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臨《聖教序》的三個心得,分享給大家

多數人學習行書往往會選擇第一行書《蘭亭序》。有人當年學“二王”,臨《蘭亭序》,10年後發現拜錯了對象。因為《蘭亭序》雖然書風浪漫飄逸,但那只是王羲之恣意豪情時性起時的作品,有千年不遇的感性,他本人酒醒後再無法寫成,所以初學行書不宜選《蘭亭序》... ...


一、散楷法

1.偏移。


我臨《聖教序》的三個心得,分享給大家



“解散楷法、順勢用筆”是行書的基本要求。用筆生結構,聖教序結字一方面體現了王羲之書法的精彩超絕,另一方面更體現了懷仁的匠心獨運。溫潤深穩中盡見字之奇而險絕,寓險於平,寄平於險,是臨寫聖教序的思路關竅。如“而”避開垂直的中軸線,動中求穩,兩豎或右移,或左移,形成2:1:1或1:1:2的空間留白比例。

2.差異。


我臨《聖教序》的三個心得,分享給大家


我臨《聖教序》的三個心得,分享給大家



《聖教序》全篇1904字, 其中“之”字52個,“而” 字34字,其他重複的字比比皆是,但驚奇的是這些相同的字卻沒有一例出現雷同。追求變化是王羲之書法的精髓,也是懷仁集字的偉大創舉,更是我們學《聖教序》必須仔細研讀的重點 張旭光說:變化中的重複就是旋律。寫聖教序,一定要注意防止寫成標準橫;一定要防止多橫一樣寬;一定要注意防止起筆一樣。

二、懂筆畫


1.獨特。

解小青曾說懷仁集王《聖教序》中有三種捺,堪稱王氏家風的經典之筆:


我臨《聖教序》的三個心得,分享給大家


一是駐鋒斜切而收的捺,如天、含、文等字;
我臨《聖教序》的三個心得,分享給大家


二是捺腳上挑的平捺,如途、超、趣;
我臨《聖教序》的三個心得,分享給大家


三是筆毫上側向下鋪轉而收的捺,是為反捺。


第一種捺,簡約肅括,沉穩矜莊;第二種捺,率意靈動,清氣俏發;第三種捺,重筆抹來,樸厚敦實。這三種捺的筆姿風貌各不相同,皆若漫不經意,但都自然大度、爽爽有神。 ” 什麼樣的情況下它既符合行書的規律又沒越界,它又是別人寫不出來的,這樣的行書才精彩!”--《聖教序》“隨心所欲不逾矩”’ ,就是如此精彩的行書典範。

2.閉合。


我臨《聖教序》的三個心得,分享給大家



所謂閉合指《聖教序》字的旋轉性結構規律,即字從起筆到收筆中間連接的氣和勢,能夠首尾連貫起來。如果在字的重心處按個軸,風一吹,它就會轉動起來,這個特點在曲線多的字裡表現尤為突出。

三、悟留白

體式茂密,留白寬舒,是《聖教序》結構的無窮妙處。“畫能如金刀之割淨,白始如玉石之量齊”(笪重光《書筏》)。“計白當黑”提醒並要求人們為了書法整體和諧,應把白和黑看得一樣重要,統籌考慮。

1.完形。


我臨《聖教序》的三個心得,分享給大家



人人都說晉人書法高古,怎麼高古法?從布白的角度來說,首要是完形,即儘量接近圓、三角形、長方形、梯形等幾何基本形,越接近幾何形,視覺形象就越明確,視覺張力就越強。

2.模糊。


我臨《聖教序》的三個心得,分享給大家



個別字的復筆、局部模糊去,減省空間,使布白更簡潔且形成對比。所謂疏可走馬、密不透風,有時合併幾個空間,換來的卻是“朗朗晴空”。

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尚古,明尚態,近現代尚變。 《聖教序》超越了形式,把書家的生命情感表達推向了高峰,體現了“書如其人、意韻無窮”的書家情感,期待教書、學書者精細品讀,走正行書之路。



我臨《聖教序》的三個心得,分享給大家


公元672年的冬天,歷時25年的《懷仁集王聖教序》 碑終於落成了。這塊碑刻造型華美,碑首刻有龍紋,龍頭下垂,龍體出入於雲層之間,盤結交錯,周邊全以雲紋裝飾,碑面上方還有七尊佛頭。碑文鐫刻了太宗皇帝的“大唐三藏聖教序”” 太子李治答玄奘謝記表詞”、沙門玄奘奉詔譯“心經”等九部分內容。背面則刻有武則天外甥賀蘭敏寫的《金剛經》經文。

我臨《聖教序》的三個心得,分享給大家

相關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