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声:别让职称成为伤害我们的武器,回归“课堂”是重点

职称跟教师工资挂钩,评职称成为每位教师梦寐以求的事情,从国家设立职称制度的初衷来看,是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地位,鼓励更多高学历、高素质人家从事教育工作,不得不说,实行之初,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慢慢的各种弊端也凸显出现,职称评定成为让广大教师们最伤脑筋的事情。

教师心声:别让职称成为伤害我们的武器,回归“课堂”是重点

因为在教师群体中,评上高级职称的根本不愿意一线授课多干活,反而很多青年教师初级职称的老师,他们工作量繁重,但他们的工资还不到高级教师的一般,长久下去,工作激情何在。事实上,在笔者看来,现在的教学水平跟职称的关系根本不大,各种不公平的现象出现,只要有人脉关系,就不愁拿不到高级职称,评不上高级职称的优秀教师也只能黯然神伤了,要知道很多中小学,由于每年上级分配下来的职称指标数量也是有限的,职称成为领导们的专利也就能想到了,如此恶性循环,又如何谈良性发展呢。

在笔者看来,职称与工作不对应实乃最大的矛盾点,过去没有职称,大家工作积极性高,工资差距也不大,但现在干得多的反而拿更少工资,这极大挫伤一线教师的积极性。

怎么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有教师觉得最有效的办法是按教龄晋升,不要那么操心职称的事情。可能有人说这样就是对老师没有更高要求了?显然不是,要制定更详细的方法,真正从授课,教学,师德去考查老师,但愿一线老师能专心把心思用课堂上,而不是为了评职称,拿职称工资伤脑筋。当然了,目前并没有相关文件出台说就按教龄来晋升了,因此目前适当增加中高级职称比例这是必然的,不能让职称工资成为限制老师发展的因素。

网友平安认为:只要高级职称的教师都满课时(至少达到平均课时)上课,我想现在的埋怨声会少很多。现在学校的现状就是:高级职称教师要么是领导,要么就是退居二线;真正奋斗在一线的基本都是初中级教师,不产生矛盾才怪!职称制度早已不适合当今教育发展,百敝而无一利。不取缔是因为与一些决策人的切身利益相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