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谁接生的?她接生孩子数千名“零事故”,曾是乡村赤脚医生

以前产妇生孩子大多靠“产婆”接生,经常造成产妇婴儿死亡。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从广大民众的生命与健康出发,推广和普及科学的分娩与接生方法,接生员应运而生,宁波市镇海区的洪如珍成为其中一员。

你是谁接生的?她接生孩子数千名“零事故”,曾是乡村赤脚医生

洪如珍在卫生院门口旧照。

洪如珍,1948年7月出生,镇海人。已71岁的她,当年是九龙湖镇为数不多的妇产科医生,除了看病还要接生。经她手出生的孩子有数千名,直到退休都是“零意外零事故”,接生的孩子,最大的如今已经三世同堂。

1966年,洪如珍插队落户参加工作,起初是村里的妇女主任兼赤脚医生。因群众反映好,被派到当时的河头卫生院工作,其间在县人民医院和骆驼卫生院学习了两年的医卫知识。“在人民医院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我被分配到妇科,后到骆驼卫生院专门学习妇产科专业知识。我跟着两个老师起早贪黑,刻苦学习。后我回到河头卫生院,水平已长进不少。”洪如珍说。

坚守岗位尽职尽责是她的原则

洪如珍记得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前,每年都会接生近百名婴儿。对于刚开始的医疗卫生条件,她讲述:“当时接生的主要工具就是剪刀、产包、药品,消毒用煤球风炉把专门的医用面盆里的水烧开进行蒸汽消毒。卫生院就一张手术台、一张床铺,有时候一天来好几个,忙得团团转。”因为床铺紧张,产妇在留院观察12小时后一般都被接回家休养。

后续拆线查看工作,洪如珍必须自行前往产妇家中。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都能看到一个肩挎药箱在九龙湖镇崎岖小路间疾行的身影。

以前卫生院没有保温箱,新生婴儿靠盐水瓶取暖。院里不具备条件进行剖宫产手术,遇到大出血、难产等情况就要送到上级医院。

洪如珍犹记得,她遇到的一个大出血的孕妇。

“当时她躺在病床上,面色苍白,下面的血一直在流,止不住。我一看情况不对劲,立马联系第三医院并通知她家人。”洪如珍现在回忆起来还心有余悸。“那时候没有救护车,她家人借来一辆拖拉机,我一手拿着吊瓶,一路举着生怕出什么事情。好在最后到了医院,得到了救治。”

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永不褪色

过去没有胎心听诊器、B超、血尿常规等检查,孕妇胎儿发育的情况靠接生员耳听手摸。经洪如珍手出生的婴儿个个健健康康。现在一出村口,只要认识她的人,大老远就开始喊“洪医生,我家孩子就是您接生的,还记得吗?最近要结婚了!”洪如珍说,她

经常能收到以前接生过的孩子送来的喜糖,虽然大部分只是出生时见了一面,但是收到糖时,心里还是暖暖的。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接生员已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大多数人都开始选择住院分娩,新型的分娩方式也慢慢被人接受。洪如珍这类接生员也从风华正茂变成了年逾古稀。曾经的照片已有些泛黄,过去的记忆也变得模糊,但她们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却永不褪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