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放療常見併發症——放射性頜骨壞死,是什麼?如何治療?

鼻咽癌是常見的頭頸部腫瘤,尤其是在廣東地區,鼻咽癌較為高發,因此該病也被稱為“廣東癌”。目前對於鼻咽癌的治療主要且有效的手段為放射治療。儘管放療可以很好地控制局部腫瘤,其中也有很多患者甚至可實現臨床治癒。然而,放療所帶來的併發症之一是放射性頜骨骨髓炎或放射性頜骨骨壞死。

放射性頜骨壞死(ORNJ)是口腔頜面-頭頸腫瘤放療後發生的嚴重併發症,據文獻報道,其發生率約為5%~15%,其中以下頜骨放射性骨壞死為最常見。本文主要與大家聊聊關於放射性頜骨壞死的臨床表現及治療方法,讓大家對這一嚴重併發症有更為全面的瞭解。

鼻咽癌放療常見併發症——放射性頜骨壞死,是什麼?如何治療?

放射性頜骨壞死的定義:

隨著對放射性頜骨壞死的研究,許多關於該病不同的理論及定義相繼被提出。美國癌症研究所將該併發症定義為:“發生在頜骨中以壞死過程為特徵的疾病。”《下頜骨放射性骨壞死臨床診療專家共識》將其定義為:“受輻射區域內頜骨組織以炎症和壞死為基礎的骨質病變伴隨軟組織損傷,病程達3個月以上不能自行癒合,同時排除原發腫瘤復發、藥物相關性骨病變以及放射線誘導的頜骨組織新生腫瘤。”關於放射性頜骨壞死,儘管目前缺乏統一的標準和定義,但其本質是輻射後不同程度的骨質病變伴隨軟組織的輻射損傷。

臨床表現:

放射性頜骨壞死的臨床表現主要有張口受限、局部紅腫、局部疼痛、面部皮膚或口腔黏膜漏道、溢膿、惡臭,頜骨病理性骨折以及咬頜錯亂;此外,部分患者還伴有不同程度的消瘦、低蛋白血癥、貧血等營養不良表現,給患者的身心帶來巨大痛苦,嚴重影響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質量。

針對放射性頜骨壞死這一併發症,治療方法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程度的治療效果。在臨床治療中,治療方案的制定應根據病變分類以及分期、患者的年齡及其職業、依從性、醫院綜合條件等因素全面考慮,進行個體化治療。

治療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其中常見的保守治療方法有:高壓氧治療、藥物治療、抗纖維治療、超聲治療以及營養支持治療等。根據以往的研究結論,約25%~44%的放射性頜骨壞死的患者通過保守治療可獲得一定的療效。但總體上看,保守治療效果不確切,對放療不同總劑量以及不同部位的ORNJ患者療效也差異顯著。

根據2017年版的《下頜骨放射性骨壞死臨床診療專家共識》,患者個體化的治療,根據BS分類、分期所對應的治療方法建議如下:

1. 0期患者建議採取保守治療,門診密切隨訪;若病情進展,I~III期處理。

2. I期患者建議採取病灶刮除,如有皮膚、黏膜瘻管,可一併切除。

3. II期患者最多,除極少數患者病灶主要集中在牙槽突、未累及下頜骨下緣,可考慮邊緣性切除壞死骨質外,其餘患者建議徹底切除壞死頜骨及不健康的軟組織,首選血管化骨組織瓣修復。

4. III期患者建議徹底切除壞死頜骨及壞死軟組織,並根據患者全身及局部條件,選擇一期血管化骨組織瓣修復或軟組織瓣修復或不修復。

5. 對於雙側放射性下頜骨壞死的患者,應根據不同情況,採取分期或同期手術治療。

鼻咽癌放療常見併發症——放射性頜骨壞死,是什麼?如何治療?

(《下頜骨放射線骨壞死臨床診療專家共識》對於ORNJ不同分期的治療策略)

事實上,臨床上鼻咽癌放療後的放射性頜骨骨髓炎或放射性頜骨壞死常累及雙側。而對雙側的放射性頜骨壞死既往的治療可以說是目前世界範圍內頭頸外科的難題之一,其中主要原因在於如需要實現頜骨的功能性修復重建,必須要用遊離的骨肌皮瓣修復,但是放射治療的患者常出現頸部纖維化,有的患者面頸部甚至如同石板一般,該現象又稱之為“冰凍頸”,而在如此堅韌的纖維化組織中很好地解剖分離出受區需要做顯微吻合的血管,這要求極其紮實的顯微外科功底以及極其精細的外科操作。同時,考慮放療區域顯微操作的風險,既往眾多的學者都主張分期,先後分別取患者的左右兩條腓骨肌皮瓣重建雙側下頜骨,而這無疑增加了患者的手術創傷、治療時間以及手術費用。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團隊在自己紮實的顯微外科操作以及既往治療眾多的放射性頜骨骨壞死的經驗基礎上,率先採用了單一腓骨肌皮瓣同期重建雙側下頜骨放射性頜骨壞死。該方法不僅實現了患者的頜骨功能性修復重建,同時一次手術即可完成雙側頜骨重建,避免了取左右雙腿的腓骨的創傷,節約了治療時間和手術費用。相關研究已發表在國際主流的頭頸外科雜誌《Head Neck》上。

鼻咽癌放療常見併發症——放射性頜骨壞死,是什麼?如何治療?

歡迎關注!若有相關疾病問題也可向我諮詢!

鼻咽癌放療常見併發症——放射性頜骨壞死,是什麼?如何治療?

本文參考文獻:

[1] 下頜骨放射性骨壞死臨床診療專家共識[J] 何悅,侯勁松,李曉光,馬春躍,彭歆,王慧明,王松靈,劉磊,劉冰,田磊,劉忠龍,劉習強,徐昕,張東昇,蔣燦華,王軍,姚原,朱國培,白永瑞,王勝資,孫長伏,李勁松,何三綱,王成,Nabil Samman,孫堅,張陳平,張志願,邱蔚六.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誌 . 2017 (05):445-456.

[2] Song Fan MD,You‐yuan Wang MD,Zhao‐yu Lin MD,Da‐ming Zhang MD,Xin Yu MD,Wei‐xiong Chen MD,Jiang‐long Zhong MD,Qun‐xing Li MD,Yu‐huan Feng MD,Wei‐liang Chen MD,Chao‐bin Pan MD, PhD,Eduardo Dias–Ribeiro DDS, MSc,Celso Koogi Sonoda DDS, MSc,Jian‐tao Ye DDS,Jin‐song Li MD, PhD. Synchronous reconstruction of bilateral osteoradionecrosis of the mandible using a single fibular osteocutaneous flap in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J]. Head & Neck,2016,38(S1), E60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