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印江縣羅叉子有著怎樣的傳說?

在距印江縣城東南六七十里的地方有一個叫龍洞灣的地方,方圓不過四五華里,山山嶺嶺有十幾道,遠看,就像十幾條大鯉魚,頭朝下,尾朝上,熬煎在一口大鐵鍋裡。在相當於鍋底的地方,有一個大龍洞,洞裡終年噴湧出水桶粗的一股泉水。龍洞灣因此得名。二十幾戶人家散居在龍洞周圍。環山是一坡梯田和蔥鬱的林木。這裡出的水稻,遠近聞名,米粒晶瑩飽滿,煮出來的飯噴香噴香。為哪樣這沓地方出的米獨好?這裡有一個傳說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這裡除山腳龍洞冒水外,山上山下再沒有一處出一滴水。龍洞以上全是望天水田,風調雨順的年成,人們有一碗飯吃,如遇天干,就只靠紅苕洋芋等雜糧半飢半飽地混日子了。

後來,這裡出了一個青年小夥,名叫羅叉子。他立志外出求師學法,要用法術來改變家鄉父老的困苦,新婚後的第三天就告別父母和恩愛的妻子單身闖蕩江湖去了。

他一去十二年。不知爬了多少山,淌了多少河,宿了多少神壇令廟,風餐露宿,經歷了多少艱險,終於學得一身法術,風塵僕僕地回來了。

這時恰逢春耕時節,鄉親們正頭頂烈日,駕著牛趁雨後的積水忙著鏵田。這天,羅叉子爬到山頂,看到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正在氣喘吁吁地鏵田。這丘田在最高處,脫水最快,羅叉子見老人太累,就向他打招呼說:“喂,歇會吃杆煙吧!”老人回頭白了他一眼,又嗤嗤地攆起牛走了。羅叉子見老人不理踩,又喊了一聲。老人實在不耐煩了,邊鏵邊嘀咕:“你這小夥莫跟老年人涮罈子,你沒看田頭剩這點點水?今天鏵不完,明天不成了幹壩壩?”羅叉子說:“你上坎歇會嘛,我保證你打田有水就是。”老人這才停下來打量田坎上的人。啊,這不是羅叉子嗎?莫非他真的學得哪樣法術回來了。老人又抬頭望了望天,晴朗朗的,雲花花都沒有。心想這天絕不會下雨,他一定是在戲耍我,不理他!老人回過頭,又趕著牛走了。

羅叉子看到老人已累得滿頭大汗,還是不信自己。羅叉子覺得他又要強又可憐,隨即口裡唸唸有詞,手一指,田裡的牛、鏵口就像被切斷電源似的停住不動了,任老人怎麼打、那牛就像死了一樣不動,老人這才知道是羅叉子在搞名堂。他無可奈何地爬上田坎,氣忿地對羅叉子說:“你要誤了我今年的活路,就得賠我這塊田的產!”

“哈哈哈!放心吧,老人家,誤不了您的。”

他們並排坐在田坎上抽起旱菸來,誰也不說話。羅叉子抽了兩袋煙,站起身來,對老人說:“老人家,現在我去把鋤頭掛在田邊那根桐子樹上,水就會流來的,你要是不要水了,把鋤頭取下來就行了。”說完,他就拿起老人的鋤頭,掛在田邊桐子樹上。頓時,碗口大一股清泉順著鋤把嘩嘩地流進了田裡。老人高興極了,立刻跳到田裡,扶起鏵把鏵起來。說來奇怪,牛比先前的力氣大多了,不趕它,也跑得飛快,還沒等太陽落山,兩畝田就已平平整整,水灌得亮晃晃的了。老人這才去取鋤頭。當他的手剛一拿到鋤把,水就不流了,連鋤頭也是乾的,好像這鋤把根本就沒沾過水。老人欣喜地扛著鋤頭,趕著牛回家了。

這件事,像風一樣,當晚就吹遍了家家戶戶。第二天天還沒亮,羅叉子的門前被圍了個水洩不通,人們都來請羅叉子去給他們掛鋤頭。羅叉子站在門口,不住地點頭招呼。他沒有拒絕一個人,他最愛他的鄉親們,他學藝就是為了他們。

有了羅叉子的法力,這年雖然天旱,收成卻比哪一年都好。鄉親們眼望著堆堆稻穀,心裡樂得像開了花一樣,把羅叉子像神仙一樣尊敬。大家心裡明白:要是沒有羅叉子,就不會有這樣好的收成。這裡,羅叉子的心裡卻不平靜:要讓鄉親們永遠沒有憂慮,光是這點法術還不行啊,如果自己有個三長兩短,那鄉親們就又要著急!對了,應該把水引到高處去,讓它終年不斷,鄉親們什麼時候需要,就什麼時候放進田裡。

第二年大年初一,羅叉子年也沒過,從箱子裡取出離別師父贈送給他的牛角,就去龍洞取水。別看這支小小的牛角,它的威力可真是了不起,聽說能裝幾條河的水呢!他跑到龍洞口,把牛角口朝裡,底朝外平放在洞口。頓時,整個龍洞的水匯成一股,朝牛角里流去。流呀,流呀,整整流了三天三夜,羅叉子才彎腰抬起牛角,一步一步地順著彎彎曲曲的山路向著山上吃力地爬去。他每到一處有田的地方,就把牛角里的水向外倒出一些。凡是倒過水的地方,立刻就有一股清亮的泉水從地下冒出來。他每看到一處泉水冒出來,臉上就泛起一陣舒心的微笑。

