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意象的雅俗主要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标出来的

人物意象也存在雅俗之别。人物意象的雅俗由词人直接标明的并不多,更多的人物意象的雅俗要靠对作品文本的分析才能判别。因此,人物意象的雅俗主要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标出来的。但词人构设人物意象以雅俗作为判别标准,又是有审美理论、意识观念等上层建筑作为依据的。在彼时,抛开对人格追求、道德判断、伦理维护、历史反思、宗教崇拜、政治信念、宗法呵护、亲朋袒护、社会责任、权威屈从、异性存想、人性解放、传统继承、形势变幻、民族危机、个体遭遇、个性宣泄等方面的分析是不足以对上述较为复杂的文化审美命题做出准确结论的。此处从几种不同原则入手,粗略观照一下唐宋词人物意象雅俗状貌。

人物意象的雅俗主要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标出来的

诗歌人物意象

一、道德、伦理、政治、杜会原则这个原则所强调的即是文学词的有补教化原则。有补教化原则在我国古代源远流长。有人将词俗称为艳科,未免以偏概全。曾丰《知稼翁词集序》评苏轼词就说过:“文忠苏公,文章妙天下,长短句特余绪耳,犹有与道德合者。”事实上,宋人在娱情之同时,没有忘记寓教化于乐。每当有越过界限的词体创作出现时,总有人站出来批评,大致守住了词体审美平衡。有补教化不等于卫道,而是要将词纳入广泛的审美领域,扩大词的现实功用范围,在娱私情的同时,要符合道德规范。王灼《碧鸡漫志》对浮艳、轻狂等词风多有抨击,而极力称道苏轼立足于提高意格的“以诗为词”,有“指出向上一路”之功。胡寅《题酒边词》亦称道苏轼,基本精神同于王灼、张戒抨击六朝以来风花之作,推崇陶杜,对词论界有很大影响。

人物意象的雅俗主要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标出来的

诗歌意象

曾慥、鲖阳居士、陈鬚成嗣响,陈亮、叶适、陆游、辛弃疾、姜白石甚至朱熹等人的词论,都对词的社会功用作过较为充分的肯定。在强有力的理论促发之下,词中出现雅人物意象就成必然李沈《六州歌头·吊武穆鄂王忠烈庙》构设了三个人物大意象:高皇、岳飞、宁宗。词人所构设的人物意象都是神武忠烈、正义的化身,可激起士人奋发向上之心,具有强烈的激励功用,是为雅意象。杨炎正《水调歌头·呈辛隆兴》构设辛弃疾大意象,下阕充满赞颂:“诗书帅,坐围玉,麈挥犀。兴方不浅,领袖风月过花期。只恐梅梢青子,已露调羹消息,金鼎待公归。”词中构设的辛弃疾意象是一位颇有“领袖风月”且为“已露调羹消息”的人物,是希望的化身,是为雅意象。叶秀发学问深瞻,广纳弟子,为名儒所重,被人尊之为南坡先生,存词一首,名《醉落魄·自寿》,构设了自写大意象:“胸襟洒落。光风霁月澄寥廓生平素志惟丘壑。随分田园,花木四时乐。儿孙不用千金橐。吾家自有诗书粕。生朝有酒团栾酌。因笑渠依,痴呆画松鹤

。”

人物意象的雅俗主要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标出来的

岳飞剧照

透过词幅可知,磊落、素志、随分、饱学、脱俗是人物意象精髓,与出将入相的领袖不属同格,但足以补庸俗教化,是雅夫子意象,与词人身份相合。李煜《一斛珠》构设歌妓大意象:“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清人李渔《窥词管见》对此词有一段评价文字曰:“李后主《一斛珠》之结句云:绣床斜倚娇无那。烂嚼红绒,笑向檀郎唾。’此词亦为人所竞赏。予曰:此娼妇倚门腔,梨园献丑态也。嚼红绒以唾郎,与倚市门而大嚼,唾枣核瓜子以调路人者,其间不能以寸。优人演剧,每作此状,以发笑端,是深知其丑,而故意为之者也。不料填词之家,竞以此事谤美人,而后之读词者,又止重情趣,不问妍媸,复相传为韵事,谬乎不谬乎。无论情节难堪,即就字句之浅者论之,烂嚼打人诸腔口,几于俗杀,岂雅人词内所宜。”

人物意象的雅俗主要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标出来的

李渔雕像

抛却“封建偏见”不说,单就文本看,其中少韵是不争之实。读者从中能够获取多少教益,亦不用多言。诸如此类的人物意象,即是俗意象。晏几道《鹧鸪天》是众人皆知名篇:“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照,犹恐相逢是梦中。”词构设了两个人物大意象,一为“彩袖”,另为自写大意象。词以构设自写大意象为主。“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是对此处晏几道自写大意象的异地补充。晏几道词中如此者多矣。诸如此类的自写大意象为俗意象。因怀古而构设的历史人物大意象,不论被构设的意象本体多么昏庸、愚蠢,但仍属雅意象。唐词中的南齐天子、隋炀帝,宋词中的吴王大意象即属此这叫以反写正。

