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十七帖》:古法使转中,开创性的连带笔法

王羲之《十七帖》千年经典,作为草书必修课,需要注意哪些最大的笔法、章法特点呢?

王羲之《十七帖》:古法使转中,开创性的连带笔法

题图:王羲之《十七帖》宋刻原石

前面我们分析了《十七帖》的六大用笔特点,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在临学此帖中,如何抓住王羲之的草法特点,尽快学习到纯正的草法。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王羲之开创了新的草书形体符号

王僧虔《论书》:“亡曾祖领军洽与右军俱变古形,不尔,至今犹法钟张。”说明今草在草法上的演变首先表现在形体上的变化。《十七帖》在形体上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某些部件从无到有,如使转连带的用法增多和对章草末笔波磔的扬弃。

#1

使轉連帶的增加

陆锡兴在《汉代简牍草字编》提出,草化主要通过三种方法来进行,即省简、连带和归并。这三种方式的运用,可使原有的字体中的整齐的结构变成较为简明的形体符号。

孙过庭在《书谱》中有云:“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意指使转对于草书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对楷书的重要性,若在草书的书写中,使转这一方式不被采用或者采用得不精确,一定会影响世人对草书的辨别。故,草书中使转形式的大量使用,是草书不同于其他书体的本质特征

王羲之《十七帖》:古法使转中,开创性的连带笔法

孙过庭《书谱》局部

何为使转?《书谱》云:“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转,谓钩缳盘纡之类是也。”“使”就是字体中横笔与纵笔之间的呼应牵连,“转”指连带笔画的表现方式的迂回圆润,使字体具有流畅之美。书法的美学特征讲究线条美,草书的线条美主要在于使转方式运用的程度和精度

《十七帖》与汉魏典型化章草和西晋的过渡性草书相比,使转连带结构显著增加。

王羲之《十七帖》:古法使转中,开创性的连带笔法

《急就章》“疒”部

王羲之《十七帖》:古法使转中,开创性的连带笔法

《十七帖》“疾”字二例

在典型化章草《急就章》中,“疾”的“疒”部分横与撇并不连带,并且和“矢”分开书写,《十七帖》中将部件“疒”简化,横与撇通过逆向的使转方式一气呵成,“疒”和“矢”也使用连带的的方式构成一体,更为流畅与简易,并且《十七帖》中去掉了“疾”字最后一笔的波挑。

西晋草书中的“命”字将字体中所有的长笔画简化为简短的点画符号,《十七帖》中则用使转将这些点画串成线性,使整个字连为一体,一笔顺势而下,线性流畅,气势宏伟。

王羲之《十七帖》:古法使转中,开创性的连带笔法

《十七帖》“命”字二例

《十七帖》笔法流畅连续,使转方式所运用的弧形笔画将两笔原不相连的笔画和两个相邻的字顺畅地连接起来,字体显得更加流动,笔画的写作也更加灵活。流线型连绵具有两种形式,一种为意连,即笔画之间并不具有墨迹形式上的连带,但书家在书写过程中实则是悬腕而写,并无停顿,所以,形成一种气势上的“意连”;另外一种则为实连,即,笔画之间在墨迹形式上是连接在一起的。

王羲之《十七帖》:古法使转中,开创性的连带笔法

《十七帖》中“疾笃救命”片段

《十七帖》书法中出 现大量的实连形式,这更加强了书法篇章的恢宏气 势,也间接反映了当时书家内在的情感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