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德軍“半履帶裝甲車”種類繁多,在現代戰場上也不過時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德國陸軍以銳不可當的“鋼鐵洪流”席捲大半個歐洲,而在這些鋼鐵洪流中,除了坦克外,成就德國陸軍威名的重要因素之一還有:型號眾多的半履帶軍用車輛。

納粹德軍“半履帶裝甲車”種類繁多,在現代戰場上也不過時

德國人在二戰爆發前,其實就熱衷於半履帶式裝甲車的研製,1930年代就先後研製出1t、3t、8t、12t、18t、24t等多種型號的半履帶式車輛,並以HK系列命名。

其中一款小型的半履帶式車被命名為HK100型,由德國兵器局第6科負責研製,他們研發目的是裝備給傘兵部隊一種能空運的半履帶式車輛。

HK100型研製工作於1939年開始,在研製過程中,參考了奧地利的輕型半履帶式車輛,研製工作進展很快,1940年初就製成了樣車,年內共製成了70輛試生產型車,並進行了廣泛試驗。

納粹德軍“半履帶裝甲車”種類繁多,在現代戰場上也不過時

這種小型半履帶摩托車定型後正式命名為Sdkfz.2,而其後用在實戰上受到廣大的好評,尤其是德國的“綠色惡魔”傘兵部隊,因其需攜帶一些較重的裝備實施機動,Sdkfz.2十分對他們的胃口,在山地部隊裡也常常可以看到它的蹤跡,後來部分Sdkfz.2轉用為拖行各型飛機的曳引車。

當然了,除了小型半履帶車外,德軍還大量研發了中大型半履帶車輛。在1941年入侵蘇聯後,德軍的補給線深受蘇聯冬天受帶來的問題困擾。補給車輛經常被雪堆和泥濘困住而進退不得,造成前線補給困難甚至影響戰果。因此要求一款新的車種的呼聲四起,而SdKfz 4便在這時被生產出來。

納粹德軍“半履帶裝甲車”種類繁多,在現代戰場上也不過時

至1944年SdKfz 4總共生產了22500輛,到了戰爭後期,部分Sdkfz 4半履帶車又被安裝上了15毫米口徑Panzerwerfer 42 火箭發射器,並命名為 SdKfz 4/1,但只生產大約300輛,而且車速最高只有每小時25公里。

德國國防軍和武裝黨衛隊使用的一款18噸重的牽引車。SdKfz 9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半履帶牽引車,已經成為陸軍的主力車輛,能夠運送小型坦克,或直接牽引中型坦克。隨著重型坦克大量投入,SdKfz 9的牽引動力明顯不足。SdKfz 9從1938年生產,到1944年,共約生產2500輛。

納粹德軍“半履帶裝甲車”種類繁多,在現代戰場上也不過時

當然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德軍的半履帶裝甲運兵車,1941年6月至1943年9月,德軍一共生產了4250輛Sd.Kfz.250半履帶運兵車,1943年10月及1945年又生產了衍生型2378輛,總計生產6628輛Sd.Kfz.250。

當時Sd.Kfz.250運兵車大量裝備德軍機械化的突擊炮部隊,主要用於指揮和偵察。但在東線惡劣泥沼道路機動行駛上表現較差,而且在重武器防禦上也非常薄弱。

納粹德軍“半履帶裝甲車”種類繁多,在現代戰場上也不過時

不久sd.kfz.251半履帶輕型裝甲車族開始裝備前線,Sdkfz251裝甲輸送車是博格瓦德公司3tHLKL6型半履帶式運輸車底盤研製的,主要用來輸送戰鬥人員,1939年至1945年間一直在德軍中服役,也是德軍最著名的半履帶運兵車。

整個二戰,sd.kfz.251半履帶裝甲車族包括各種繁衍車在內,其生產量一共有1.6萬輛,是德軍在二戰中德國步兵戰鬥載具的核心。Sdkfz251裝甲輸送車有22種繁衍車,該車的戰鬥全重8.5噸,被德軍列為中型半履帶式裝甲輸送車。車內配備2名乘員,即駕駛員和車長,還可容納10名載員。

納粹德軍“半履帶裝甲車”種類繁多,在現代戰場上也不過時

車上武器有2挺7.92毫米機槍,分別裝在車體頂部的前面和後部。該車的發動機Sdkfz250裝甲輸送車的相同,也置於車體前部,以便在車體後面開設尾門。但為使駕駛員有寬闊的視界,特意加大了發動機室頂部的傾斜度。

Sdkfz 251型半履帶裝甲車的戰鬥部後車廂採用了上側敞開模式,這種設計樣式在二戰眾多型號的裝甲運兵車中十分流行,既為車內步兵提供良好的射界和視野,又方便車體內側的士兵從側壁翻越下車立刻投入戰鬥。

納粹德軍“半履帶裝甲車”種類繁多,在現代戰場上也不過時

該車的裝甲防護與Sdkfz250裝甲輸送車的相似,裝甲厚度為7毫米至12毫米,可防槍彈和炮彈破片的攻擊,但車體頂部是敞開的,因此車內人員易遭槍彈的襲擊。

整個二戰德國都一直都非常重視半履帶式裝甲車的研發和使用,因此這些半履帶一直在戰場上都扮演重要角色。而且德國人的這些半履帶裝甲車都有著更厚更大的運載空間和承載能力,這樣也有著更大的空間來改裝成繁衍車。

納粹德軍“半履帶裝甲車”種類繁多,在現代戰場上也不過時

比如著名的88大炮都安得上去,半履帶車輛搖身一變成為準輕型坦克。更令人更驚歎的是:這些70多年前型號繁多的半履帶德國裝甲車,就算是拿到今天的現代戰場上使用,無論是外觀還是性能,感覺一點也不過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