人物意象的雅俗主要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标出来的

隋炀帝剧照

以正面手法构设的某些人物意象却是俗意象。陈德武《水调歌头·题贵妃夜宴醉归图。上写秦虢二夫人、贵妃抱婴于马上》:“日色隐花萼,清夜宴华清。梁州新曲初就,锦瑟按银筝。中坐太真妃子,列坐亲封秦虢,欢笑尽倾城。百斛金尊倒,一醉玉山倾。扶上马,东小玉,右双成。降纱笼烛高照,宫漏已三更。抱得禄儿归去,酒醒三郎何处,忽听鼓鼙惊。可惜马嵬恨,不得寄丹青。”词主要构设了杨贵妃大意象。词未作批判,只寄同情,是为正写。怀古意味亦不浓。加上意象本体本就较为庸俗,因此为俗意象。

人物意象的雅俗主要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标出来的

诗歌意境

李纲《水调歌头·李太白画像》构设李白大意象:“太白乃吾祖,逸气薄青云。开元有道,聊复乘兴一来宾。天子呼来方醉,洒面清泉微醒,余吐拭龙巾。词翰不加点,歌阕满春宫。笔风雨,心锦绣,极清新。大儿中令,神契兼有坐忘人。不识将军高贵,醉里指污吾足,乃敢尚衣瞋。千载已仙去,图像耸风神。”词从正面写起,一笔而下,从“逸气”起到“风神”结,写足了李白的神气。李纲一生数次遭罢,心存不快。作词将李白写得神完气足,是否要宣泄不为人主所重的愤懑?我们不能凭猜测作结。但通过构设李白大意象以此怀古却是不假。李纲诗词多咏史寄慨,此词亦不例外。读此词能使人想到李白傲兀挺异的独特气格,可长士人志气。加之实际生活中的李白本已为人们心中的高士,因此,词中的李白大意象固不可以俗视之。

人物意象的雅俗主要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标出来的

李白绘图

二、人性显现原则。词里显现人性为中国古代文学特质之一。其表现方式除用抒情口吻直呼人性需求外,构设人物意象也为重要方式唐宋词中男性词人构设的女性人物意象为数甚多,深刻地表现出男性关注女性的心理特征。男性对女性的关注不仅重视神态,也重视形态。在唐宋词中,男性词人构设女性人物意象将相当大的注意投到女性外在形态的仔细斟酌上。花间词人、南唐词人及更早的唐五代词人无不在构设女性意象上表现出极高功力。李白构设杨贵妃大意象未敢作如人名花无主之境,作肆无忌惮的大胆品赏,只以美妙的比喻构设人物意象形神。男性词人的女性审美眼光呈曲线形,含蓄有余。此外,女性的身体部位、情思及动作皆为无数词人所关注。这是人性的表现。张镃《夜游宫·美人》构设美人大意象,表现出男性词人的心理特征:“鹊相庞儿谁有。底便、笔描不就。小邈如何敢出手。细端相,甚精神,甚洗漱。

人物意象的雅俗主要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标出来的

诗歌意境

到老长厮守。不吃饭、也须唧。你待包弹怎开口。暖底雪,活底花,嫩底柳。”以花柳写女性已非鲜笔,从中渗透的羡艳之情溢于字间,表现出男性对女性最普通的感觉。男性为了讨得女性欢心,往往是好话说尽,殷勤献尽。张镃于此不假。男性词人因此常将“雅”字无偿赠给被构设的女性大意象,使之成为雅意象。柳永多以“雅态”构设女性大意象,苏轼等人也未例外。但也有些女性雅意象是写出来的,而非标出来的。苏轼词笔指出向上一路,徐度《却扫篇》卷五言其歌词“体制高雅”,表现在构设女性大意象上亦复如此。

人物意象的雅俗主要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标出来的

诗歌意境绘图

《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梅花词由惠洪《冷斋夜话》与王楙《野客丛书》释定为悼念侍妾朝云作,这样此词便可视作词人以构设梅花大意象的方法构设的朝云大意象:“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苏轼对朝云倾注了无限爱意,《殢人娇·赠朝云》曾云:“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碍。朱唇箸点,更髻鬟生彩。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好事心肠,着人情态。闲窗下、敛云凝黛。明朝端午待学兰为佩。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词将朝云比作天女,好话连喷,好愿频许,视为掌上珠,疼不尽,爱不尽。

