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海安:法官田間秋收忙 化身“糧農”把稻賣

“感謝劉法官幫我們解決了問題,村民們今年終於可以拿回部分土地流轉費了。”申請人拉著執行承辦人劉林的手連聲感謝。

11月3日晚10時許,在海安法院執行幹警的協助下,位於城東鎮某村288畝承包田的64噸的稻穀全部收割完畢並賣出,收到貨款近12萬元,除去運費及收割機作業費,執行到位標的額達11萬餘元。

江蘇海安:法官田間秋收忙 化身“糧農”把稻賣

江蘇海安:法官田間秋收忙 化身“糧農”把稻賣

江蘇海安:法官田間秋收忙 化身“糧農”把稻賣


案情回顧

2012年,被執行人徐某經介紹承包了海安城東鎮某村經濟合作社流轉的耕地288畝,因經營不善,徐某一直未給付土地租金。村民們未能按時收到流轉費用,對徐某的不滿情緒日益增長。尤其每逢收穫時節,雙方的矛盾就會更為突出。去年因村民們與徐某在糧食收割問題上僵持不下,又恰逢連下大雨,貽誤了收割的最佳時機,導致糧食積壓無法變賣,雙方的關係更是雪上加霜。

片區法官得知這一信息,主動介入瞭解耕地情況,並引導訴訟。2018年11月,該村經濟合作社向海安法院提起訴訟,徐某共欠土地租金180萬元。在法官的主持下,雙方達成調解協議。

2019年8月,由於被執行人徐某未按時履行義務,村經濟合作社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案件承辦人劉林接到該案後,多次實地探察,獲取被執行人可供執行的財產信息,同時積極組織雙方進行調解,促成雙方履行和解協議。

為避免因矛盾導致糧食積壓的惡性循環,承辦人劉林在糧食未成熟前就開始行動,一方面責令被執行人不得私自出售稻穀,另一方面幫助被執行人多方詢價,同時與申請人代表溝通,嚴禁出現哄搶、阻攔收割等行為,對雙方明確權利義務,以確保收割順利進行。

秋收季

終於到了收穫的日子!11月3日早上8點,在院領導的統籌安排下,執行局資產處置組的執行幹警們整裝待發,按照預案,奔赴現場。達到現場後,執行幹警們迅速查看稻田周圍環境、稻穀成熟度,再次確認此次收割稻穀的具體區域,在收割機、運輸車全部到位後,開始組織本次秋收。

江蘇海安:法官田間秋收忙 化身“糧農”把稻賣

四輛收割機井然有序地在稻田裡來回穿梭,運輸車一趟趟將稻穀運至倉庫,然後進行統一稱重、變賣。就在一切順利進行的時候,稻穀的收購方突然變卦,認為稻穀質量不達標,臨時要求降價,由原來的每斤9角,降為8角,雙方陷入僵局。

劉林見雙方分毫不讓,立即打開隨身攜帶的記錄本,給之前聯繫過的備選買家一一打電話進行詢問。為找到雙方均能接受的買家,劉林聯繫了將近三個小時,通話記錄62條,最終找到一個買方願意以每斤8.5角的價格收購


江蘇海安:法官田間秋收忙 化身“糧農”把稻賣

江蘇海安:法官田間秋收忙 化身“糧農”把稻賣

整整一天,執行幹警們都奔走在稻田和倉庫之間。晚上10點,“轟隆隆”的收割機停止了運作,嘈雜的四周歸於平靜,幫忙的百姓露出了滿意的笑臉。承辦人劉林堅持與被執行人辦完手續後,才安心地與其他執行幹警們一起吃起晚飯。此刻,疲憊的身心得到舒緩,看似無味的冷飯也變得格外可口。

“我們執行法官苦點累點沒什麼的,主要是能為當事人化解矛盾,讓權利人享受到應有權益。”黑漆漆的稻田前,劉林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