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失蹤”的“金話筒”

前段時間,一位朋友給我轉發來一篇文章,這文章的題目叫做“中國美女主持人,一夜之間神秘失蹤,11年後,真相震撼曝光……”。我點開一看,是寫亞妮的。亞妮,曾是和趙忠祥、倪萍、周濤等齊名的中國十大“金話筒”之一,浙江衛視的當家花旦,是一位集編導、製片人、主持於一身的全能型女性。

尋找“失蹤”的“金話筒”

由於她非凡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浙江衛視曾首次用她個人的名字,獨家命名了她主持的欄目,使其成為浙江衛視的黃金檔節目,成為國內外傳媒公司爭相購買的搶手貨。美國的一家文化公司稱,很少見到這種頗具人文關懷,集紀錄與訪談於一體的節目。一時間,亞妮的名字光耀熒屏,聲名遠播。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就在大家羨慕她的事業登上巔峰的時候,她卻從熒屏上悄悄隱沒,銷聲匿跡了。此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外界紛紛猜測她的去向,但無論怎樣,人們在日後的各種傳媒網絡上,再也看不到她的身影,找不到任何關於她的動態和消息,漸漸地,這位才女似乎已經被人遺忘,就這樣“失蹤”了……

尋找“失蹤”的“金話筒”

說起這位亞妮,不由得讓我勾起了一段往事,想起了我和她鮮為人知的一段經歷。好多年前,我在市政協工作期間,曾利用業餘時間寫了一篇題為《我的太陽》的報告文學,發表在當年國家民政部主辦的《社會生活報》上。大約兩個月後,我收到了一封發自浙江電視臺的來信,我打開信一看署名,竟是亞妮!亞妮?聞名遐邇的亞妮怎麼會給我寫信?於是,我便仔細地讀完了這封來信。

原來,信中說,她在不經意間,看到了我發表在《社會生活報》上的報告文學《我的太陽》,讀後很感興趣,特別是主人公的遭遇和獲得的藝術成十分感人。她覺得這是一個拍攝電視紀錄片的好題材,於是她通過報社,知道了我的通訊處。她在信中表示,希望能和我攜手合作,在適當的時候見面,共同對文章主人公作進一步的深度採訪,再挖細節,豐富素材,共同完成這個影視創作任務,不知我意下如何?看完來信後,我當然感到高興,欣然同意她的想法,並很快地給她回了信,表達了我樂於合作的意思。半個月左右吧,她就回了信。來信十分熱情,極為謙虛,她在信中稱,“鍾月老師,您好,收到了您的來信非常高興,能和您合作,我想這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接著,她在信中講了一些具體的操作事宜,說到我們見面的時間地點時,她說想聽聽我的意見再定。接到她的信後,我立刻給她回信,對她的誠摯熱情表示感謝,關於見面的時間和地點問題,我說請她酌定,我完全按照她的安排行事,沒任何意見等等。這之後,我們又有過幾次通信,內容仍然是關於影視的採訪和文字增刪之類的話題。

尋找“失蹤”的“金話筒”

▲亞妮給我的來信之一

2000年元旦過後,我收到了她的一封來信,信中說,新年後,她將要執導和主持一場歌手大賽,因時間緊,任務重,要作的功課很多,現在就要做案頭準備,故此,她不無遺憾地告訴我,她和我的合作事宜可能要擱置下來,至於時間有多久,實在說不準,希望我能理解等等。我很快給她回了信,非常理解這種變故,並預祝她擔綱負責的歌手大賽圓滿成功。這是我和亞妮的最後一次通信,直此以後的十幾年裡,我們就再無聯繫,不曉其蹤了。

尋找“失蹤”的“金話筒”

▲亞妮執導的電影《沒眼人》海報

今年的3月份吧,我偶然間碰巧在網上看到了亞妮發的一條微博,透露了她執導拍攝的電影《沒眼人》即將進入後期製作的有關情況,她在微博中感慨道:“……山裡那片淨土讓我上癮。在那個現代文明尚未侵入的世界裡,他們是那樣地覺得很滿足,高興也唱,傷心也唱,那麼純厚,那麼自然,沒有人旁觀,他們只為自己。這些人根本就不知道什麼叫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更不知道為職稱、榮譽、金錢而窮兇極惡……我愛他們。”看到這條微博,我當時簡直是一頭霧水,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難道她擱下“金話筒”拍電影去了?她究竟去了哪裡?又經歷了些什麼?對於一個曾和她有過一段經歷且一直在關注她行蹤的人來說,我真想解開這個謎。於是,我便查找資料,並結合朋友發來的文字,終於弄清了亞妮“失蹤”的來龍去脈。

尋找“失蹤”的“金話筒”

