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中求進 深圳經濟發展闊步邁向高質量

穩中求進,主要經濟指標亮眼。近日,深圳市統計局發佈2019年前三季度深圳經濟運行數據。初步核算並經廣東省統計局核定,深圳前三季度實現GDP18689.1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6.6%。客觀地說,無論是全球來看,還是從國內來說,深圳經濟增速雖然相對有所調整,GDP能實現6.6%的增長,還是相當不錯,更重要的是含金量非常高。比如,深圳前三季度GDP增速不僅高於全國前三季度GDP增速的6.2%,而且高於廣東省平均水平的6.4%。

不畏浮雲遮望眼。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速7.6%、上半年GDP增速為7.4%,到如今前三季度的6.6%,增速有所放緩。面對增速的下降,“深圳失速!”“創歷史新低!”“被反超”“真相了”等字樣的自媒體文章一時間在坊間流傳。殊不知,區域經濟發展不僅看增速,還要看質量、效益和結構。唯有全面全局地看,才能準確看待短期數據升降之“形”,準確把握經濟長期向好之“勢”,方能察形辨勢,撥雲見日。事實上,深圳經濟發展正穩步行進在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上。

一則經濟結構不斷優化。近年來,深圳經濟結構調整效應顯現,新舊動能轉換加快。從產業發展結構來說,目前,深圳已打造出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現代服務業和優勢傳統產業“四路縱隊”,形成經濟增量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工業以先進製造業、三產以現代服務業等“三個為主”的產業結構,實現了向梯次型現代產業體系的躍升。前三季度,深圳第一產業增加值19.14億元,增長5.5%;第二產業增加值7338.04億元,增長5.5%;第三產業增加值11331.95億元,增長7.4%。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同期的0.1:40.2:59.7調整為今年前三季度的0.1:39.3:60.6,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綜合前三季度各項經濟數據看,深圳經濟發展正在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誠如專家所說,深圳在持續優化產業結構,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轉變的過程中,中間出現增速有所放緩符合經濟規律。

二則發展質量穩步提升。前三季度,深圳先進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71.4%和66.0%,相應增長7.2%和8.1%。從主要行業看,深圳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8.3%,醫藥製造業增長8.9%,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4.7%,橡膠和塑料製品業下降13.2%,金屬製品業下降7.3%,汽車製造業下降2.0%。可以看到,以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醫藥製造業等為代表的深圳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速跑贏前三季度深圳GDP增速,而像橡膠和塑料製品業等非深圳支柱產業增速有所下降,這表明,深圳在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方面取得成效,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態勢日趨明顯。

三則外貿內生動力強勁。外貿是衡量經濟發展態勢的重要維度,也是觀察經濟發展狀況的重要窗口。近年來,深圳外貿結構更加優化合理,以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為代表的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蓬勃。從出口商品結構看,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在外貿產品結構中佔據主導地位;進口方面,高新技術產品及民生消費品進口規模位居全國前列。從海關總署公佈的2018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排名看,深圳蟬聯第一。更需要指出的是,自海關總署設立“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榜單至今,深圳一直牢牢佔據榜首位置,足見其在外貿方面持久的競爭力。放眼今年前三季度,深圳進出口2.11萬億元。其中,出口1.2萬億元,同比增長4.8%。特別是深圳民營企業繼續領軍進出口,前三季度,深圳民營企業進出口超過萬億元,達1.22萬億元,增長5.1%,佔同期全市進出口總值的57.7%,佔全市外貿比重近6成,拉動全市外貿增長2.7個百分點。可以說,深圳外貿發展有規模、有質量,外貿最大主體地位十分鞏固。

方向對了,就不怕山高路遠。堅定不移保持戰略定力,心無旁騖做好自己的事情,以新理念實現新跨越,以創新驅動聚集發展動能,正穩步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深圳經濟底色定將愈加厚重溫暖,發展的基礎必將越夯越實。(南方網羅建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