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難成救命稻草,淨利潤增速跳水的東莞銀行“凜冬將至”

出品:中訪網零度調研

研究員:朱婷婷

奇幻世界的“權力的遊戲”已然落下帷幕,現實中的中國銀行業卻“凜冬將至”。“包商銀行”事件後,同業市場受到一定衝擊,城商行和農商行的周度同業存單計劃發行成功率曾一度下降至60%以下。

當前在監管積極引導,央行加強流動性支持的背景下,中小銀行同業存單發行情況正在逐步修復。但中小銀行,尤其是非上市銀行的經營情況受到廣泛關注。

3月1日,廣東銀保監批覆同意東莞銀行境內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A股)股票並上市,募資用於補充資本金。另外,證監會披露,東莞銀行提交IPO申請材料,證監會已接收材料。

IPO難成救命稻草,淨利潤增速跳水的東莞銀行“凜冬將至”

中訪網注意到,東莞銀行曾於2008年3月向證監會遞交上市申請材料,但於2014年終止審查。時隔五年,東莞銀行的第二次申請能否趁著這股銀行上市風順利通過?

企查查數據,東莞銀行全稱為東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於1999年9月8日成立於廣東省東莞市。經過二十年的發展,東莞銀行實現了跨區域經營,成為廣東省綜合實力較強的城商行。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東莞銀行設有總行營業部、12家分行、50家一級支行、73家二級支行、4家小微支行及13家社區支行,覆蓋廣東省主要城市及湖南、安徽部分地區;總資產達3,144.99億元,發放貸款和墊款淨額為1,416.23億元,吸收存款總額為2,279.61億元。

目前,東莞銀行不存在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第一大股東為東莞市財政局,持有484,396,000 股,持股比例為22.22%。

截至2016年12月31日、2017年12月31日和2018年12月31日,東莞銀行為與東莞地區發放的貸款總額分別為567.32億元、620.50億元和902.45億元,分別站發放貸款和墊款的61.34%、61.52%和62.11%。一言以蔽之,東莞銀行的貸款源於當地,呈逐年增長態勢。

此外,貸款和墊款還主要集中在製造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房地產業以及建築業,以上分別東莞銀行貸款和墊款總額的14.35%、13.92%、10.86%、8.81%、5.11%,共計53.25%。

相較於國外銀行較為豐富的盈利模式,我國的銀行,尤以商業銀行最為明顯,“利差”也就是以利息淨收入,仍是最為主要的收入來源。自然,東莞銀行也不是例外。

近日,證監會對東莞銀行先前披露的招股說明書進行了反饋。

根據反饋意見,2016年至2018年,東莞銀行的淨息差分別為2.46%、1.98%、2.16%,在波動中呈下行趨勢。對此,證監會要求東莞銀行“進一步說明並補充披露生息資產收益率、計息負債的成本率、淨利差、淨息差波動的具體原因及合理性”。

東莞銀行業也在招股書中表示,若貸款集中的行業出現衰退,則可能導致不良貸款增加,可能會對銀行資產質量、財務狀況、經營業績產生不良影響。

IPO難成救命稻草,淨利潤增速跳水的東莞銀行“凜冬將至”

據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東莞銀行合計被監管罰款417.5萬元。其中,2018年9月13日,因“向關係人發放信用貸款、貸款用途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東莞銀行廣州分行被一次性罰款110萬元。

IPO難成救命稻草,淨利潤增速跳水的東莞銀行“凜冬將至”

根據調查統計,2016至2018年,東莞銀行轉讓處置不良資產筆數分別為9筆、5筆、8筆,而這些不良資產的處置的共同特點就是高折扣。

對於銀行來講,除了盈利能力,監管與投資者更關注的是資產質量,此前多家農商行不良貸款率激增至20%,無疑為未來發展埋下“大雷”。

那麼,東莞銀行資產質量情況如何?

比較大灣區5家謀求上市的銀行,以2018年為例,東莞銀行不良貸款率最高,為1.39%。

IPO難成救命稻草,淨利潤增速跳水的東莞銀行“凜冬將至”

近五年,東莞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33%、1.82%、1.69%、1.49%、1.39%。不良資產低價“甩賣”之後的不良率的持續走低,東莞銀行也不得不面對“粉飾”自身不良率的質疑。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反之亦然。單純從不良數據來看,東莞銀行沒有“近憂”,但是從關注類貸款來看,不得不“遠慮”,如果截取“關注類貸款”為指標進行比對,東莞銀行為1.84%。

關注類貸款,指儘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償還貸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對償還產生不利影響因素的貸款,也就意味著這些貸款有可能會惡化成不良。

IPO難成救命稻草,淨利潤增速跳水的東莞銀行“凜冬將至”

對於中小銀行,尤其是地方性銀行而言,缺少新客群,又要服務本地企業,壞賬的歷史包袱比較重,金融去槓桿的持續推進,會暴露出更多的問題。

從經營情況看,報告期(2016年、2017年、2018年)內,東莞銀行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7.12億元、57.56億元和74.95億元。

報告期內,東莞銀行的利息淨收入分別為50.25億元、49.70億元和63.24億元,分別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為87.97%、86.36%和84.38%。

IPO難成救命稻草,淨利潤增速跳水的東莞銀行“凜冬將至”

公開上市是商業銀行補充資本的重要途徑,也是最重要的目的。尤其是對於中小銀行而言,除了自身業務發展的需要,近年來,資產回表也導致其資本消耗很多,補充資本的壓力非常大,而其資本補充渠道又比較匱乏,因此熱衷上市不難理解。

兩年來,東莞銀行通過各種方式補充資本。2016年2月,該行發行不超過50億元二級資本債券補充二級資本;2017年7月,廣東銀監局審批通過該行不超過80億元的綠色金融債券發行議案。

截至去年年底,該行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達到14.42%、10.74%、10.74%,同比有所上升。但即便如此,東莞銀行依然面臨著補充資本的壓力。

銀監會曾表示,支持有條件的城商行上市,這有利於城商行經營的透明化和規範化。有輿論稱,或許監管層會對一些具有標杆性、有特色的銀行進行放行。但就特色性來說,東莞銀行或許不具備明顯優勢。

如果說在過去,東莞銀行依賴地緣優勢、政府保護和區域深耕,在一定程度上仍能夠保持相對的競爭優勢,那麼當下隨著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區域壁壘被打破,線下渠道被取代,支付寶的智慧縣域模式都已經在縣域市場大行其道,東莞銀行的生存邏輯或正逐漸失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