原來,2000年春天(這應該是她給我寫最後一封信之後),亞妮成功地策劃主持了一個歌手大賽。想不到的是,這個大賽的冠軍,竟是一位生活在偏遠地區的山裡人。賽事結束後,亞妮為了採訪這位山民冠軍,便走進了山西左權縣的大山。在採訪完返回的路上,遠處忽然飄起的一陣歌聲吸引住了她,於是她好奇地循著歌聲的方向走去,到了那裡一看,她驚呆了!那些唱歌的,竟然是11個沒眼人!他們吹拉彈唱,忘情放懷,仰天而歌,好不痛快!她聽著,頓時被眼前的場景深深打動,竟感動得淚流不止。她雖然無法聽懂歌詞,但那本真的生命歌唱,讓她忽然想起了日本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在聽到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後說的一句話,“這個音樂,我是應該跪著聽的。”

尋找“失蹤”的“金話筒”

感動之餘,她決定改變返城計劃,先留下來一段時間,準備瞭解一下這些歌唱者的背景,再作下一步打算。這樣,她又返回山裡,連續採訪起有關人員和當地老人來。經過多次採訪,她得知,這些沒眼人,在茫茫大山裡的這種原生態演唱,完全保留了遼州小調完整的曲牌曲目,口口相傳。這種遼州小調,已經被列入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沒人知道,這個族群是如何在完全封閉的大山中生活的。在這個社會的最底層裡,他們年年月月,在太行山溝的1700 個村莊裡,唱著古老的太行小調,挨肩搭背,互相攙扶,艱難地前行著,到處流浪,為山民帶來快樂和歡笑,這是何等的可貴和難得!

尋找“失蹤”的“金話筒”
尋找“失蹤”的“金話筒”

亞妮說,在她的眼裡,這些人就是中國的“荷馬”。她意識到,也許有一天,這些沒眼人將默默地消失在這個世界上,被歷史的洪流所淹沒,並帶走一筆稀有的文化遺產,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思之再三後,亞妮做出了一個讓人難以置信的驚人決定,她要放棄如日中天的熒屏生涯,執意走進大山,記錄沒眼人的人生,用電影的形式傳播這支傳奇隊伍的故事,以保留這份至為珍貴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就這樣,亞妮義無反顧地從繁華的都市,走進了貧瘠的大山。

尋找“失蹤”的“金話筒”
尋找“失蹤”的“金話筒”

為了拍這部電影,亞妮到處找貸款,把全部的人力物力財力拼上,也湊足不了資金,亞妮一咬牙,竟把自己杭州的住房給賣掉,將得到的幾百萬元全部投入電影拍攝。從2006年開始,電影《沒眼人》正式開拍。在整個拍攝過程中,亞妮和他們吃住在一起,山區條件差,到了晚上,亞妮不得不和這些長年不洗澡的沒眼人睡在一起,忍受令人窒息的氣味,但她毫不嫌棄。由於條件過於艱苦,攝影組根本就沒有什麼人願意加入,僅是攝影師這一位置,就先後換了8個人,各項進程,處處受阻,箇中艱辛,不言而喻。

尋找“失蹤”的“金話筒”

為了拍攝《沒眼人》,亞妮顧不上自己的女兒,她的女兒一直跟著外公外婆生活。2009年,亞妮在山裡突然接到電話,18歲的女兒要出國了,等著媽媽回城見面,可亞妮實在太忙,抽不開身,當她抽空趕到機場為女兒送行的時候,她看到的,卻是女兒過安檢時的孤單身影。事後亞妮想到這件事的時不無感嘆地說:“面對那個場景,我當時的眼淚,嘩地一下就湧了出來……”

尋找“失蹤”的“金話筒”

亞妮拍攝沒眼人的電影,絕不只是對他們的一種憐憫,而是想讓人們感受到一種傳統文化的力量,感受到底層人精神世界的充實快樂自由狀態——生活在物慾社會的現代人已經遠離這樣的狀態太久太久了……亞妮遠離喧囂,不屑名利,在那無盡連綿的山巒裡,用十一年時間,將一群人,一種文化,一串故事,帶出了大山,帶給了大家,她要向人們揭示的主題其實是,眼沒了,但心亮了!是的,我們應該記住這位思想深邃,富於膽識的出色女性。

尋找“失蹤”的“金話筒”

附記

亞妮在去山西左權縣大山之前,她將報告文學《我的太陽》寄給了《知音》雜誌社,並附上她的讀後感。不久,雜誌社的編輯王維寫信主動和我聯繫,後幾經商酌修稿事宜,報告文學最終如期發表在《知音》雜誌上。由此可看出亞妮的個人修為和誠信品德,我真誠地感謝這位高素養的女士,並把這些經歷長久地珍藏心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