人物意象的雅俗主要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标出来的

诗歌意境

《朝云诗》赞之曰:“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玄。阿奴络秀不同老,天女维摩总解禅……”《悼朝云》写苏轼对她的无限思念“苗而不秀岂其天,不使童乌与我玄。驻景恨无千岁药,赠竹惟有小乘禅。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勤礼塔中仙。”《朝云墓志铭》虽话短篇小,但意味深长,与《悼朝云》诗同馨。苏轼如上诸作都表现出男性对女性关注的普通心理特征,特别是《西江月》以梅花大意象赋予朝云以梅花品格,表现出“模范丈夫”的上等心态。梅花意象在宋词中为雅意象,同理,朝云意象也为雅意象。

人物意象的雅俗主要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标出来的

古筝诗歌意境

秦观《满江红·姝丽》云:“越艳风流,占天上、人间第一。须信道、绝尘标致,倾城颜色。翠绾垂螺双髻小,柳柔花媚娇无力。笑从来、到处只闻名,今相识。脸儿美,鞋儿窄。玉纤嫩,酥胸白。自觉愁肠搅乱,坐中狂客。金缕和杯曾有分,宝钗落枕知何日。谩从今、一点在心头,空成忆。”秦观词有将身世之感一并打人艳情特征,辞情兼称之美颇能动人上词构设女子大意象,显示了词人关注女性的男性心理特质,是否有身世之感寄托?不好坐实。但将此词定为独抒艳情之作也不妥。因为在宋人特别是秦观心中,并非以“艳词”为尚。冯班《钝吟文稿》曾云:“坡公谓秦太虚乃学柳七作曲子,秦愕然以为不至是。是艳词非宋人所尚也。”秦观只是如实表露心迹而已,因此写来“终有品格”。

人物意象的雅俗主要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标出来的

古筝诗歌意境

秦观出于对女子的关爱,除奖其“第一”云云外,又特许其为“绝尘标致”,绝尘乃超尘绝俗之谓,终将篇中人物意象构设成雅意象。许多男性词人还喜欢构设女道士与尼姑及仙女人物意象,除去一些猜度,如“对花情脉脉,望月步徐徐。刘阮今何处,绝来书”(李《女冠子》二)之女性心理描述外,总要写入“天然有灵性,不娉凡间”(《云谣集杂曲子内家娇》)、“秋姿澹凝水色,艳真香、不染春华”(吴文英《声声慢·赠藕花洲尼》等一些赞其高情远志、不入俗流的拔高语,将人物意象构设成雅意象。男性词人构设女性人物意象时,常加上“仙”字,以提高原本并非仙体的凡胎女性资质品位。柳永词中构设的女性意象原体以妓女为多,经柳永品题之后,由凡品而为仙品,价位岂止增长十倍。

人物意象的雅俗主要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标出来的

柳永绘图

“秀香家住桃花径。算神仙,才堪并”,秀香不过是“爱把歌喉当筵逞”、“拥香衾,欢心称”的歌妓,柳永以为神仙才可与其相比。《曲玉管》里所云之“杳神京,盈盈仙子”也是妓女。《玉楼春》提及的“凤楼十二神仙宅”是妓女住所。《宣清》云:“念掷果朋侪绝缨宴会,当时曾痛饮。命舞燕翩翩,歌珠贯串,向玳筵前,尽是神仙流品。”“舞燕”即歌舞妓。《合欢带》“身材儿、早是妖娆”构设了歌女大意象,中有“重寻仙径非遥”句,“仙径”喻指歌女经常往来的小道。《洞仙歌》称“倾城巧笑如花面”的歌妓为“仙材”。《透碧霄》中的“苑神仙”为“歌吹”女子。柳永如此运笔,绝非出于索要笔资目的,而是出于对女性的深切关爱,是主动的而非被迫的。在柳永心目中,他构设的女性人物意象无疑具有雅格高致,这是人性的表现。据此,我们认为这一类型的人物意象为雅意象。

人物意象的雅俗主要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标出来的

女性人物意境绘图

三、权威屈从原则。唐宋词人构设人物意象并非肆意落笔,无所顾忌。面对皇帝,词人无疑要屈从,这是自觉的,非被迫的。郭应祥《万年欢·瑞庆节》构设宁宗皇帝大意象,表现出的温顺态度令人叹服。其他词人写的“圣节”词及吸纳“圣主”小意象表现出的态度与郭应祥无异。面对丞相、大臣、军帅等人物,词人在构设这些人物意象时,也持温顺态度。厉寺正《万年欢·寿乔丞相》构设乔丞相大意象,未等迈开词步,便有上等好话在先,惟恐寿主不解献寿词者的一片善良愿望:“……某夙荷陶铬,倍增喜抃,效勤一乐阕,寄调万年欢。伏乞钧慈,俯垂电览。”步入词体正文,则见“俱号贤相”、“玉立擎天一柱”、“长为龙衮凭仗”等超出身份之语连珠流出。如此者,在宋词中所见极多。

