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博弈」淺談“大陣營時代”中,非洲國家所面臨的困境

前言:

我們在上文說到了東西方兩大陣營的盟主,即美國和蘇聯在經濟層面和政治層面所面臨的一系列困境,其中有一個困境就是:小國可以肆無忌憚地挑釁大國,而大國卻拿它們沒有辦法。當然了,我們這裡所說的小國,大致可以分成兩種類型,不同類型的的小國所面臨的困境是不一樣的。其中一種是二戰後的非殖民化過程中出現的眾多非洲小國,另外一種便是拉美和東南亞國家。

我們下面先來看看一下非洲國家的困境!

「大國博弈」淺談“大陣營時代”中,非洲國家所面臨的困境

非洲地圖

非洲國家的困境

我們都知道,很多非洲國家在20世紀60年代剛剛成立的時候,其發展狀況還算不錯,因為這些國家一多半是原材料出口國,當時歐洲和美國的經濟都處於高速發展的階段,所以它們對原材料的需求就很高,再加上當時國際市場上的原材料價格還很不錯,所以這些非洲國家的經濟表現力也都比較好。

但是,良好的經濟表現卻始終掩蓋不了一個更為嚴重的問題,那就是非洲國家的國家能力普遍很差。在經濟處在上行階段的時候,大家都能從這個大市場上分到屬於自己的一份蛋糕,所以國家能力弱這個硬傷也就不會顯得很突出。可是到了20世紀70年代,一些中東國家為了向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國家施加壓力,便大幅提高了油價,還一度對美國、西歐和日本實施過石油禁運,石油危機一下就讓西方的經濟進入到了一種停滯的狀態,這也就讓國際原材料價格大幅下跌,非洲國家馬上就受不了了。

但此時的非洲國家在這會兒還沒有馬上陷入困境,因為它們還可以依靠外債來緩解困境。那這些外債從哪兒來呢?正好此時中東的產油國藉助抬高油價而積累了大量的石油美元,都存在了西方國家的銀行裡面。這時候,銀行便有了動力把這些石油美元放貸出去,否則就得支付大量的存款利息,成本更高!

「大國博弈」淺談“大陣營時代”中,非洲國家所面臨的困境

石油鑽井

那麼這些錢又該借給誰呢?那自然就是這些急需貸款的非洲國家了!但問題是,這些客戶能不能還得上這些貸款呢?這時候,就得需要有信得過的擔保物,銀行才敢放貸出去。而非洲國家就以它們未來出口的原材料所能帶來的現金流為擔保來貸款。那為什麼銀行會接受這種擔保呢?因為當時幾乎所有人都相信,國際大宗商品,也就是這些原材料,價格下跌只是一個短期現象,因此只要熬過這個短期的經濟危機,經濟就會復甦了。

再者,這個時候的人們剛剛從一個持續了快三十年的高速經濟成長當中走出來,所以對經濟還會高速成長有著很好的預期。只要經濟還能高速成長,那麼原材料的價格就仍然是一條上漲曲線,由此帶來的現金流也就會是優質的擔保物。於是,大量的貸款就這樣流入了非洲國家。但是人們沒有想到的是,西方國家的經濟低迷持續了整個70年代,結果原材料的價格一直就沒有恢復過來。到了80年代初,西方國家的經濟便開始逐漸恢復起來,但是它們已經找到了一些替代材料,對非洲國家的原材料需求並未恢復。

「大國博弈」淺談“大陣營時代”中,非洲國家所面臨的困境

非洲人淘鑽石

到了90年代初的時候,蘇東國家解體了,非洲國家的麻煩也就來了。因為蘇東國家,尤其是蘇聯解體出來的那些國家和地區,也基本上都是出口原材料的國家。在此之前,這些國家在經互會的經濟體系裡,跟西方的經濟體系是相對隔絕的,但現在,它們也加入進了世界市場,原材料供給一下子就變得特別大。於是在這個時候,原材料的價格就回不來了。此時,非洲的麻煩也就越來越大了,並逐漸陷入進了越來越嚴重的債務困境之中。

所以,在冷戰結束之後,非洲國家陷入進了大規模的內戰之中。這些國家內部的軍閥為了支撐內戰,就想方設法的搞錢。但這個時候,很多礦產資源基本上已經不好賣了,但是仍然有兩樣東西好賣,那就是“石油”和“鑽石”。所以那時候的非洲國家就賣出了大量被稱之為“血鑽”的鑽石。當然了,之所以稱之為“血鑽”,倒不是說鑽石的顏色像血一樣。它所指代的是,這些鑽石通過大規模走私的渠道流入到國際市場中,換回來的錢都用來購買武器裝備,以繼續在非洲進行戰爭,所以才將其稱之為“血鑽”

。這個詞更多帶有的是一種諷刺和揭露現實的含義。

「大國博弈」淺談“大陣營時代”中,非洲國家所面臨的困境

淘鑽石

直到21世紀初的時候,非洲才緩過勁來。因為到了這個時候,中國經濟進入了高速增長的階段,中國成為了國際原材料的一個超級大買家,原材料的價格開始上漲,非洲也終於重新獲得了機會。那麼此時的拉美和東南亞國家所面臨的困境又是什麼呢?篇幅有限,我們下文再說!

參考文獻:

  1. 施展-《樞紐》
  2. 《國際政治學》
  3. 《世界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