他一條嶺一個彎地繞著、爬著,也不知摔了多少跟斗,倒了多少次水。當他爬到最後一丘田,也就是最高的一丘田時,實在是支持不住了,剛走到田角,把牛角往地上一放,迷迷糊糊睡著了……

他剛閉上眼睛,突然被一種巨大的震動聲驚醒,睜眼一看:啊!牛角倒在地上,一股碗口粗的晶亮的泉水正從地裡向外嘩嘩地流。他再朝身後一看:哎呀!一坨黑糊糊的傢伙正站在他的背後,圓睜閃著綠幽幽兇光的眼睛瞪著他。這傢伙是地方一害——山背後一座黑神廟裡的黑神菩薩。這黑神出沒無常,四處騷擾。鄉親們每年都要抬很多豬羊和其它貢品到廟裡祭他。如有哪家敢怠慢,頃刻就會大禍來臨,不是豬羊死,就是雞犬亡,人也不得安寧。鄉親們都恨透這傢伙,但只能恨在心裡,誰也奈何不得他。如今有了羅叉子,人們就不再那麼懼怕他了,祭品也少了。當他看到羅叉子回來,用法力為鄉親們奪來了一個豐收年時,就滿腹嫉妒,懷恨在心,時刻都在想法報復。這天,他看到羅叉子去龍洞取水,就偷偷跟在羅叉子後面。當看到羅叉子躺在地上睡著了時,認為時機已到,就走到羅叉子身旁,一腳踢倒牛角,正準備舉起柺杖向羅叉子頭上打擊時,牛角倒地的震動聲把羅叉子驚醒了。

羅叉子一骨碌爬起來,心裡十分氣憤,直對著黑神菩薩質問:“你為什麼把我的牛角弄倒了?”這傢伙嘿嘿笑了兩聲,說:“踢倒牛角?我還要敲掉你這顆頭呢!”說著就舉起柺杖向羅叉子頭上打來。羅叉子急忙把地上的牛角抓在手中抵擋。他們就這樣你來我往不分上下地整整打了七天七夜,直打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後來,羅叉子終因勞累過度,體力漸漸不支,賣了一個破綻閃身逃脫了。這黑神哪裡肯放,就在後面窮追不捨。眼看要追上了,羅叉子急忙念一句口訣,呼一聲“變!”一下子變成了一個屎殼郎,鑽入路邊的一推牛屎裡。黑神追上來了,他一看前面沒有人,左右也不見蹤影,就氣得腳一蹬,柺杖一杵,罵罵咧咧轉身走了。誰知這一柺杖杵在路邊牛屎裡羅叉子的背上。羅叉子當時就昏過去了。

夜深了,羅叉子的婆娘還坐在門坎上等著丈夫。她已經等了七個夜晚了。每當周圍有點輕輕的響動,她都會馬上站起來。啊,這回真是他回來了——羅叉子雙手抱著牛角,帶著傷,弓著背向家門口走來。

回到家後,按羅叉的吩付,他婆娘把他關進一個空糧倉裡上了鎖,並叮囑他婆娘要等七七四十九天後才去開倉看他。過了一天又一天,他婆娘心裡像貓抓一樣。心想,裡面又沒有吃的東西,這麼長時間,餓也得餓死呀!等了六六三十六天,就再也等不得了,想打開倉讓他出來吃點東西后再進去。等她開倉一看,倉裡的情景差點把她嚇暈倒了:兩隻大老虎正爬在羅叉子的背上,舌頭不停地舔著傷口呢!這老虎一見到亮光,眨眼就不見了。羅叉子慢慢轉過身來,對著婆娘嘆了一口氣說:“看來,我的命該終了。你要不開倉,這兩位仙醫是一定能把我的傷治好的。”

沒過多久,羅叉的傷潰爛化膿,眼看就要閉氣了。這天,他又把老婆叫到跟前吩咐道:“我閉氣以後,你把一顆燃得紅紅的火炭放進我的嘴裡,我日後有用。”說完,仰天長嘆一聲,就閉氣了。他老婆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了一會,就去火炕裡夾來一顆火炭。她怕燙壞他丈夫的嘴皮,就把火炭放在水裡滅得只剩一點火星兒才放進他丈夫的嘴裡。接著,又去喊來鄉親們。眾鄉親含著淚掩埋了這位可親可敬的大能人。

羅叉子死後,鄉親們儘管有他用生命換來的泉水澆灌糧田,每年的收成都不錯,但還是逃脫不了黑神的糟踐。鄉親們的心裡每時每刻都在默唸著羅叉子。

羅叉子雖然離開了可愛的鄉親們,但心裡仍時刻想著為鄉親們剷除禍害。他把他老婆放在嘴裡差點熄滅的火炭吹了三年,才又重新吹燃。在一天夜裡,他一把火燒了黑神的老巢——黑神廟。黑神急了,馬上勒令人們給他重新修建,可是,沒等建成,又燒了……黑視見自己的廟宇總也建不成,心裡明白了是啷個回事。於是,他只好當著天地,當著人們懺悔起誓:今後不再侵害百姓,廟宇建成後把羅叉子的牌位放在大的一邊,自己坐小的一邊,讓羅叉子永遠管制自己,這事才算休了。

從此以後,這地方就年年風調雨順,出好稻穀,六畜興旺,人民無災,過著幸福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