人物意象的雅俗主要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标出来的

皇帝大意象

这是时代心理在词中的反映,非空穴来风。姚勉存词不多,寿词较多。其中有《沁园春》组词六首,前两首分别寿程丞相与贾丞相。其一“寿程丞相”云:“蒿岳降神,昴宿宣精,挺生伟人。整淳祐乾坤,浸如嘉祐,太平事业,了却端平。扶日中天,拱辰北极,一洒甘霖埃雾清。春寰海,听农歌载路,边柝沉声常万世勋铭。便与国无穷垂令名。似青山流水,涑川贤相,黄花晚节,魏国元臣。五纬芒寒,六符色正,辉映老人南极星。苍生福,开八荒寿域,一气洪钧。”其二“寿贾丞相”云:“章武中兴,淮蔡欲平,晋公已生。信天生英杰,正为国计,擎天著柱,要自支撑。万里长江,古称天险,去岁里风涛忽震惊。公谈笑,把云腥霓翳,一日都清。归来奠枕于京。有辉焕明堂前一星。称衮衣廊庙,枫宸眷宠,彩衣公府,萱砌春荣。著片公心,辨双明眼,长与群贤扶太平。无它愿,植万年宗社,万古功名。”

人物意象的雅俗主要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标出来的

帝王意境

两词俨然出自一人之手。姚勉出生于公元116年,卒于1262年。程元凤1256年至1258年任丞相,贾似道1259年至1275年任丞相。姚勉曾沐浴过郑丞相执政的恩典,对其竭尽夸赏能事,盖知其政绩也。而对贾丞相业绩则不可能全程知晓,但总以预报的口气,将话说得云里雾里。向丞相献寿词为当时大势所趋,于贾丞相执政时更烈。在彼时,为图人生畅达,面对权威屈从胜于逆忤,因而在类似的寿词中将寿主构设成雅格甚高之人物意象是可以理解的。姚勉共有14首寿词,而其共存词仅32首,除去两首寿丞相词外,剩余12首中,莫不给所构设的人物意象套上“神仙”、“胸次全无一点尘”、“仙风”、“仙家”等颇为脱俗的神圣光环。

人物意象的雅俗主要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标出来的

诗歌意象

“难莫难于寿词,倘尽言富贵则尘俗,尽言功名则谀佞,尽言神仙则迂阔虚诞,当总此三者而为之,无俗忌之辞,不失其寿可也。”(张炎《词源》)姚勉可谓知难而进的词人,却反中“尽言神仙则迂阔虚诞”低评,这是词人始料未及的。如果从词人创作本意看,绝无自行投罗入网之愿,而是要将所构设的人物意象更富几分高雅气度,如此,寿词中构设的人物意象当多为雅意象。在宋词中,词人还表现对僚属之间下级对上级的屈从。有些词构设的人物大意象是词人的僚属或熟知友人,常以屈从心态作词加以颂扬,此时的屈从是为表敬,而非在淫威面前表现猥琐与恐惧,以求得到对方的宽容与恩惠。

人物意象的雅俗主要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标出来的

诗歌意象

赵才卿为成都妓,今存《燕归梁》一首,构设了都钤大意象。有词作本事如下:“成都官妓赵才卿,性慧黠,有词速敏。帅府作会以送都,帅命才卿作词,应命立就《燕归梁》。都钤览之,大赏其才,以饮器数百遗。帅府亦叹赏焉。”(《绿窗新话》卷下引《古今词话》词如下:“细柳营中有亚夫。华宴簇名姝。雅歌长许佐投壶。无一日,不欢娱。汉王拓境思名将,捧飞诏、欲登途。从前密约尽成虚。空赢得、泪流珠。”赵才卿作为女流仅一官妓耳,帅府有命,只能屈就。词中将亚夫喻指都钤,又以祭遵将军“取士皆用儒术,对酒设乐,必雅歌投壶”的文雅风度暗写都的生活雅趣及儒雅高格,还以汉皇恩得之名将誉指都钤。最后还加入了“密约成虚”、“泪流珠”缠绵语,不仅博得“赏其才”的效果,还赚得“饮器数百”。

