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腦科學角度看寫作

我們身體的發育,在成年之前基本上都已經完成了。

但大腦的成長,能夠伴隨我們一生,只要得到鍛鍊,大腦就能不受年齡限制地獲得成長。

在大腦的成長過程中,多巴胺起著關鍵的作用。

它能讓人產生美妙的感覺,我們會為了多次體驗那種感覺,而主動地重複一些行為,多次光顧喜愛的飯店,反覆觀賞壯麗的景色,或是經常約見合拍的朋友。

我們大腦就像一個“單純”的孩子,吃到“糖果”就很快樂,於是時刻謀劃著再來一顆。

在完成自己本以為不可能完成的事,或發生了本以為不可能發生的事的時候,大腦分泌出的多巴胺是最多的。

而寫作,是一種能充分調動自己的大腦的迎接挑戰,促使分泌多巴胺的方法。

通過寫作,我們能鍛鍊自己的大腦,表達我們的情感,並且創造自我風格,從而令我們的人生產生意想不到的變化。

這是腦科學家茂木健一郎博士,在他的作品《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腦科學家教我的讀書法》中告訴我們的。

從腦科學角度看寫作

寫作能鍛鍊大腦

人們常常“靈光一閃”來形容靈感,因為靈感往往是在人們毫無準備的時候,忽然出現,又忽然消失,就像一道難以捕捉的光芒。

為什麼會這樣呢?

靈感通常是一個點子,一個新的想法,一般與你最近正在做的事情有關,它必定是在足夠的信息來源之下,通過大腦的充分的積累以及重組,才能產生的。

我們的大腦中有一個名為“默認模式網絡”的部位,和大腦中其他隨著你的作息行動的部位不同,它只在人非常輕鬆的狀態下才幹活。泡澡、園藝、曬太陽,在諸如此類的休閒放鬆時刻,“默認模式網絡”就會趁機開始整合之前收集到的信息,而在你開始集中精力學習或工作時,它又會默默地安靜下來。

《史蒂文·喬布斯傳》中提到,喬布斯熱衷散步,尤其是在做重大決定之前,從腦科學角度看,這是相當有道理的行為。

消化整合消息是大腦成長的重要過程,正是經過了這個過程,我們才能將書中讀到的知識聯繫到實際中來,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吸收消化,沉澱為自己的智慧。

而加速信息整合過程的最好方法,就是寫作。

因為將腦海中的念頭,組織成文字,然後寫下來,是最消耗腦力的一項工作,就像跑步運動中的全速衝刺一樣,雖然會令人大汗淋漓,容易疲憊,但也會有極佳的鍛鍊效果。

人的頭腦有很強大的篩選能力,在信息的海洋中,我們的大腦通常會根據需要做出取捨。當以寫作為目的去閱讀時,為了積累素材,更多的消息會被保留在視野之中,於是就能夠積累到更多的信息,獲得更多的知識。

從腦科學角度看寫作

寫作能傳遞情感

寫作能向人傳遞信息,即使是單純地撰寫說明文章,或是最基礎的記錄文章,我們也通過文字向他人完成了信息的精準表達,這是一場無聲卻又深入的交流。

寫作也能傳遞情感,我們天生都希望表達自己,即使是非常內向的人,也會有傾述和表達的渴望。

無論是給父母或孩子寫信表達自己的愛與悲傷,還是傾述面對面時難以啟齒或容易引起衝突的事實,都是一種情感的表達。

而通過寫作來表達自我的過程,也是思考的過程,人一旦運用恰到好處的詞語進行表達,就能讓他人更深刻地瞭解自己,也能讓自己更深刻地瞭解自己。

著名哲學家尼采在《悲劇的誕生》中,就是在對希臘藝術美學進行討論的同時,完成了他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我們很多人都有自己熱愛的東西,歷史上也很多著名人物都是世人眼中的怪人,他們日復一日對自己熱愛的領域傾注時間與精力,無懼最終是否能獲得世人的認可。

充分學習知識的最快途徑是沉浸於自己熱愛的事物。

世界之大,有太多的未知值得我們去探索,專注於熱愛的事物能讓我們的大腦保持旺盛的活力,而通過寫作,我們可以將自己的熱情傳遞給他人

例如,在資深球迷尼克·霍恩比的足球回憶錄《極度狂熱》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球迷群體對足球、對球隊的深刻感情。

這樣的故事能幫助我們對他人熱愛的事物保持謙虛謹慎和尊重的態度,對其他沉浸於自己熱愛的事物的人更包容和理解。

無論你熱愛什麼,不妨通過寫作,將熱情傳遞給他人。

從腦科學角度看寫作

寫作能創造自我風格

一個人如果熟練掌握了多種表達方式,那就能更妥當地表達自己,此時他文章會具有神奇的力量,更有甚者,會具有獨特的風格,讓人一眼就能分辨出來。

很多人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還算有趣,但仍然會缺少一點什麼。那些真正頂尖的文章在給人們提供附加價值的同時,也體現著作者鮮明的自我風格。個人風格的產生絕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出現的過程大約就和鐵杵磨針,水滴穿石一樣,需要在閱讀大量書籍,增加無數經歷,不斷地思考的基礎才能獲得的。

能使用具有個人風格的語言是一種才華,是在超越世間常識、經歷無數體驗、不斷思考的基礎上獲得的能力。

戰地記者開高健,曾參與越南戰爭,經歷了當時的隨軍部隊幾乎全軍覆沒的過程,他的小說《夏天的陰翳》情節極為壯烈,那是一部沒有經歷過生與死的人,絕對無法孕育的作品。

進化生物學家理查德·道金斯,在他的處女作《自私的基因》中,闡述了 “自然淘汰產生於基因層面”的觀點,並依據這個觀點,解釋了人類無意識行為背後的原理。

著名的查爾斯·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提出了廣為人知的進化論,這本誕生於“上帝創造萬物”時代的著作遣詞精彩至極。

其他還有許許多多的偉大作品,索爾仁尼琴的《伊凡·傑尼索維奇的一天》、奧斯卡·王爾德的《獄中記》、歌德的《浮士德》,無不在其領域的金字塔頂熠熠生輝。

這些都是極具自我風格的頂尖作品,也許我們不能創作出這種程度的作品,但也能培育出自己的風格。

當然,創造自我風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長時間的積累。

從腦科學角度看寫作

從茂木健一郎的《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中,我們得知寫作是鍛鍊自己的大腦的好方式。

寫作是一個不斷思考的過程,我們從自己的字裡行間,反思自己的過去,思考自己的現在,暢想自己的未來。在寫作的過程中,不斷地將獲取的知識與自己的人生經歷融合、攪拌,再從中抽絲剝繭地發現自己真正熱愛的東西,以及自己最真實的想法。

寫作的過程中我們傾述了情緒,以獲得平靜;遇到障礙,以發現自己而不足;提高了複述能力,以實現分享;增加了思考的厚度,以明白自己的稚嫩——這一切都成為令我們的頭腦和心靈都茁壯成長的養料,從而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加從容和幸福。

-THE END-

我是聶梓吟,分享原創書評,歡迎與我多多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