孩子感到關愛,這有益於其日後的情緒發展。

病理狀況多觀察

有不少哭鬧是由疾病引起的,譬如:頭面部奶痤(溼疹),因奇癢難忍而扭頭哭吵;牽拉耳朵就哭,耳道口紅腫,可能外耳道生癤或患上了中耳炎;發燒時的哭吵常伴厭食;一含奶頭就哭,不肯吞嚥,多由口腔潰瘍或鵝口瘡疼痛引起;上呼吸道感染鼻塞時,因影響吸吮而一會兒吸,一會兒哭;夜間睡眠不安、易驚、多哭、多汗,常見於佝僂病,同時也需注意肛門口或女嬰外陰部是否有蟯蟲感染,尤其是對剛學走路穿開襠褲的嬰兒;突然劇烈哭鬧持續不停,要解開尿布檢查有否疝氣嵌頓;換尿布,上提兩足時即哭,尤其是未滿月的新生兒,需注意背臀部皮膚有無皮下壞疽;接受臀部肌肉注射的小兒,要檢查其肌肉注射部位有無感染……如出現以上這些哭鬧,應及時抱孩子上醫院看醫生。

寶寶經常哭,好處多多!爸媽要學會聽懂寶寶的哭鬧

貼心小建議

首先要消除引起哭鬧的環境因素,如嘈雜的聲音、過強的光線等,改變環境或更換保姆等。一要注意保姆不能更換太勤,因為小寶寶對長期與之接觸的人有一個適應過程,在這個適應過程中,很容易引起他的情緒波動。二要注意在護理寶寶的時候,動作要輕柔,態度和藹,面帶微笑,不要將自己不愉快的心情帶給小寶寶。

此外,哭鬧厲害時,可將小寶寶抱起來,或放在搖籃內輕搖,可以放些輕柔、舒緩的音樂,也可給他洗個熱水澡、做做按摩,或給他喜愛的玩具,媽媽哺乳也會使他感到安全、舒適。切不可將小寶寶放在床上任其哭鬧,不予理睬,或強行止哭,否則,一可引起寶寶意外,二可引起寶寶腸脹氣,不得不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