人物意象的雅俗主要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标出来的

诗歌意象

词中着实将都钤构设成了武略超群、雅格出众的复合型理想雅人物意象。胡铨与李纲、赵鼎、李光并称为南宋四名臣,胆力绝逸,曾上封事乞斩主和人物秦桧、王伦、孙近三人头,幸运免死。胆力如此,何谈权威屈从。然铨于词中也有以构设人物意象的方式表示对可敬人物的屈从心态,如《转调定风波·和答海南统领陈康时》构设了海南统领陈康时大意象:“从古将军自有真。引杯看剑坐生春。扰扰介鳞何足扫。谈笑。纶巾羽扇典刑新。试问天山何日定。伫听。雅歌长啸静烟尘。解道汾阳是人杰。见说。如今也有谪仙人。”陈康时是否具有“纶巾羽扇典刑新”之能、“静烟尘”之志、郭子仪平乱之功?恐未必。惟陈康时与词人志气相投,足以启词人敬畏之情,因而将其构设成“雅歌长啸静烟尘”的理想雅人物意象。在宋词中,人多为辛弃疾祝寿,词中构设的辛弃疾大意象也为雅意象,其余皆可如是推理。

人物意象的雅俗主要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标出来的

诗歌意象

四、隐逸人格追慕原则。隐逸之思是人固有的一种内质。中国古人将隐逸作为一种文化追求,形成追慕隐逸人格的潮流。唐宋词以人物意象构设的方法展示时人如上心迹,成为构设雅人物意象的一大阵营。渔父、野叟、樵夫、玄真子、隐士、处士、高士、陶渊明、林逋、邵尧夫等人物意象为阵营中主要成员。唐人张志和是词中渔父意象之父,因有《渔父词》而获赠奴婢各一,且有“隐而有名,显而无事,不穷不达,严光之比”声名,于后世影响极大。花间词人李珣以《渔父》《渔歌子》构设渔父大意象,以《定风波》构设自写隐士大意象,形成明显隐逸人格追慕心向,对后世同类词也产生过一定影响。宋词中渔父大意象增多,且有身份转移之迹。

人物意象的雅俗主要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标出来的

闲云野鹤生活意象

​可旻为北山法师,其《渔家傲·赞净土(并序)》中构设的渔父大意象成了既垂钓又“讲弥陀经”的混合万能佛首。序云:“我家渔父,不比泛常。丈六之身材,三十二之相好。说聪明也,孔仲尼安可齐肩;论道德也,李伯阳故应缩首。绝伦武略,独战退八万四千魔兵;盖世良才,复论败九十六种外道。拱身誓水,坐断爱河。披忍辱之蓑衣,遮无明之烟雨。慈悲帆挂,方便风吹。撑般若之扁舟,游死生之苦海。誓山月白,觉海风清。钓汩没之众生,归涅槃之篮笼。如斯旨趣,即是平生。暂歇钓竿,乃留诗曰:‘家居常寂本优游,来执鱼竿苦海头直待众生都入手,此时方始不垂钓。”但更多的渔父大意象仍是时人追慕隐逸人格的意象化,虽宋人之《渔父舞》也未出此轨迹。渔父意象的总体特征是显示人物精神的闲逸、独醒与行为的自在、随缘,在诸多方面脱俗绝尘,远出常人,与神仙类同,具有高雅资质。

人物意象的雅俗主要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标出来的

渔人生活意境

王质《鸪天·咏渔父》具有代表性:“一只船儿任意飞眼前不管是和非。鱼儿得了浑闲事,未得鱼儿未肯归。全似懒,又如痴这些快活有谁知。华堂只见灯花好,不见波平月上时。”野叟意象资质与渔父亦无异。沈瀛《行香子》三首构设野叟大意象,其三云:“野叟长年。一室萧然。都齐收、万轴牙签。只留三件,三教都全。时看周易,读庄子,诵楞严。阙会得,万语千言。得鱼儿、了后忘筌。行行坐坐,相与周旋。待将此意,寻老孔,问金仙。”其余二首野叟的精神境界与此略同。《野庵曲》中的野叟大意象也与此同气。樵夫意象在唐宋词中也有位置,多表现为渔樵并出。

人物意象的雅俗主要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标出来的

渔人生活意象

其由盖与钱易《南部新书》卷九所记有关:“(唐肃宗赐)玄真子张志和奴婢各一人,玄真子配为夫妻,名曰‘渔童樵青’。人问其故,答曰:‘渔童卷钓收纶’,芦中鼓枻;樵青使苏薪斫桂,竹里煎茶。”颜真卿《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铭》韩淲《涧泉日记》卷下等书亦有大致相同记述。张元幹《渔家傲·题玄真子图》构设玄真子大意象时,有“渔童拍手樵青笑”语,孙锐《水调歌头·玄真子吟》构设玄真子大意象,也在词中提及樵青与渔童,表现出对玄真子的认同,对渔樵的深刻记忆。而更多的渔樵并出,或称歌词集为《樵歌》、《樵隐诗余》、《西樵语业》、《渔樵笛谱》、《青原樵唱》,或名、字、号取与“樵”相关的樵溪、樵隐、樵仲、樵云、山樵等则体现了时人对“樵隐”精神的执著,为隐逸人格追慕的表现形式之一。与“渔樵”相同,唐宋人以“隐”取词集名,以“隐”作名字、号者亦非少见。

人物意象的雅俗主要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标出来的

隐逸意象

还以“隐”字为中心,构成许多隐士身份,如桂隐、菊隐等,兹不赘列。以“隐士”作为人物大意象词也可见。史浩《新荷叶》如此构设“真隐先生”大意象:“真隐先生,家居近在东湖。茅屋三椽,自有一种清虚。秫来酿酒,便无后、也解赊沽。只愁客至,不能拼此芳壶。且乐天真,醉乡里、无限欢娱。时倚花枝,困来著枕蘧蘧。回观昨梦,徒然使、心剿形。始知今日,得闲却是良图。”有人认为“真隐先生”即词人自指,盖由史浩自号峰真隐判定之。若果真如此,“真隐先生”意象与“安乐先生”意象则无多大异处,是真正的隐士大意象,且为自写大意象。自写大意象多为雅意象,这是公理,无需强辩。

人物意象的雅俗主要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标出来的

桃花源记

许由入晋皇甫谧《高士传》,可见其于晋时就被视为高士。宋代词人构设高士人物大意象时,许由被选中了。张炎《浪淘沙题许由掷瓢手卷》云:“拂袖入山阿。深隐松萝。掬流洗耳厌尘多。石上一般清意味,不羡渔蓑。日月静中过。俗虑消磨。风瓢分付与清波。却笑唐求因底事,无奈诗何。”邵平亦可高士传,张炎也有大意象构设之,词牌《蝶恋花》题作“邵平种瓜”,赞曰“隐青门真得趣”,写出了人物意象的高情雅志。范蠡之大意象为贺铸构设,《水调歌头》下阕云:“范夫子,高标韵,秀眉庞。功成长往、有人同载世无双。物外聊从吾好。赖尔工颦妍笑。伴醉玉连(莲)。尽任扁舟路,风雨卷秋江。”范夫子小意象也以“高标韵”之姿出现于词篇之中。

人物意象的雅俗主要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标出来的

诗歌意境

李白在宋词中常被构设成身份较为复杂的人物大意象。刘克庄《洞仙歌·癸亥生朝和居厚弟韵,题谪仙像》将李白构设成行为颇为奇特的高士:“上林全树,曾借君栖宿。朝过瑶台暮群玉。忽翩然、脱下宫锦袍来,口口口,却向齐州受箓。等闲挥醉笔,咳唾千篇,长与诗家窃膏馥。身是酒星文星,刚被诗人,口唤做,禁中颇牧便散发、骑鲸去何妨,从我者谁欤,安期徐福。”词中的李白行为特异,身份奇变,声名贯天,交游广全,显非庸俗等闲之辈为雅意象的别类。严光为东汉著名高士,字子陵,宋词中又称其为严夫子、严陵客、羊裘叟或羊裘。初与汉光武帝同游学,有贤名于时。刘秀称帝后,寻觅征召,授官不就,隐居垂钓于严陵山下富春渚,终生不仕。

人物意象的雅俗主要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标出来的

隐逸意象

《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严光传》有记:“……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遣使骋之。三反而后至。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严光生时不求显达,选择了隐逸,却在日后以高士闻名于世,成了文人墨客时常呼来的对象。宋词有多处将严光以小意象加以吸纳,以寄托词人对隐逸人格的追慕之情。邓肃《菩萨蛮·和李状元》、杨无咎《水调歌头·再用前韵为生日词》、胡寅《水调歌头》“不见严夫子”,葛立方《水龙吟·游钓台作》、范成大《酹江月》“浮生有几”,韩淲《水调歌头·清明严濑》、程准《水调歌头》“船系钓台下”,刘克庄《沁园春·再和》、苏轼《行香子·过七里滩》、陆游《鹊桥仙》“一竿风月”,赵善括《沁园春》“千里风湍”等均为吸纳严光小意象词例。

人物意象的雅俗主要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标出来的

隐逸意象

辛弃疾《贺新郎》则构设了严光大意象,有序云:“严和之好古博雅,以严本姓庄,取蒙庄、子陵四事:曰濮上、曰濠梁、曰齐梁、曰严濑,为四图,属予赋词。予谓蜀君平之高,扬子云所谓虽隋和何以加诸者,班孟坚独取子云所称述为王贡诸传序引,不敢以其姓名列诸传,尊之也,故予以谓和之当并图君平像,置之四图之间。庶几严氏之高节者备焉”由上可知严光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词中还用“濮上看垂钓。更风流羊裘泽畔,精神孤娇。楚汉黄金公卿印,比著渔竿谁小”,既构设严光大意象,又对其人所为作出评价。林正大以范文正《严先生祠堂记》作成《括沁园春》词,构设了严光大意象,以“独高全节”、“被羊裘傲,一世轩裳”、“高哉不事王侯”、“立廉顽,有功名教,万世清风更激扬”等语将严光构设得高古清雅,构成难得的古人雅意象。

人物意象的雅俗主要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标出来的

辛弃疾雕像

唐宋词在构设与吸纳陶渊明与邵尧夫等人物意象时,无不以雅的标准加以装饰,形成统一模式,对此有专门论述,兹不细说。五、宗教崇拜原则。宗教视教外为俗,视身就教缘为扣玄关(门),略显神秘、高奥。宗教的“玄之又玄”外象,随着宗教思维的发展,被演化成“众妙之门”,导致了人们对它的崇拜。中国古人崇拜的佛、道二教,随着宗教为求自身发展而不断演化,在唐宋时已呈扩展趋势,除广大教民积极投身外,以文学形式构设与吸纳宗教人物意象、模仿宗教布道意境渐成时尚。宋代词人陈人杰享年仅26岁,竟有“数次应举不第,一生潦倒”的经历。其《沁园春·同林义倩游惠觉寺,衲子差可与语,因作葛藤之语示之》具体作年难定,但视其内容盖为追求功名失利后之作,因词中不仅写佛理而且写出心归佛界的歆悦:“万法皆空,空即是空,佛安在哉。

人物意象的雅俗主要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标出来的

隐逸意境

有云名妙净,可遮热恼,海名圆觉,堪洗尘埃。翠竹真如,黄花般若,心上种来心上开。教参熟,是菩提无树,明镜非台。偷闲来此徘徊。把人世黄粱都唤回。算五陵豪客,百年荣贵,何如衲子,一钵生涯。俯仰溪山,婆娑松桧,两腋清风茶一杯。拏舟云,更扫尘东壁,聊记曾来。”张炎以“清空”说词,刘过自称“大宋神仙刘秀才”,苏轼、秦观仿佛家说法意境构设词境,都是对宗教的心领神会。伴随着宗教崇拜心理去构设的宗教人物意象,多为雅意象。李纲《减字木兰花》“龟台金母”构设西王母大意象,以“绀发芳容超复古”等语赞其超凡资质。葛长庚《满江红·赠豫章尼黄心大师尝为官妓》构设黄心大师大意象,对黄心大师的过去未作避讳,且构写详赡,占去大量篇幅。

人物意象的雅俗主要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标出来的

隐逸意境

但写到“今”时,以“心似白芙蕖,无人画作结,归于雅意象。吕洞宾为道教正阳派,号为纯阳祖师,宋时受人崇拜颇盛,人们供奉其像为常事,刘辰翁《水调歌头·寿晏云心》曾提及“偶得洞宾像”的欲从心理反应。葛长庚对吕洞宾自有几分亲近,用《沁园春·赞吕公》构设吕洞宾大意象,充满羡慕之意:“渭水秋深,湓江春老,洞庭一湖。问城南古树,如今在否,洛中狂客,还更来无。独上君山,渺观岩石,八百里鲸波泛巨区。何曾错,有茶中上灶,酒里仙姑。终须。度了肩吾稽首终南钟大夫。自太平寺时,题诗去后,东林沈宅,大醉归欤。天上筵多,人间到少,更不向庐索鳜鱼。如何好,好借君黄鹤,上我清都。”

人物意象的雅俗主要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标出来的

隐逸意境

词中吕洞宾文名、道名、恋名、德名同结仙果。《沁园春·题桃源万寿宫》也构设吕洞宾大意象,此处吕洞宾有萧散出尘之姿、凌云迈往之志、蹈虚吸霞之行、任志轻货之度,为仙凡同慕。女道士常被词人构设为人物大意象,前已述及此处所云在于,其常为词人构设成雅意象,这是人性显示及宗教崇拜二根相啮所致。向子诬《南歌子·郭小娘道装》构设郭小娘大意象,观词内容可知其为女道士:“缥缈云间质,轻盈波上身。瑶林玉树出风尘。不是野花凡草、等闲春。翠羽双垂珥,乌纱巧制巾。经珠不动两眉颦。须信铅华销尽,见天真。”词中突出的是与凡人不同的综合气貌,不以引人起淫思为特,而雅气自生。

人物意象的雅俗主要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标出来的

隐逸意境

佛教人物意象由惠洪构设较多,其《述古德遗事作渔父词八首》分别构设了万回、丹霞、宝公、香严、药山、亮公、灵云、船子八位得道高僧大意象。后人词话较少提及惠洪此词。每首词均写出被构设意象原体的独特之处,绝去平庸之笔。李彭为江西诗派诗人,有《渔歌子》十首,词题“颂尊宿付杲山人”,“尊宿”为对前辈有重望的僧人之敬称,故此词构设了德高僧人大意象。其中一首题“真净”云:“贬剥诸方真净老。顶门眼正形枯槁。一点深藏人莫造。由来妙。光明烜赫机锋峭”。“真净”于《古尊宿语录》中多处被提及,作“真净禅师”云。此处构设人物意象写出人物高超绝诣之处,其余数首亦同类,表现出词人对此宗教人物的崇敬之情。张炎晚年佛心渐生,与僧人交往颇多,熟悉僧界,有词构设僧人大意象。

人物意象的雅俗主要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标出来的

诗歌意境

《木兰花慢·为越僧樵隐赋樵山》,虽云“赋樵山”,实则用如许篇幅构设了越僧樵隐大意象:“……旋采生枝带叶,微煎石鼎团龙。吟啸百年翁。行乐少扶筇。向镜水传心,柴桑袖手,门掩清风……”词以男性词人构设男性人物意象的手法,不以构形为主,而以构行见长,将人物构设成方外清雅意象。刘克庄词涉佛道较多。《沁园春》组词之一有题“癸卯佛生翼日,将晓,梦中有作。既醒,但易数字”者,词云:“有个头陀,形等枯株,心犹死灰。幸春山笋贱,无人争吃,夜炉芋美,与客同煨。何处幡花,忽相导引,莫是天宫迎赴斋。又疑道,向毗耶城里,讲席初开。这边尚自徘徊。笑那里纷纷早见猜。有尊神奋杵,拳粗似钵,名缁竖拂,喝猛如雷。老子无能,山僧不会,谁误檀那举请哉。山中去,便百千亿劫,休下山来。”

人物意象的雅俗主要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标出来的

诗歌意境

词尽写僧人法事,用典全出自释家经籍,是克庄精识佛事之力证。且此词为“梦中有作。既醒,但易数字”,如此精熟释典运化,可见词人心中存放的佛识当有何醇!细酌此词可知该词构设了“头陀”大意象,头陀即僧人之称,为梵语。首写形、心与行,为直写,次则曲写,即用比喻,写出头陀执著本行的特异精神,赞语虽少,但托出了迥异俗界的人物意象。黄庭坚《渔家傲·题船子钓滩》构设船子和尚大意象,服其随缘度日、得以心传要之证悟境界。邹浩《临江仙》构设头陀大意象,视其形并无雅状,但其苦苦修行精神却与众不同。

人物意象的雅俗主要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标出来的

诗歌意境

寿涯禅师笔下的鱼篮观音大意象表现出受人敬爱之气度。吕渭老有《渔家傲》组词六首,题“作浮图语送深上人游庐山”,确系佛语连篇,佛气不浅,其中“高绊袈裟桃纸帔”构设僧人大意象较显,写出人物熟领“三昧”高境。史浩《如梦令·饮妇人酒》组词六首,全为侍女大意象词。其中两首多用佛境佛意构写,其一:“摘索衣裳官样。生得脸儿福相。容上忒精神,一似观音形象。归向。归向。见者擎拳合掌。”其二:“红杏白梨肌理。时样新妆淡伫。真个是观音,少个杨枝净水。欢喜。欢喜。尽此一钟醇美。”“福相”为菩萨相,“合掌”为佛教徒礼节,“杨枝净水”也与佛事有关。更重要的是,两首词均将侍女之美比作观音,可见词人对观音的醇爱。由此也可看出时人心中对观音的敬重。

人物意象的雅俗主要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标出来的

诗歌意境

无名氏《谒金门赠歌妓》构设歌妓大意象:“真个美。水墨观音难比。闻道观音谁不害。见来须顶礼……”无名氏《西江月·贺人女中秋日满月》构设小女大意象云:“……芳姿谪下佛宫来。疑是东方世界。黛绿旋闻香发,桃红新晕芳腮。春风满面笑容开。长似观音自在。”辛弃疾《品令·族姑庆八十,来索俳语》构设寿主大意象云:“更休说。便是个、住世观音菩萨。甚今年,容貌八十岁,见底道、才十八……。”以上数词同样将意象本体拿观音作比,词人心中怀有的创作理念同样表现了对观音的看重。

人物意象的雅俗主要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标出来的

诗歌意境

向子诬还有专门构设观音大意象词,如《点绛唇·世传水月观音词,徐师川恶其鄙俗,戏作一首似之》:“冰雪肌肤,靓妆喜作梅花面。寄情高远。不与凡尘染。玉立峰前,闲把经珠转。秋风便。雾收云卷。水月光中见。”毋庸讳言,人们在以观音作为审美对象时,常常是伴随着宗教崇拜之情的,既如此,观音大意象及相关意象均为雅意象。除上述作词时人们怀有观音崇拜外,生活中人们对观音的求助亦多,这在宋词及小序中亦多提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